陳廷旺
摘 要:在目前階段中,新課改已經能夠全面滲透于地理學科教學。依照現階段的地理學科課改思路,針對高中地理有必要將其納入“研學后教,當堂訓練”的全新教學模式下,確保能夠緊密銜接當堂訓練以及該學科的日常教學。這是由于,上述教學模式有助高中生提升自身現有的地理學科綜合素養,并且激發了強烈的地理學習熱情。因此在實踐中,學校以及教師針對地理教學仍然有必要秉持當堂訓練以及研學后教的新型教學模式,通過運用上述的有效途徑來優化當前的地理教學模式。
關鍵詞:“研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高中地理教學;有效途徑
“研學后教,當堂訓練”的地理教學新模式,其基本內涵在于緊密結合地理學科的課堂講授以及課堂訓練。與此同時,教師有必要嘗試運用多樣化的途徑或方式來激活高中生自身具備的地理學科思維,確保將高中生置于整個地理課的主體位置。因此在全面秉持上述地理教學思路的基礎上,高中生在面對地理學科的日常學習時就會大膽進行探究,教師對于整個探究過程予以必要的輔助[1]。通過緊密銜接地理課的當堂訓練,高中生針對當前現有的地理學科基礎也能著眼于進行鞏固,從而拉近了師生在地理課上的相互距離。
1“研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基本內涵
從本質上講,“研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建立于高中生實現自主探究的前提下,確保將課堂上的地理習題訓練有序融入整個課堂進程中。具體而言,“研學后教”模式側重于師生共同探析深層次的地理知識內涵,并且運用相應手段來全面激發高中生在面對地理學科課堂時的探究熱情。高中生在完成了全過程的自主探究與研學過程后,教師再去為其進行適當的課堂點撥,并且傳授與之有關的地理知識。同時,“當堂訓練”的著眼點應當在于選擇相應的地理課堂練習題,據此實現鞏固當前課堂所學地理知識的宗旨與目標[2]。
因此可以得知,開展全方位的當堂訓練以及研學后教措施在根本上有助增強高中生針對某些地理知識能夠達到的體會與理解層次,針對自主探究的熱情與興趣也能予以必要的激發。近些年以來,關于地理課運用的上述模式正在迅速受到較多師生以及學校的認可與關注,而與之密切相關的地理教學舉措也在實現深入推進。在全面激發探究興趣的宗旨與前提下,高中生就不再會厭倦或者懼怕學習地理,而是能夠發自內心喜愛地理課堂,并且優化了現有的地理學習綜合效果。
2 當前現存的地理教學誤區
從當前現狀來看,多數教師以及學校都已意識到當堂訓練以及研學后教對于全過程地理教學具備的價值所在,并且也在探究適用于現階段地理教學的全新教學手段。但是不應忽視,現階段仍有某些學校以及教師尚未真正著眼于上述的地理教改舉措,以至于呈現無趣并且枯燥的地理課氛圍。具體在目前的有關實踐中,高中地理教學仍然突顯如下的教學誤區與弊端:
2.1忽視高中生應有的課堂主體位置
由于受到僵化的應試思路困擾,以至于目前的地理課堂并沒有將高中生置于主體性的重要位置,甚至忽視了高中生應有的課堂主體價值。在此狀態下,多數高中生都習慣于被動接受地理學科的某些課堂知識,教師通常來講也會將上述知識直接傳授給高中生[3]。由此可見,高中生在整個地理課的進程中并沒能真正占據主體地位,此種現狀壓抑了同學們內心潛在的創新潛能。此外在某些情形下,教師在面對高中生給出來的某些偏差觀點時甚至會予以責備,以至于高中生不敢在地理課上進行大膽質疑。
2.2師生之間欠缺必要的課堂配合
地理學科教學是否能獲得優良的教學實效性,其在根本上決定于師生能否達到緊密的課堂配合。從高中生的深層次心理視角來看,多數高中生都傾向于渴求教師以及其他同學的認同或者贊賞,此種心態在客觀上突顯了師生之間緊密配合的重要價值。但是截至目前,多數師生在地理課上并沒能真正著眼于相互之前的配合,因此整體上表現為較差的地理教學成效。師生之間由于欠缺應有的地理課堂配合,高中生將會感覺到地理課并非十分有趣的,甚至覺得自己無法真正學好地理學科的有關知識,其在內心將會感受到較為顯著的自卑。
2.3沒能緊密銜接課堂習題訓練
高中地理學科本身蘊含了抽象性與龐雜性的學科原理,高中生針對上述的地理知識如果要真正予以透徹理解,那么整體的學習難度還是相對較大的。然而實質上,某些學校當前針對日常性的地理教學并沒能配備相應的課后習題作為鞏固,以至于減損了地理課堂應有的綜合教學效果。通常情形下,教師在為高中生講授某些特定的地理基礎知識后,還會預留與之有關的地理課后作業。但是實質上,上述做法并沒能涉及到當堂開展的地理學習與訓練,因而仍然欠缺最基本的課堂鞏固作用。
