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冬可 蔡愛芳 秦婧
摘要:河南擁有豐富的古都文化資源,“互聯網+”的時代背景為古都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當前河南古都文化品牌的傳播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不足、未實現全媒體傳播等不足。要建立科學的河南省古都文化品牌傳播機制,一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傳播理念,包括建立國際視野以及官商并舉的理念。二要充分利用新技術實施品牌傳播,包括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市場定位、實施全媒體傳播等。
關鍵詞:古都文化;互聯網+;傳播策略
2016年12月29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指出:“中原城市文化底蘊深厚。城市群人緣相親、文化相融,人員交流和經濟往來密切,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數量眾多,地上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前列。”在規劃中,中原加快崛起已經成為國家非常重視的發展目標,而身處其中的文化大省河南,由此迎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好機遇。
河南古都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如何令其在新時代更加熠熠生輝,并帶來充分的經濟效益,這是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我們的調研,力爭以古都文化品牌的傳播現狀及效果啟發未來立體化、多層面建構和發展河南省古都文化品牌之路。
一、“互聯網+”及河南省古都文化的背景
201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互聯網+”的概念,這在當時是一個新概念。通俗來講,“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行業”,尤其是傳統行業。但是這并非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新的信息通訊技術和互聯網平臺,使得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鍛造新的生產力。在這個過程中,特別強調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各領域深度融合,形成更為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的經濟發展形態。
悠久的歷史,給河南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河南是歷史文化名城眾多的省份。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目前,我們習慣上把北京、洛陽、西安、開封、南京、杭州、鄭州和安陽列入我國的“八大古都”1,其中,河南就占了四個。這些古都在很長的歷史時期,積累和沉淀了豐富的文化遺存,這些文化資源也見證了古都的存在。
其中,開封有“七朝古都”的美譽,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都極其少有。鄭州重要的古都文化資源有商城遺址、隋唐大運河遺跡、根親文化和少林文化。鄭州商城遺址是商代中期的都城遺址,坐落在鄭州市區偏東部的鄭縣舊城及北關一帶。歷史也見證了洛陽的輝煌,深厚的歷史文化為洛陽積淀了豐富的古墓、遺址、遺跡,其中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就有漢魏洛陽城、定鼎門等6處。安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七朝古都”之稱,有殷墟和中國大運河(永濟渠)兩處世界文化遺產。殷墟位于安陽市殷都區小屯村周圍,是迄今為止中國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
總之,河南省有著極為豐富的古都文化資源,有著古都文化品牌建設的雄厚基礎。如果能夠實現互聯網與河南省古都文化產業高度融合,將推動產業自身的整體轉型和升級,并為河南省整體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動力。
二、當前河南古都文化品牌的傳播局面
河南是中國古都數量最密集的地區,古都文化作為河南軟實力的一部分,作為綜合反映河南政治、經濟、人文等領域發展成果的無形資產,影響著人們對河南地區的認可度和美譽度。
(一)當前文化品牌傳播的內涵
河南是中原文化的根源所在地,中原文化有其特有的優勢,講中華傳統文化離不開中原。中原傳統歷史文化最能體現、最能代表中國文化。從夏到宋3000多年里,始終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通過多年的打造,河南形成了以根親文化、山水文化、武術文化為代表的多元文化傳播內涵。
