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惠媛
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最基本的保證,新時代的班主任只有樹立新理念,開辟新途徑,創造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才能使學校的德育工作駛向理想的彼岸。作為班主任應遵循德育工作規律,讓學生有滋有味地接受德育熏陶,茁壯成長。
一、“鹽在湯里”的理念
我們大家都清楚一個事實:食鹽,既是人體所必須的元素,又是全世界不同人種每天都不可缺少的調味品,但如果有人往你嘴里大把大把地塞鹽,你是肯定不能接納的。只有鹽在湯里,且量湯而放鹽,才會有滋有味。由此想到,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也應遵循學生身心特點,和風細雨,潤物無聲,方能收到水到渠成之效。
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把生性好動、愛玩、好表現、愛表揚的孩子們置身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說一百遍,不如孩子們親身感受體驗一次,讓他們的情感、意志、品德、性格在實踐中得到升華,這就是“鹽在湯里”的德育理念。
二、“風云衛星”的啟示
每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之后,便是天氣預報節目。全國各地哪兒晴天,哪兒陰雨,臺風前鋒到了哪兒,寒流襲擊降溫多少……預報都是八九不離十。這種準確的預報得歸功于風云氣象衛星。它全天候全方位地在太空鳥瞰地球,地球上的一草一木,一舉一動它都明察秋毫。由此想到,我們做班主任的學做“風云衛星”“全天候”“全方位”地準確掌握學生動態,對班級情況作出準確判斷,對科學有效地管理好班級大有益處。
1.全天候掌握
班主任應對學生在一天24小時中各個時間段的特點、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要有所預見,成竹在胸。比如,“六一”兒童節的集體活動中,會有不少學生在歡渡節日時,把保持環境衛生拋在腦后,這時,班主任應及早打好“預防針”,告訴學生節假日更應該注意保持環境衛生。
2.全方位管理
所謂全方位管理,這里指除了掌握學生在校的情況,還要掌握學生在校外的情況,尤其是在家中的情況。
我們班有個學生比較散慢,小錯誤不斷,以致成為公認的“屢教不改”生,通過家訪了解到,這學生的父母都在經商,平時沒時間過問孩子。對此,我們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對這個學生的思想教育,增強他自身的“免疫力”,另外經常和家長聯系,要求他們以身作則,做好學生在家時的教育、管理及表率工作,這樣,教育的效果明顯好轉了。
三、“無聲勝有聲”的作用
班主任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須有聲進行,有時無聲的靜場反而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特別是面對令你特別生氣的言行時,不妨壓抑怒火,換一種讓學生和你都感到新鮮的方式特待他們,實施無聲的批評或懲罰,在某種程度上說,它比出聲或大聲批評的效果更強,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
1.無聲的批評能使氣氛沉悶起來,加上此時批評者的表情,更使得受批評的學生處于高度的注意戒備狀態,使他們的思維變得特別敏感,自己想得特別多,因此,容易想通自己的不是,記得也牢。
2.無聲的氛圍會造成一種沉悶的壓力,同時,也會使受批評的學生產生一種期待,期待教師的批評早些過去。
3.“感覺剝奪”的實驗表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漫不經心地接受的各種刺激,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種感覺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刺激或感覺,那么人們會感到難以忍受的痛苦,即使刺激量減少,也會使人產生焦慮。而無聲的懲罰就是利用減少刺激量來使犯錯誤感到孤獨,使他們對這種經驗產生恐懼感,從而改掉自己的毛病。
四、“預支榮譽”的激勵
榮譽是火種,能點燃生命之火;榮譽是話語,能撞擊出自信的火花。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總是給予孩子們相應的榮譽來強化他們的認識、行為,激勵他們為目標的實現而努力學習。然而,在評選、表彰先進時,總是受到比例的限制,使許多學生難以享受到這份喜悅。針對這種現象,班主任不妨在班中來個“預支”榮譽做法。
如去年的“六一節”里,學校為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在全校范圍內組織了一次評選“文明少年”的活動,每班評選比例是全班人數的20%,我們班有45名學生,第一批文明少年只有9名。發獎時,沒戴上獎章的同學眼里充滿了渴望。這時,我們想到了“預支”榮譽的辦法:誰認為自己能夠當選第二批文明少年,而且在學習、紀律、衛生等各方面能按一名文明少年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的,就可以向老師提交申請書,提前“預支”文明少年這一榮譽。這一想法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贊同,特別是平時頑皮淘氣、不循規蹈矩的學生也交了申請書。在班會上,我們鄭重其事地把獎章提前頒發給這批特殊的“文明少年”。經過這次活動的開展,絕大多數同學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預支”到文明少年的同學,學習積極性很高,紀律、衛生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由此可見,“預支”榮譽的辦法可以:激發了學生的自信心;更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給后進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培養學生健康的競爭心理。
五、“潤物無聲”的熏陶
一則伊索寓言這樣寫道:風和太陽比賽,看誰能使戴著斗篷的游客脫掉斗篷。冷風拼命地吹,想吹掉斗篷,結果游客反而戴得更緊了。太陽出來了,暖洋洋地照著那位游客,只一會兒工夫,那位游客就自動地除去了斗篷,坐在樹蔭下納涼。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委婉的說服比強迫更為有效。
我們班主任是不是也要真心誠意地改換一下教育方式:每天都和學生進行一次情感交流。或者談一次話,或者拍一拍肩,或者遞一個微笑的眼神……在平時的工作中,給學生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訓斥;多一些關愛,少一些冷漠。學生是正在成長中的人,他們身上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是極為正常的。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理解其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能夠從思想上寬容他們,從行為上關愛他們,并積極地引導他們調整方向,改正錯誤。
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古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也主張在不知不覺中使學生樂意接受。班主任工作如果“有度”“有法”“有情”“有意”地讓德育滲透其中,熏陶學生,那么,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