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國家對于基礎教育課程實行了全面改革,在新課程改革下,對課程內容、管理、評價以及學習方式、教育方式等方面都進行了優化。相比于傳統課程學習,新課程學習要更為生動,符合現實發展。而在調查中可以發現,在新課程學習的實踐中,中學英語教師對新課程學習的認同感是決定新課程學習是否能夠順利進行的要素之一。可見想要讓新課程英語學習順利開展,提高中學英語教師對其的認同感,以及簡述新課程學習中的可行性與實用性,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英語新課程的可行性和實用性
可行性
傳統課程普遍采取傳授的方式,也就是通過把學習內容與技巧分成幾個部分,再通過以小見大,將這些內容有組織地傳遞給學生們,學生則對此進行聽取、理解和記憶,將教師所教導的內容表達出來。而新課程學習中,是以學生成長為主體,讓學生對知識的矛盾性產生好奇,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對其發現的問題類型及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監測,找到適應學生觀念的教學方式,以達到開放式教學的目的。對于英語新課程的可行性,大部分英語教師都覺得現有的教育模式存在問題并且需要突破,因此英語新課程的出現讓英語教師們看到了希望。但是當英語新課程應用到現實教學的時候,其目標性、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等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何況目前新課程改革的進行還處在升學的教育背景下,因此很多教師對該新課程應用都有著自己的想法。
實用性
雖然大部分英語教師認可英語課程標準,但是對于教師們來說,教材還是最關鍵的。這不光是因為教師對英語新課程的直觀感受來自教材,還因為英語教師的教學是對教材進行剖析而得來的。
有學者指出,新課程教材可能缺乏相容性、優越性和適合性等,簡而言之就是新課程教材不符合實際,難易程度與現有教師學生水平不符。對此,英語新教材的編制不光要有思想,還要貼近生活,要有利于學生進步,擴展學生眼界。當然,教材畢竟只是載體,所以在新課程開展中,教師應適當對教材進行調整,不是教教材,而是要利用教材去教。
中學英語教師對新課程的認同感
相比于高中英語教師,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新課程中可能得到更大的認同感。造成此現象的因素在于高中與初中面臨的壓力不同,高中英語比初中內容多、難度大,而且學生們學習效果各不相同,水平有一定差距,對教師的教學來說也是一個難題。初中英語教學挑戰較小,學生水平也基本相同,得到的整體反饋較多,所以教師更能體會到認同感,高中則與之相反,所以其認同感較低。
提高中學英語教師的課程認同感的建議
國家倡導新課程的進行,而教師是這項任務的執行人員。因此當教師們在執行新課程教學中遇到的難題較多時,教師就會對自身產生懷疑,進而對新課程的學習產生懷疑,從而造成新課程難以進行的現象。與之相反,如果教師在執行中,每個問題都能得到相應的回應及處理,教師們就會更有信心進行新課程的學習,這也是所謂認同的力量。
培訓指導
對學校英語學科在職教師開展在職培訓指導,對英語助教開展職前指導。只有教育有關部門重視英語教師的相關指導需求,才能讓英語教師與助教有動力進行新課程教學,從而對新課程學習產生認同感。另外在指導中要注重教材使用及取舍等問題,并且教師也要積極應對,接納新課程的知識。只有教育部門和教師共同努力,才能讓新課程有效進行,使教師對其產生認同。
打破界限
專家、學者對于一些普通教師來說,可能很難與其接觸。但是為了新課程學習的開展,教育部門應該邀請專家來校對教師進行專業性指導。除此以外,學校還可以利用當地資源,讓中學英語教師與本地師范院校人員進行學術交流,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同時可以請專家對英語教師的新課程進行了解,并提出改進方式,從而給予教師信心,讓英語教師對新課程學習的實施更加有認同感。
教學設施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厲害的婦人沒有米也很難做出美味的飯菜,而對于教學也是如此。想要讓新課程順利開展,讓教師對其產生認同,首先要對學校教學設施進行整改,保證設施均衡配置。對于地理位置較偏僻、教學環境較差的地方,學校也可給其配置更多的設施,從而滿足新課程教學的順利展開,滿足英語教師在新課程中的各個需求。其中英語習題、參考資料、教學圖書、英語光盤和口語磁帶等都是英語課程中必不可少的設施資源,當教學資源齊全,為新課程的開展提供了助力,教師也會對新課程學習充滿信心。
增進交流
新課程的實行,不應單純依靠個人的努力,對于新課程學習,教師之間也應當多些交流,互相探討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解決。同時英語教師也可以同家長進行交談,了解教學中的不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當英語教師從別處得到好的意見后,便能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整改,從而加強自信,更好地開展新課程學習。
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新課程順利開展,教師對其的認同感是必要因素之一,本文通過論述新課程的可行性及實用性、中學教師對新課程的認同感以及提高其的建議,希望可以對新課程的順利開展提供幫助,以達到促進國家英語教育業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