3 探析有效的高中地理教學途徑
研學后教以及當堂訓練的地理教學全新思路吻合了地理課改的真實需求,師生對此有必要予以更多關注。在目前看來,高中地理教學整體上已經呈現突顯的轉型趨向,而與之密切相關的地理教學手段也表現為多樣性[4]。因此經過分析可以得知,全面施行當堂訓練模式可以協助高中生鞏固既有的學科基礎,而研學后教的地理教學思路相比更加有助激發創新性并且培育高層次的地理學科實踐素養。在此前提下,關于現階段的地理教學仍需關注如下的全新課改舉措:
3.1設置地理課堂有關的探究學習任務
從現狀來看,師生有必要共同著眼于創建探究型的全新地理課堂,針對任務型的地理課堂思路予以全方位的引進。這主要是由于,建立于地理學科探究任務之上的地理課堂新模式具備突顯的價值與意義,探究型教學在本質上吻合了研學后教的宗旨與目標。具體在當前的地理教學中,教師有必要為高中生設置特定的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任務,并且要求各個學習組針對該任務著眼于深入探究。在此過程中,高中生就可以深切感受到自主學習對于提升自身綜合實踐素養的價值所在。
例如針對風帶以及氣壓帶的地理學科有關知識在開展深入探究時,教師首先可以為高中生設置如下的課堂疑問:“當地氣候將會受到風帶的哪種影響?”、“我們所處的是哪個氣壓帶,其具備何種典型的氣候特征?”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將風帶與氣壓帶的運移圖借助多媒體予以呈現,確保高中生對此能夠著眼于直觀進行觀察。通過運用上述的研學后教方式,初中生將會表現為更加濃厚的地理學習熱情,同時有助培育高水準的實踐素養。
3.2激發并且培育地理學習的興趣
截至目前,仍有很多高中生在面對地理課時表現為厭倦或者退縮的狀態。這主要是由于,高中生無法真切感受到學習地理時的快樂與滿足感。由于受到傳統的地理授課模式影響,因此很多師生都局限于較窄的地理學習視角。在此前提下,教師有必要運用相應方式來激發學習地理的強烈興趣,據此創建了全新的地理課氛圍。高中生在感知地理學習蘊含的趣味性基礎上,面對全過程的課堂講授將不再會感覺到厭倦,同時也能逐漸嘗試去化解某些難度較大的地理學科習題。
例如針對等高線的基礎地理知識在開展課堂講授時,關鍵在于借助地理圖示的方式來呈現直觀性的等高線分布圖。高中生對于上述圖示如果能夠予以認真觀看,則可以運用直觀性的方式來感知等高線分布的內在規律以及基本趨勢。通過運用上述的趣味性課堂方式,高中生也可以在潛移默化的狀態下擁有更加濃厚的課堂學習興趣,并且嘗試將地理學科知識靈活適用于自身的日常實踐中。
3.3創建靈活性與互動性的地理課全新氣氛
地理課堂本身應當表現為活躍與生動的課堂氛圍,其中的核心要素應當包含靈活性與課堂互動性。相比于僵化的課堂講授模式而言,建立于直觀演示基礎上的地理教學模式蘊含了更多趣味性,學生對此也不會覺得十分乏味。因此在目前的地理教學有關實踐中,教師針對各個授課環節都要引進高中生的自主參與。
結束語
經過分析可見,高中地理教學不能夠欠缺“研學后教”以及“當堂訓練”的手段與措施作為支撐。在此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為高中生設置相應的探究課題,并且鼓勵各學習組對其開展全方位的資料收集以及深入探析。通過運用上述的自主探究方式,高中生針對某些特定的地理學科知識將會擁有更深的印象,同時也有益于鞏固同學們既有的地理學科基礎。因此在實踐中,教師以及學校仍需更多關注于“研學后教,當堂訓練”手段的全面推行,從而逐步提升高中生在目前階段能夠達到的地理學科整體學習水準。
參考文獻
[1]俞譞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方法的創新[J].文學教育(下),2018(11):168-169.
[2]張國慶.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相關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0):51+54.
[3]王京濤.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8(32):39-40.
[4]張國慶.高中地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途徑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