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峰
摘 要:初中美術欣賞教學要努力探索多元要素共同作用的教學模式,促進藝術學科的合力。視聽一體化下初中美術欣賞教學模式可從四方面進行構建探索:第一是立足于視聽一體化的藝術相通理論,以學科聯系來構建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教學設計;第二是通過視聽一體化的實施,突出美術欣賞本質,構建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過程;第三是通過行為心理學驗證,以行為心理影響來構建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形式;第四是強化教學實踐,以挖掘美術內在潛力來構建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活動。
關鍵詞:視聽一體;初中美術;欣賞教學
所謂視聽一體化即是指基于人的視覺神經與聽覺神經共同作用的一體化過程,簡而言之即聽看同步的行為方式。在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充分利用視覺與聽覺的同步發展,來實現學生對美術欣賞教學的較深層次認識,從而實現美術藝術欣賞教學的目標。筆者結合自己探索的實際,從視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理論建構、視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視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具體表現及視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踐活動等四方面,來論述構建初中美術欣賞教學模式的探索。
一、重視藝術學科聯系,構建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設計
在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筆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越是調動學生的感覺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美術欣賞教學的印象就越深刻,藝術理解能力與鑒賞能力的提高也越快。而由于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個性化覺醒,太過于簡單的感覺融合又會讓他們失去興趣。因此,筆者利用文學、音樂與美術之間的聯系,嘗試通過視覺與聽覺來溝通美術與藝術學科之間的聯系,并在教學設計中加以運用,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基于此,筆者認為重視文學、音樂、美術等藝術學科之間的聯系,通過理論建構的共同作用來構建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設計,既能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參與到美術欣賞教學中,又能實現藝術學科間的交流與融合,全面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
以《美好宜人的家居環境》為例,在教學設計中筆者就把視聽一體化運用到其中,進行立體式的教學設計。在設計思路上,筆者首先用單一的視覺、聽覺作為本課欣賞的切入口,通過對某一家居環境圖片、某一段音樂或樂曲進行播放之后,讓學生談感受。然后把通過圖片播放過程中穿插音樂或樂曲的方式介入教學,以此來讓學生感受到視聽一體化的學科聯系。在這一基礎上,讓學生在兩種感受和兩門藝術融合的前提下,對家居環境進行重視評價。最后,通過光線作用、音樂背景、家居全景視頻結合于一體,全面呈現教學的內容,并在這一過程中形成師生互動活動。在整個教學設計中,視聽一體化從單一視覺或聽覺逐步走向融合,并運用光線、色彩與背景音樂的配合來實現家居環境設計的藝術原則,從而引導學生能更全面地認識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實現視聽一體化融入教學設計的目的。由此可見,通過藝術學科之間的聯系,把視聽融合到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有助于視聽一體化教學設計的構建。
二、立足美術欣賞立場,構建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是為教學過程服務。視聽一體化教學設計,一方面為初中美術欣賞教學過程指明了方向,有力保障了視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展開;另一方面也確保了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的教學實施,推動視聽一體化在教學過程中不偏離美術欣賞的本質。在實際教學中,美術教師要對美術欣賞教學有清醒的認識,不能因為學生喜愛音樂或者對音樂背景情有獨鐘,就背離了美術欣賞的本質。要把音樂背景或聲音背景與美術欣賞立場有機聯系起來,促進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因此,構建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過程,要牢記美術欣賞立場,通過調動課堂教學的諸要素來突出或彰顯美術欣賞的內在魅力,才能真正達到視聽一體化教學模式構建的要求。
以《大學之門》為例,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運用大學校門與校歌、校訓等結合起來,突出大學辦學的特色與文化。而實際上這種引導或教學的過程不僅嚴重地背景了大學之門的美術欣賞立場與本質,而且變成了用大學文化來闡述大學之門的設計,沒有彰顯出大學之門的教學目標。認識到這一點,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把古民居、江南園林與大學之門都聯系起來,通過一系列圖片的緩慢播放,加入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解說,逐步把大學之門的美術設計魅力體現出來,從而鞏固美術欣賞的立場,并通過文化解說與美術欣賞共同作用構建出視聽一體化的教學過程。而出于對美術欣賞的強化,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反而弱化了音樂背景的作用。由此可見,把握美術欣賞教學的本質,從這一本質要求出發來構建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過程,既是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的需要,也是美術教師教學開展的應有之義。