根親文化是河南古都文化品牌傳播中最正宗、最具主流的文化傳播。“人文初祖”黃帝都于新鄭,顓頊與帝嚳二帝則都于濮陽、葬于內黃。黃帝祭祖大典等文化品牌利用了這些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通過多方宣傳盛邀海內外游子回鄉懇親,開創了對外交流更寬闊的平臺,利用這些平臺,傳播河南特色文化。河南省山水集北方的險峻、氣勢磅礴和南方的秀麗于一體,河南省也陸續利用這些自然資源搭車文化產業并重點推介,形成了一定關注度。河南武術文化主要包括少林武術和焦作陳家溝的太極拳,在2006年均被錄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河南的武術是河南成功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文化品牌,它對于河南良好形象的塑造、知名度和對外影響力的提高,以及河南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河南文化品牌傳播因中原文化的獨特性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河南古都文化品牌的傳播必然會也找到更佳的端口和機遇,從而成為體現河南“軟實力”的重要載體。
(二)當前文化品牌的傳播手段
河南作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中部大省,書寫了半部中原歷史王朝。在創建河南文化品牌,宣傳河南文化特色的路上,媒體一直發揮在重要作用。
1.傳統媒體的傳播
在傳播河南民俗文化品牌和文化產品時,報紙依然是重要的傳播媒介選擇。2011年在韓國首爾舉辦的“河南文化周暨河南民俗藝術展”、2013年舉辦的“鄭州中原春節文化廟會”等都通過報紙得到有效宣傳。河南省內的出版社積極調動起來,出版帶有濃厚文化特色的圖書為河南地域文化品牌進行宣傳。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厚重河南》一書,有著濃厚古都文化色彩。
以電視為代表的聲音影像媒介,因其聲形并茂、視聽一體、受眾普遍等優勢成為河南古都品牌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2013年春節期間河南都市頻道的《都市報道》連續推出專題報道《大年小戲——正在消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一些表現河南文化的紀錄片也陸續公播,如《河之南》《鑒史問廉》《老家河南》《根在槐灘》等,它們都以精致的畫面、優美的解說文字真實的再現了河南歷史文化風貌。
總之,傳統媒體有著能夠深度解讀的優勢,通過其對河南文化做深入解讀和報道,提取和挖掘河南文化品牌,可以尤為有效地塑造河南特色形象,傳播地域文化。
2.網絡及新媒體的傳播
網絡是新媒體時代企業進行產品推廣的有力和必備途徑,有效的網絡推介可以使產品快速為人熟知,目前,河南省的文化品牌多可以通過百度等搜索工具檢索獲得相關信息,但這遠遠不能滿足宣傳和發展的需求。于是,一批景區官網紛紛創建起來,也為景區文化產品開拓了一方網絡傳播的空間。
清明上河園是我國最大的宋文化主題景區,堪稱開封的一張名片。《大宋·東京夢華》以及《大宋·汴河燈影》就出是該景區打造的文化實景演出。在清明上河園官網主頁上,“大宋·東京夢華”作為一個主要欄目被置于導航條的顯著位置,點擊進入下一級,則出現以演出照片的FLASH動畫疊加主創和演出內容文字介紹的形式進行的滾動宣傳,其間還鏈接了演出短視頻,應該說,從內容到形式都起到了抓取注意力的作用。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則不同,它擁有以之命名的網站,這使得其品牌傳播擁有更快速、更有說服力的路徑。其他如安陽殷墟、開封龍亭等文化景點也有自己的官網,但更多散處在各地的文化元素,則沒有登上便于查閱的官網,只能通過旅游網或者搜索引擎找到一些線索,其中也有文化旅游者通過自媒體發出的短小視聽素材。
除了網絡,微信也成為古都文化品牌的傳播利器。《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和《大宋·東京夢華》都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限于微閱讀的碎片化特征,兩個微信公眾號欄目都比較簡潔。以《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為例,它分為“音樂大典”、“禪樂欣賞”、和“微信訂票”三個欄目,其中“音樂大典”欄目是對于該演出的傾力介紹,圖文及視頻相得益彰。
(三)當前文化品牌傳播的缺憾
目前,已有的文化品牌成果,通過多種途徑、以不同手段,對河南古都文化作了不同程度、各有側重的解讀。
但總體而言,河南省古都文化品牌的傳播在全媒體、現代信息技術的利用等方面還存在明顯缺憾,宣傳手段的運用還不充分,總量還比較少,且沒有形成集團效應,如目前能夠查閱到的古都文化品牌的官方網站和官方微信都還很有限,這與河南省豐富的古都文化資源顯然不相稱,未來應彌補這一短板。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這里的根親文化、山水文化、武術文化等是發展和傳播文化品牌取之不盡的源泉,我們理應充分利用這寶貴的資源,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通過科學實施傳播策略,實現河南古都文化品牌的可持續性發展,提升河南軟實力。
三、河南古都文化品牌的傳播策略
河南古都文化品牌的建設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這為古都文化品牌的繼續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河南古都文化品牌應該有科學的傳播機制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建設官商并舉的古都文化傳播局面
