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群
摘要:在實際的幼兒教育實踐環節當中,常常會碰到如何在集體教學活動的同時又不缺乏給予幼兒游戲的自主自愿的主體性需求;如何避免集體教學活動的比例超出幼兒作為學習與生活主體對教學活動的適應能力,即滿足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內在需求的滿足。
關鍵詞:一日生活;課程;游戲化
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探索將教學游戲化、教育綜合化的幼兒教育實踐模式,把游戲融匯于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充分體現寓教育于游戲之中。要為幼兒提供平等表現機會,使幼兒的能力、個性得到和諧發展,讓幼兒在教學活動、日常生活中積極探索、主動活動、思維活躍。因此,在幼兒園適時、合理地開展游戲活動是培養幼兒各種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幼兒園一日課程游戲化
“課程游戲化”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在《綱要》和《規程》中都提到“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我認為這和“課程游戲化”的精神是完全統一的。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也曾經說過:“游戲是兒童的生活,玩具是兒童的伴侶”。我想我們每一個幼教行業的人都很清楚游戲對于兒童的重要性。課程游戲化就是讓幼兒園的課程更加適合幼兒,更加的生動、豐富、有趣。因為幼兒的心靈是游戲的,幼兒的心靈有游戲的種子,幼兒的內心更貼近游戲。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幼兒園的一日課程包括生活活動更加適合幼兒,讓幼兒園游戲更加生動,更加豐富,更加有趣,更加有效,從而讓他們獲得更多新的經驗。但是課程游戲化也不是把幼兒園所有的活動都改成游戲活動,而是在自由游戲保證的情況下,讓游戲精神落實到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中去。
二、教師如何在幼兒的游戲化課程中進行合理指導
教師如何在幼兒的游戲化課程中進行合理指導,是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大問題,因為教師指導過頭了,指導就成了“導演”,孩子游戲中的自由自主就會失去,創造就會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導游戲,形成這種課程文化。那就要求我們老師要進一步加強對《綱要》和《指南》的認識,把里面的觀念統一到、融入到當前的課程游戲化實踐中來。教師還要不斷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特點更新活動區的材料,教師需要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新的經驗。教師的專業化是確保課程游戲化順利推進的關鍵。課程游戲化的關鍵在教師,教師的教育理念、專業意識、專業能力直接影響幼兒園課程的品質,所以我們幼兒園現在實施課程游戲化的重點就放在了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和轉變教師教學理念上面。教師要從三個層面去理解課程游戲化:
一是幼兒園課程應游戲化,充滿游戲精神。所謂游戲精神應是自由的、自主的、創造的、愉悅的。不是個別環節要有游戲,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滿這種游戲精神,將這種游戲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
二是自由游戲時間要保證。孩子應有自由游戲時間,這種游戲時間不能被“教學”及其他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所替代。
三是其他活動環節,尤其像集體教學活動環節盡可能采用游戲方式。一節課某一環節就是游戲,或整節課本身就設計成游戲。以上三點是我們對老師的期望和要求,也希望能在課程游戲化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們能進一步的消化理解及實施,真正達到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從而讓幼兒園的孩子在愉悅的游戲中獲得身心最大限度的發展與提高。
三、實現幼兒園一日生活課程的游戲化
(一)主題教學活動與游戲活動有機地整合
緣于對生活、游戲、綜合的思考,我們設想使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成為游戲活動展開的過程。通過實踐,我們發現這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
如在小班“小小蛋兒把門開”主題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及家長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蛋和蛋的圖片、畫冊,把各種蛋的圖片布置在活動室四周,儼然一個蛋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隨時觀察、討論。圓溜溜的蛋惹人喜愛,會滾,會轉;薄薄的蛋殼一不小心就會破碎;圓圓的蛋里還會孵出小雞、小鴨……一只只蛋就是一個個秘密,等待著我們去打開它的神秘之門。
(二)運用生成策略將創造性游戲有機地融入課程
創造性游戲對幼兒身心發展有著特殊意義,如何使之有機地融入課程,是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又一策略問題。創造性游戲對兒童發展的特殊影響是其他游戲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有專門的創造性游戲時間。由于這類游戲的目的隱含在過程中,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是一種漸近性積淀的過程,不像音樂、體育、語言等游戲的目的來得直接,因此,在幼兒園一日活動安排中,它常常會被由教師設計的語言、音樂、體育等游戲或被為學習活動而延伸的區域活動所代替。由教學活動生成游戲,主要有兩種渠道:
一是從文學作品活動中生成游戲。這類游戲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動作性較強的角色表演,如幼兒學習《小蝌蚪找媽媽》后,在游戲時常常模仿小蝌蚪的形象;另一種是情節性較強、內容豐富、角色較多的主題游戲,比如文學作品《老鼠嫁女》引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于是圍繞老鼠和貓兩家發生的故事,幼兒生成了為期一周的主題游戲。
二是從社會領域活動中生成游戲。幼兒常常在教師或家長的帶領下參觀社區環境,了解社區周圍的設備、設施,如參觀醫院、郵局、銀行、超市等,這類教學活動是幼兒生成角色游戲的又一條渠道,他們會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以及自己對環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戲中表現出來。
(三)教學、游戲互相融合,互為服務
游戲化意味著游戲不只是教學的手段,還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游戲不只為教學服務,也有它自身存在的價值,因此教學也應為游戲服務。孩子是以“融合式”的認知方式來認識世界,這種“融合式”的認知方式通常會轉化為幼兒的游戲。孩子們在游戲和生活實踐中,通過與周圍環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觸,學習和積累了相關的經驗,游戲既是課程的內容,又是課程的實施途徑。于是,我們充分利用孩子這種獨特的認知方式,調整和實踐我們的課程,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游戲和實踐獲得多方面的經驗。游戲和教學一體化是將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從幼兒生活中來又回到幼兒游戲中去,并在游戲和教學一體化中實現整合,積累經驗。
生活、游戲和教學本來并無明顯界限,是我們人為地加以區分的。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重新認識了生活、游戲和幼兒園課程的關系,更好地體現了“以游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思想,推進了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進程。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戲是快樂的學習。我們只有徹底轉變觀念,讓教育回歸生活,把游戲還給孩子,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幼兒園一日生活課程的游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