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可忠
中職學校在開展各專業學生教育教學期間,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工作,有助于學生明確未來發展目標及就業形勢等。所以,本文將對如何創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對策進行分析。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課程關注度低
“職業生涯規劃”已經成為了中職學校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依舊有部分教師未能清晰地認識職業生涯規劃在中職教育中的價值。表現為:一些教師與學生將“職業生涯規劃”視作“幫助學生推薦就業方法、信息”的渠道。
這種錯誤的、不深刻的理解,使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展效果受到了嚴重影響。同時部分院校領導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重視力度不足,也是阻礙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作用發揮的原因之一。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構建并不完善
雖然中職學校在校內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不過相關的課程內容沒有有效地融合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使課程的創設喪失了指導價值。同時,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大量使用填鴨式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效果無法滿足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實踐性需求,最終導致理論教學內容偏多,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教學效果。
創新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對策
在教學中融入時政熱點內容
教師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探索自己的職業理想和興趣,引導學生發掘自身特長,以特長為依據選擇就業方向。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正視自己,掌握自身在發展中存在的就業優勢與劣勢,并根據自身實際狀況及其他條件,合理地設計職業規劃內容。
俗話說“人類最好的教師就是自己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中,要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課堂活動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期間要根據學生的性格、愛好等特點,采用針對性強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可以從時事熱點入手,通過將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內容與社會流行的實時、時政熱點掛鉤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教師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中,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十九大報告中與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容”,讓學生明白職業技術綜合型人才將成為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提高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重視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堅持“以生為本”教學原則,做好引導方法的優化
教師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期間,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并以此為基礎對課程理論指導內容及方法進行創新,從而將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學習課堂知識的興趣。對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其主要是系統性地為學生指導就業,而不是為學生直接提供就業機會。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組織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興趣;而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與組織者,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全力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使他們的想象、感受與想法不再被課堂約束,從而才能使教師掌握學生的實際想法與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真實認知情況,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方法與內容的調整。
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圍繞“未來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為中心展開小組探究,讓學生研究、設計與本專業相符的未來職業發展方向、途徑、方法及目標;其次,當規定時間到了,鼓勵學生主動地上臺闡述自己對本專業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的看法、內容,并允許其他同學對該同學進行質疑、補充,實現激發學生對于課堂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實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目的。
組織比賽,幫助學生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目標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由于存在實踐性特征,所以,如果繼續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必然無法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也不符合課程教學的理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未來就業的方向、學生的學習能力等,鼓勵學生圍繞教師制定的比賽課題,制作相關競賽作品,通過展示競賽作品的方式,引導學生闡述自己對未來就業發展的看法及觀點。另外,教師在此期間還要通過合理的引導與輔助等形式幫助學生完成作品,使其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及就業意識”。
比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部組織“文明風采比賽”。首先,在課前教師為學生安排活動主題,如“我的中職夢”,并要求結合專業及其他工具闡述自己的職業規劃理想及目標;其次,教師可以在課下為學生提供計算機技術等支持,協助學生拍攝職業夢視頻,對學生視頻中展示的畫面及話語進行優化調整;之后,在課上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制作的優秀作品,讓學生通過分享的方式,更加清晰地認識自身對于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方向及目標;最后,通過合理的評價方式,教師可以評選出一部分優秀作品,對最佳作品制作者給予獎勵,從而激發學生參賽的積極性。
做好教學理念更新,改善教師綜合素質
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的引導者,在課程教育的全過程中還是教學計劃的制定者與落實者。因此,學校應該幫助教師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提高中職學校師資隊伍質量,為“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創新奠定基礎。
為了有效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育教學質量,中職學校要根據自身發展的教學需求與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為教師提供外出培訓、實踐的機會,從而提高教師的綜合專業教學素質及能力。另外,應聘合格后準備上崗工作的新人都要接受學校的專業培訓與教育,只有待考核通過后方可參加工作。由于當前國內就業形勢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之中,因此每學期、每月、每周,學校都應該組織座談,要求教師圍繞某一主題展開積極探討。
對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專業性、綜合性進行突顯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目標明確指出“學生應站在職業視角了解社會與自己;要以自身專業及內容為基礎,對未來選擇的職業種類、個人發展路徑進行科學規劃;要基于促進主體發展視角,對所學專業對應職業的具體要求進行分析,最終掌握未來自己的就業、創業方向。”所以,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時,要根據學生所學的具體專業,叮囑學生以本身學習的專業內容為基礎,對未來的就業起點及職業理想進行有序的、合理的規劃。
另外,“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師要主動分析各專業的專業課教學重點內容與方案,從而有目的性地為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培養對應的職業素養及技能等。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為其普及相關專業所處行業、企業的文化特點、工作制度等,提高學生對未來就業形勢的了解程度,讓學生有效掌握未來就業工作的具體要求,從而提高其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方案制定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地做好教學對策的創新工作,將激發學生學習該課程知識的興趣,對提高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有助于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目標及就業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