傳播文化品牌是商家的盈利途徑,也是政府自我宣傳的有力手段,河南特色文化與文化品牌的生產、傳播需借助政府對文化品牌的有利政策,推動品牌與企業市場化運作相結合,形成官商并舉的品牌文化傳播局面。政策支持,是推行“文化強省”的戰略政策,河南省委、省政府先后頒布了《關于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河南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為河南文化品牌建設提供了積極有效的政策支撐。
河南的文化品牌要擴大影響,走出河南,政府支持具有關鍵性作用,而商家也應迎合時代需要,主動創新,運用先進傳播手段,利用政府扶持,通過媒體宣傳、文化交流、旅游觀光等渠道宣傳河南文化品牌。官商合力,一定能夠以不斷完善的方式傳播河南特色文化,達到提升河省文化軟實力,為中部崛起及中原經濟區的建設服務的目標。
(二)利用新技術實施品牌傳播
首先,應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智力支持。河南古都文化具有不可復制的地方性和歷史性,要保住河南文化的本質,還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迫切需要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保留文化元數據,必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系統全面的儲存、分類,以使數據分析有據可查,及時通過縱向對比發現新現象,判斷新趨勢,通過橫向對比查找不足、發展個性,從而為改進和創新提供保障。為此,還可以由政府機關牽頭,形成多(專家)對一(品牌)的定向智力支持模式,并建立一個有效、快捷的網絡互動平臺,由文化產業專家定期向定點品牌發送分析報告或發展建議,同時,平臺提供專欄,供專家發表前沿動態和分享最新觀點,河南省文化品牌商家都可以隨時瀏覽、借鑒。
其次,應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集團效應。河南古都文化豐富多元,同時也有時空多而散的特點,在沒有進行全面整合、有序梳理的情況下,形成了品牌宣傳“散”的特點。舉例來說,根親文化是河南越來越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固始舉辦根親文化節等活動對根親文化進行宣傳,但在根親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方面,缺乏更高層面的對其價值和文化品位的整合,過多關注地方經濟效用,各自為政,沒有形成集團效應。
現代信息技術為全方位整合品牌提供了保障。在不打亂各個地區或各個品牌的自我管理及推介部署的前提下,可以由行業管理者組織,建立自主加盟的河南省文化品牌綜合性網站以及微信公眾號,建立多個板塊供品牌自主選擇加入和上傳信息。通過搭建平臺,還可以促成文化品牌的拓展,并在拓展過程中將分散、瑣碎、尚未加工為產品的古都文化原始元素進行具體化、細分化的分析歸類以及現代解讀,形成更為精深的河南文化品牌體系。
河南古都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河南省軟實力中重要的代表,河南古都文化的傳播要從長遠利益出發,跟上時代的步伐,抓住互聯網對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的機遇,在留存古都文化特色的同時實現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推動河南經濟、政治、文化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丹、韓建新.千年帝都洛陽[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高樹田.夢華宋都開封[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3]張松林.創世古都鄭州[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4]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河南旅游夜發展作用凸顯[EB/OL].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2013-1-22.http://www.henan.gov.cn/10ztzl/system/2013/01/22/010361652.shtml
注解:
1.安陽名列“七大古都”,最早由著名歷史學家譚其驤1989年在《中國七大古都》序言中提出,2004年“中國古都學會”年會又把鄭州評為古都,稱為“八大古都”。
項目來源:
2017年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互聯網+”背景下河南古都文化品牌的傳播策略》,項目編號:2017B362。
2018年河南省科技計劃(河南省重點研發和推廣專項)科技公關-社會發展項目《“互聯網+”時代河南省古都文化旅游品牌的數字化傳播》,項目編號:182102310980 。
第一作者簡介: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媒體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