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敏
摘要:互聯網技術憑借自身的獨特優勢,廣泛應用在社會各行各業當中,特別是對教育領域而言,互聯網的融入更是掀起了教育行業的一場革命。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互聯網+”教學模式視角之下,從應用“微視頻”,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平板”,變革數學課程教學范式;應用“信息平臺”,暢通數學課程信息幾方面重點探討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互聯網+;教學模式;初中數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8)15-0178-01
Abstract: Internet technology, with its unique advantages, is widely used in all walks of life,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has set off a revolution in the education industry. Based on thi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video", applies the "flat", changes the teaching paradigm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pplies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unimpeded the informat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nd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 Internet +; teaching mode;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effect
前言:數學是初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受應試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因素的影響,傳統“注入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仍舊存在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挫傷學習學習興趣的同時,還會進一步桎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在“互聯網+”時代下,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現代技術逐步滲透在教育教學領域,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重構與應用注入新活力,有效彰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對此,本文對互聯網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簡要分析與著重探討。
1 應用“微視頻”,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微視頻”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教學融合的重要表現,以段視頻的方式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呈現給學生,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對學生學習注意力的集中、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良好作用。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以數學教材為藍本,精心制作教學微視頻,構建以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拓展學生數學學習內容,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微視頻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并再次利用微視頻進行課后鞏固練習,達到攻克難點的教學效果。
以“四邊形”相關知識為例,教師可以針對本課教學內容制作微視頻,將“平行四邊形”、“梯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四邊形的基本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梳理各四邊形的內在關系,隨后將其上傳至學校網站當中,由學生進行在線學習或者課后自主下載。通過微視頻的應用,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中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教學空間延伸至課后、生活等領域當中。同時,在課后復習階段,學生可以對視頻進行回放、暫停、重復播放等,為學生知識點的學習提供清晰框架。
2 應用“平板”,變革數學課程教學范式
“平板”是互聯網技術與移動終端結合的重要表現形式,特別是在當前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電子白板廣泛應用在課程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學生只需要安裝電子書包便可以進行課程知識學習。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平板進行課堂講解,將電子課本、基礎練習、階段測試等教育資源匯聚在平板當中,并進行動態演示、實驗講解等,將抽象靜態的數學文字轉換為具體生動的情境,使得隱性知識更加顯性化,抽象知識直觀化。
例如,在“二次函數”相關知識點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將本課教學課件上傳至學生平板客戶端,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嘗試的方式改變二次函數中a、b、c三個參數的數值,通過對比實驗的應用學生可以直觀觀察到拋物線的變化情況,如開口方向、位置移動、與x軸的焦點等,進而加深對拋物線性質的理解。
3 應用“信息平臺”,暢通數學課程信息
在“互聯網+”時代下,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借助“信息平臺”搭建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橋梁,通過師生、生生的動態交流生成更為詳盡的課程信息。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數學作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拍攝下來,以圖片的形式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當中,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為學生數學問題的解決提供全新路徑,這對數學課程信息的暢通化流動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以“軸對稱”為例,教師為學生布置課后練習題:“甲乙兩地均在河岸的同一側,距離河岸的長度為AC、BD,現在要在岸邊CD上建造一個水塔給甲乙兩地輸送水源,請問:水塔應建在何地才可以確保所使用的水管料最省?”隨后,教師將該題上傳至教務系統當中,學生于平板上利用已學知識對其進行解答,最后將解題過程、計算結果實時傳輸至電子平板上。教師在信息平臺中可以看到學生的不同設計方案,由教師進行歸納匯總,引導學生對各個方案加以討論交流,借助對比分析、思考比較的形式達到共識。通過這樣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分析能力、解題能力,確保教師全面透徹了解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
總結: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要牢牢抓住當前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契機,立足于“互聯網+”背景之下對現有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加以創新,運用“微視頻”、“平板”、“信息平臺”等互聯網技術、移動終端開展教學活動,搭建教師、學生、教材三者深入互動的橋梁,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分析解決,使得數學課堂更加靈動,達到強化初中數學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游惠麗,林靜.“互聯網+”背景下初中數學復習課優化教學實踐嘗試[J].福建中學數學,2018(08):45-47.
[2]劉允國.如何利用“互聯網+”優化初中數學教學[J].華夏教師,2018(19):73-74.
[3]李慧嫻.互聯網+環境下的數學教學模式探究——以蘇科版七年級下冊第十一章第四節“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為例[J].中學數學,2017(18):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