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孝敏
摘 要:如何做到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有效的利用各種教學條件及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師生之間的配合作用,來積極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而貫徹有效教學的基本精神,讓每個學生通過教學后,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筆者通過多年的化學教學實踐和研究,結合學生的心理現狀,利用化學教學這一陣地,綜合論述了如何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利用豐富的化學知識、良好的教學情境、有趣的化學實驗以及在課外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來達到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化學知識的目的。
一、選好內容,突出重點與難點
我們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化學知識都需要學生去探究的,化學探究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這關系到化學探究教學能否成功,學生們是否能從中學到知識,掌握知識,并由此對化學產生興趣的關鍵。因此,選好化學探究教學的內容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比如,“食鹽是不是能夠溶于水”就不需要學生們去探究,可是“食鹽是不是可以一直無限制地溶于水”就十分值得學生去探究了,由此就可以引出溶解度與飽和溶液的化學概念。又如,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裝置的選擇、操作步驟以及其檢驗方法都是值得我們引導學生們去探究的。探究內容的選擇還要突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不要為了探究而探究。在化學教學中,二氧化碳制取固然重要,但是有了前面制取氧氣的學習后,學生的習慣性的思維得到發展,對學生來說就不是難點了,所以要排除這個實驗;而二氧化碳的性質這個幾個實驗雖然簡單,但是實驗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具體設計教案的時候可以把這個探究活動作為重點和難點。
二、精講多練,牢固學生基礎知識
所謂“精講”,就是要摒棄以往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一味的講,讓學生一直專心地聽,這樣做既耗費教師的時間和精力,又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終也起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往往問題方式一變,學生便不會了。所以我們教師在講課時應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以點帶面,設疑破難,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思維情境。“多練”并不是說要玩題海戰術,而是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一些練習。練就要突出重點,要精心設計一些與所學知識聯系比較緊密的、有針對性的問題。教師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重在讓學生自己在分析、研究、練習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在練的過程中應盡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能夠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的練習,教師就絕不要越俎代庖,盡可能讓他們親自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的目的,甚至于能夠舉一反三。這樣做的話,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能堅持“精講多練”的話,你會發現學生的學生成績提高的很快。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加強學生間的合作學習
現在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在家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團取精神、合作能力較差。而當今世界需要的是團隊意識強、合作能力強的新型人才。這就要求在教學中營造環境讓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的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既能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同時也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實現優勢互補。以化學方程式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邊講書寫化學方程式的要點和步驟,邊舉例子。但僅憑教師一遍兩遍地講,是很難使所有的同學掌握所有的要點的。所以,舉了例子后,便可以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練習書寫化學方程式。小組的每一個成員先獨立寫,然后再交流;最后,每小組將本組的最終成果拿到投影儀上展示,由其他小組同學評判。這樣做使中等生和差生會從好生的書寫中得到啟發,好生和中等生也能從差生中學到點滴知識,哪怕是一個反應條件、一個沉淀符號、一個配平的數字等,每個人都有表現的機會,都能發表自己的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互教互學,優勢互補,共同提高。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辯論,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潛能和智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培養和教育,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化學科學素質的目的。
四、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勢,為初中化學教學助力
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化微觀為宏觀,化枯燥為生動,可以突破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與語言表達的障礙,從而有效化解重點,突出難點,增強了課堂活力,優化了教學過程,是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學生的認知活動以感知為主,是從大量形象具體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發現規律,形成正確的概念?;瘜W中的微觀概念,如分子、原子等依靠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學生理解起來也頗有難度,借助多媒體課件,可以把這些微觀粒子變成實體,進行宏觀模擬,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并為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提供素材。如“物質的微觀構成”中關于氯化鈉的微觀解釋,我課前制作了精美的多媒體課件,以動畫的形式將微觀粒子變成實體,進行宏觀模擬與再現,本來抽象難懂的知識點瞬間化解,學生在形象直觀的動畫中掌握并理解了知識,而且印象深刻,理解更充分,運用更靈活,這是傳統的教學手段所無法取得的。
五、總結
總而言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數不勝數,尤其是對化學這種“文武雙全”的學科來說更是不勝枚舉。新課改給了教師們契機同時也帶來了壓力,不僅是教學內容的改變,教學方式也要與時俱進。在讓學生熟練掌握書本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造性的思維也是重中之重。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研究性實驗對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重要性,更是要合理提問、講練結合、聯系社會、結合生活實際,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吸收教課得失,取長補短,推陳出新,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有效性教學。
參考文獻
[1]王培培.新課標下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成功:教育,2013(1):223-223.
[2]李彩霞.關于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赤子旬刊,2014(4).
[3]吳靜.淺談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2(5):1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