三、加強行為心理影響,構建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形式
教學形式是教學模式的外在手段表現,也是教學方法科學合理運用的體現。在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模式中,通過行為心理的影響與實際驗證,有助于構建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形成多種手段交互搭配的立體化教學局面,從而使視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具體表現符合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從行為心理學角度出發,視聽一體化是初中學生對藝術能力的本能追求,初中生經歷了多學科的基礎教育之后,對藝術的領悟力已經上升到一個較高層次的層面,自然對美術欣賞也不會停留下走馬觀花的淺層認識上。而由于美術欣賞的限制,又不可能加入嗅覺、味覺等感受到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那么其對視聽一體化就有更強烈的要求與愿望。而利用這種行為心理學表現,來豐富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形式,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從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的體表現來看,視聽一體化教學形式有助于學生自覺驗證藝術學科的聯系。如在《江南園林》中加入軟糯的江南民謠,那么江南園林的藝術特征特別是建筑藝術魅力就會讓學生體會更深。如果是江南學生,通過熟悉的江南韻味來體會江南園林的藝術高度,則更能調動其美術領悟力實現教學目標,并在無形中自覺驗證了視聽一體化教學形式。當然,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形式遠不止是音樂與美術的融合,還包括文學與美術(傳統詩學中詩畫一體風格)的融合,甚至更是美術、文學、音樂等藝術學科的融合。由此可見,調動一切視覺與聽覺感受使美術欣賞從藝術欣賞走到實實在在的感受中,是初中美術欣賞的必然結果,又是視聽一體化教學形式的具體表現。
四、挖掘美術內在潛力,構建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活動
檢視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效果與否有兩個關鍵因素:第一是通過視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能否培養學生對美術欣賞內在潛力的挖掘。如在《尋訪古民居》中,學生能否通過一張古民居的圖片就給它配上合適的音樂背景或文學描述等,從而體現學生美術欣賞的能力及其與眾不同的地方。第二是通過視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能否引導學生在實踐教學中達到教學目標。如在《留住美好的瞬間》中,學生能否把自己看到的心中感動的畫面拍攝下來,從而使內心聲音與照片達到較高的契合度。這兩個關鍵因素的共同點都在于學生的實踐活動,因此,強化初中美術欣賞教學實踐活動,通過教學實踐活動來加強或反饋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模式,是構建這一模式的自省機制之一。只有這樣,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模式才能落到實處,成為經得起檢測的、有效的的教學模式。因而,從這一個角度上來看,初中美術欣賞教學實踐活動,對任何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甚至是教學過程都有重要的反省、參照作用。
就以《留住美好的瞬間》為例,為了給即將參加中考的學生們減壓,筆者在取得初三班主任支持的前提下,聯合多個班級的學生進行拍照實踐評比,引導學生們在課余時間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抓拍。當作品交上來之后,即使是非專業的班主任,看完很多相片后都壓抑不住自己的情緒:透過那一張張相片的背后,看到了學生們沉重課業中瞬間的歡愉、喜怒、悲苦甚至傷心等情緒,仿佛無形中聽到了他們內心哭笑惶恐的情緒。沒有刻意的擺拍,沒有掩飾的情緒,卻讓筆者讀出了稚嫩手法中各自的聲音,欣賞到學生們對美術魅力的感悟。由此可見,構建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實踐與教學活動,審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對美術潛力的挖掘,提高了學生對美術魅力的感悟,是視聽一體化教學模式不可或缺的一環。
綜上所述,初中美術欣賞視聽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要通過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形式、教學活動等形成一個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教學系統,最大程度上提高并挖掘學生美術欣賞領悟能力,實現美術欣賞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金蘭.探究構建初中美術欣賞課有效課堂的措施[J].美術教育研究,2018(03):172.
[2]江雨涵.有效提問在初中美術欣賞課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8(07):226.
[3]王佰娟.淺談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8(04):165-166.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經濟開發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