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麗娟
摘要: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經過調查顯示,當前有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忽視了朗讀教學效率的提高,他們認為朗讀并非考試的內容,這種錯誤的教學觀念嚴重影響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更不利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詳細分析了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然后提出了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效率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探究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
(一)語文知識講解占據了語文朗讀的時間
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它能夠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創作能力,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習慣于知識的講解,他們總是喋喋不休的重復一些語文知識,學生基本沒有朗讀的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小學生朗讀興趣的激發以及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很多學校都設置了語文以及英語的早讀課,以某小學為例子,該小學周一、周三是英語早讀,而周二、周四、周五是語文朗讀,學校設置早讀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提高學生語文和英語朗讀的能力,但是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將學生的早讀課用來講解語文知識或者聽寫語文生字詞,這就使得小學生失去了朗讀的機會。
(二)語文朗讀目標不明確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相關專家以及學者經過精心編制所得,它們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認知情況,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認真研究小學語文教材,挖掘有效的朗讀素材,鼓勵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但是,我們發現有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沒有明確朗讀的目標,這就使得小學生的語文朗讀流于形式。總之沒有目標的朗讀不利于學生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提高小學生語文朗讀教學效率的具體措施
(一)保證朗讀的時間
根據教學實踐經驗得知,課堂教學并非教師講的越多越好,相反,“滿堂灌”的語文教學課堂更容易引起學生厭煩心理,制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能在課堂上為學生留存一定的自主閱讀、探究的時間,學生學習的熱情與主動性明顯增強,且有利于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同理,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確保學生具有足夠的朗讀時間,要求其做到用普通話朗讀且吐字清晰、標準,朗讀富有感情,避免出現繁瑣的“講解———問答”、花哨的小組討論等取代朗讀的情況,保證學生學習質量與效率。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朗讀課堂教學的效率,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保證學生的基本朗讀時間。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特點,他們對于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有的小學語文教師忽視了學生生理以及心理發展的特點,他們經常進行大量的知識講解,這就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學生逐漸又主動學習轉為被動學習。面對這種情況,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朗讀,大膽放手讓小學生自己朗讀課文,保證學生基本的朗讀時間。小學語文教師不應當將學生的早讀時間占據了,他們應當加強對小學生的早讀監督,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認真朗讀。當小學生在早讀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四處觀察,然后給予學生適當地指導,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從而激發小學生語文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二)明確朗讀的目標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它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效率的提高,加強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研究和實踐,然后將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小學語文朗讀課堂教學當中,最終推動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目標就如同航行中的明燈,它指引著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水平的提高,針對當前有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沒有明確的朗讀目標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引起高度的重視,然后明確朗讀的目標,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效率。例如,當小學生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文章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明確朗讀的目標:第一,學會拼讀里面新增的生字詞,第二,了解《桂林山水》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種教學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小學生的語文朗讀水平,非常值得其他小學教師借鑒。
(三)適當指導小學生的語文朗讀
小學生的生詞量非常有限,他們在朗讀的時候不免會遇到一些不懂的生字,這個時候,小學語文教師就應當給予一定的幫助,但是,我們發現,有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的指導方法并不科學,例如,一些小學語文教師會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打斷學生,然后糾正他們的朗讀錯誤,還有一些老師將朗讀作為一種教學的形式,他們一上課就讓學生打開書本一起朗讀,對于如何朗讀、用什么樣的情感去朗讀,這些老師都沒有告訴小學生,這種不科學的朗讀指導方法嚴重影響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小學朗讀水平的提高。面對這種情況,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認真聽他們的朗讀,從中發現朗讀存在的問題,然后及時給予適當的指導,朗讀指導既有一對一的指導,也有面向所有同學的指導,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來選擇朗讀指導的方法,最終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朗讀水平。
(四)引導學生讀思結合
通過朗讀,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理解文章內容,但在學生朗讀過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引導,則很可能使朗讀流于形式、低效高耗。為此,教師在要求學生朗讀的同時,還要加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做到讀思結合,用心去領悟文章作者的真情實感。
(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合理的情境創設,不僅能夠增加朗讀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引發學生情感共鳴,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升。因而,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時,應當重視情境創設,不斷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與熱情。例如在學習《草原》一課時,由于多數學生未曾見過遼闊的蒙古草原,因而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蒙古大草原那一望無際的場景,讓學生領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景象。此后,在學生的朗讀過程中,自然會浮現出這些情景,使其更加富有感情的進行朗讀,并體會文章的真意。
結束語
朗讀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它能夠培養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高度重視提高語文朗讀課堂教學的效率,然后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來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朗讀水平,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17
[2]郭穎.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策略研究[M].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0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