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要:初中歷史課的教學本應受到學生喜歡,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缺乏興趣,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歷史課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這與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有重要關系。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該對歷史教學方法加以優化,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進而對歷史知識進行進一步分析,從而實現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學習興趣;注重實踐;營造氛圍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應該具備的一種綜合能力,通過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我們應該逐漸的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合作學習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熱愛歷史,同時培養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本文針對現階段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以及采用自主合作學習的目的及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進行探討。
一、課前準備應該充分,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初中歷史教師在作課前準備的時候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仔細的制作教學教案,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制定教學方法,在講授知識點的時候要有針對性,在課中還可以組織學生探討問題,教師在旁邊引導學生討論,這樣學生可以在自主討論的過程中自主學習歷史知識。教師課前的準備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有一些知識點的學習學生需要根據當時的大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有的時候會由于教師的準備不充分,導致學生不能將教師講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學習效率低下。例如在學習《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如果教師在課前只是簡單的根據書本內容準備的教案,沒有將當時“漢王朝周邊的形式”這些內容也準備,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只會了解漢朝當時的一些對外作戰,對漢武帝為何作戰不太了解,這樣簡單的課前準備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二、在實踐活動中鍛煉,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通過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情景的創設、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就能夠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并開展有效的自主學習。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還要開展多樣化的課內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增長才干,為學生創造活動條件和自主學習、鍛煉的機會。教師要做好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將課內知識與課外實踐相聯系,盡量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例如,指導學生利用各種時間,開展找尋身邊的歷史活動,讓學生搜集本地的歷史遺跡、歷史名人、名人故居、博物館、紀念館等,了解發生在本地的一些歷史事實,通過多種渠道學習歷史知識,拓寬知識范圍,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三、融洽師生關系,促進自主學習
多年教學實踐證明,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師生關系越融洽,學生就連帶喜歡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他就能積極主動地探索與這門學科有關的知識,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初中的學生正處在青春叛逆期,尤其成績中差的孩子和教師比較抵觸,教師平時要多關注他們,讓他們找回自信,自然就愛學這門學科。例如九年級某生性格張揚頑劣,常常攪得課堂上不了課,科任教師都特別頭痛。教師通過觀察發現他寫得一筆好字,而且還很“講義氣”,于是教師課下找到他,誠懇地請他幫忙制作歷史思維導圖,老師告訴他中考復習材料要發放全年級,一定要請字寫得好,導圖做到精細的同學,相信他一定能給老師幫好這個忙。任務布置給他后,從此他在歷史課堂上像變了一個人,認真聽講,認真做筆記。連在課間也在繪制思維導圖。由此教師要用愛育人,把愛施與學生,這種情感能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動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推動其有效的自主學習。
四、營造自主學習氛圍,形成自主學習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構建相應的教學氛圍,良好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開展學科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教授歷史課程時,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中國近代史的課程時,可以選取一些適宜學生展開思考的問題,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討論。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影響我國近代史發展的人物“慈禧太后”、“李鴻章”、“戊戌六君子”等進行評價,通過學生進行自主分析與討論,可以使學生能夠深切了解近代史對我國發展造成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就近代史的發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近代史的相關知識。教師通過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快速發展。
五、教授自主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為了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教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教師在教授學生自主學習方法時,首先要培養學生了解歷史事件的基本內容,由于歷史學科中教授的歷史事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一定距離,學生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教授學生將復雜的歷史事件簡化,標注重點事件內容,使學生能夠快速記憶歷史教學內容。其次,教師可以教授學生建立歷史事件發展網絡,歷史事件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時間與空間交叉的現象,教師可以教授學生根據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與空間建立相應的網絡,使學生形成系統的歷史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組建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通過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能夠主動表達自身對歷史學習的看法,從而進行自主學習,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初中歷史學習過程中,學生應積極主動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應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老師應該幫助學生正確定位,指導學生正確進行自主學習及探究,提升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學習歷史的綜合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高通.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J]. 科教導刊(下旬),2017,(09)
[2]張志祥. 芻議新課程背景下提高歷史課堂教學高效性的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2017,(22)
[3]關巖峰. 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 亞太教育,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