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建華
【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開展,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人才需求,我國對初中生的教育模式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學習、發展的過程,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依據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當前身心發展的特點,對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改革和創新,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自主性,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效率。文章就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數學 教學方法 改革 創新
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彰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踐行這一培養目標及教學原則上,初中數學教學應大力推進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以契合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目前,初中數學教學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一直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地位,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知識傳授,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使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狀態接受知識,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交流,從而忽略了學生的發展需求,限制了學生能力的提升,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靈活地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受數學知識,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極少與學生進行互動。傳統的教育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將所要完成的教學內容通過傳遞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以傳統的固定方式完成了課堂教學,可是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不一,有的學生思維邏輯能力比較強,能夠很快地理解數學知識,而有的學生接受邏輯性較強的數學知識的能力比較弱。這樣很難顧及不同學生的學習程度。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進度,不得已增加了學習的密度和難度,使學生很難對數學感興趣。因為初中數學教學本身就是理解式學習和邏輯思維學習,不僅需要學生學習大量的定理定義,還需要學生靈巧地運用公式,還需要進行經典題型的訓練鞏固。這樣一來,很難達到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目的。
二、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
1.豐富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感到枯燥,提不起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效的聯系起來,為學生創設各種生活化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進而促使學生能自主的參與到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除法》一課時,教師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某班有四名同學參加測試,以80分為標準,超過的分數記為正數,不足的記為負數。記錄如下:+15、-10、-9、-4,求:這4名同學的平均成績是超過80分還是不足80分?這樣調動了學生積極性,激發了學生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
2.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為改變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性,能夠主動的進行學習,課前預習就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可使學生能獨立自主的學習新的知識,并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能清楚了解自己不會的難點,在教師講解時能更好地理解并加以吸收。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可在學生的課后作業中加入課前預習,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中,教師可要求學生提前預習,提出“什么樣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等問題,讓學生自主尋找答案,明白“三角形沿某一條直線兩部分能夠完全重合的就是軸對稱圖形”。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加深印象,使知識得到鞏固。
3.運用小組合作,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要給學生指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方向,老師要與學生成為良師益友,適當的參與到學生的小組討論中,對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與自己都是學習中的一員,讓學生覺得教學活動是自己應該積極參加的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學習《梯形的性質》時,教師讓學生判斷“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是否正確?教師為讓學生能更好地進行理解,可為學生補充問題:“你認為這樣是正確的嗎?請說出你認為正確的理由?如果是錯誤的,那么請舉出例子”。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梯形本質屬性的認識,同時也使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本質更加熟悉。
4.設計高效性問題,強化學生思維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運用問題導學法時,要注意問題的高效性。教師在使用問題時,要認真地進行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提出更合理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強化,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軸對稱》一課時,教師為學生出示問題:△ABC和△A′B′C′關于直線1對稱,點A′,B′,C′分別是點A,B,C的對稱點,線段AA′,BB′,CC′與直線1有什么關系?并使學生進行思維拓展,追問問題:你能說明其中的道理嗎?能用數學語言進行概括嗎?如果將題目中的“三角形”改變為“四邊形”、“五邊形”等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上述結論成立嗎?
這樣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強化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突破口在于遵循“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充分滲透數學思想,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空間中,獲取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快樂,進而逐漸形成良好的數學習慣。
參考文獻
[1]蘇希璐.探究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J].考試周刊,2018(36):73-73
[2]馬穎.新課改下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創新策略方法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08):126-126
[3]吳芳菲.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考試周刊,2017(A3):96-96
[4]李春霞.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創新策略分析[J].新課程(中),2017(12):18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