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摘 要:閱讀是一個人必備的基本素養,其閱讀量的如何直接影響著一個人做人做事的緯度,與人溝通交流的水平,以及審美情趣追求的方向。小學生處于語文閱讀認知的始端,他們的閱讀學習可塑性很大,一旦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及早引導他們認識到提升語文閱讀量的重要性,就能夠驅動小學生自覺地喜歡語文閱讀和擴大語文閱讀量,那么,這就潛在地提升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水平,也潛在地傳承了中華民族文化,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采取有效策略強化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活動 閱讀量 路徑
從小學生所處的身心成長階段來看,他們的精力充沛、求知欲和好奇心比較強,正是學習求知的好時光。語文是一門借助于口語和書面形式溝通交流的語言工具,它貫穿和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如果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及早地強化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就等于為小學生成長開啟了良好的開端,在受益閱讀量帶來的視域開拓、知識增長和情感陶冶等愉悅體驗之后,有助于驅動小學生為了感受知識帶來的快樂而自覺地進行語文閱讀,那么,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就會自然而然地得以提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強國目標勢必會早日實現。
一、閱讀量對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意義
1.提升語文學習水平
語文閱讀是漢語言文字、詞匯、語法、文學創作手法、文學素養等的集合體,小學生要想學會語文閱讀,非是一日之功,小學生只有不斷大量地讀和積累讀,才能夠達到熟能生巧的語文學習效果,也才能夠不斷汲取語文閱讀中的精華轉化為自身語文素養。最終,隨著小學生語文閱讀量的擴大,他們對語言應用的精準度和靈活度也得到提升,而且他們能夠挖掘漢語言文字背后蘊藏著的中華民族文化內涵和高尚的民族精神。[1]
2.開闊視野
基于語文是一門人們以書面和口語形式進行溝通交流和表達的語言工具,這就使得小學語文教材中所節選的文本來自于不同人對不同領域內的事物和活動進行的描述、認知和探究等。從這個層面上來講,語文閱讀文本涉及不同領域內的知識,如果小學生喜歡且愿意廣泛地涉獵語文閱讀,就能夠使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領閱到不同人對不同方面所進行的見解,進而隨著閱讀更為深入和寬廣,他們的認知視野勢必會得到不斷開闊,且認知的高度和角度也會優于不愿意積極參與語文閱讀的人。
3.提高認知
學生的學習途徑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經驗,即學生需要親身體驗得到的直接認知,一種是間接經驗,即學生需要閱讀大量的信息資源而在前人基礎上獲得的間接認知。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決定了他們是進入學校接受教育的適齡兒童階段,這個階段,直接經驗并不是他們的主要學習渠道,而間接學習渠道顯得比較可靠有效。小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認真地閱讀大量語文文本,就能夠獲得比起親身體驗要多得多的豐富知識資源,這些知識資源是促使他們智力提升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動力之源。
4.完善知識體系
單從小學所開設的課程目錄來看,所涉及的知識體系只是符合小學生身心成長年齡階段的基礎性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他們的思維認知。而小學語文節選的文本內容卻沒有這樣的局限性,除了小學生所在教育階段進行的課程外,還涉及他們還未接觸到的其他知識領域。一旦小學生樂于語文閱讀,并強化課外語文閱讀學習活動,就能夠獲得課堂之內所不能夠獲得的知識,隨著閱讀量的提升,他們的知識體系不斷地得以完善。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閱讀量的路徑
1.強化精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節選的文本無不是文化中的精品,文本背后無不蘊藏著豐富的情感認知和審美情趣等,這些都是小學生愿意閱讀和喜歡閱讀的驅動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強化語文閱讀精讀,引導學生挖掘出文本背后的知識情趣,進而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最終有助于拉動學生更多地參與語文閱讀,那么,學生的語文閱讀量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烏鴉喝水》這一閱讀教學活動時,為了吸引學生對《烏鴉喝水》這篇文本的閱讀興趣,語文教師運用圖片工具以動漫圖畫形式詳細地展示烏鴉喝水故事,因動漫圖畫生動且富有童趣,極大化地滿足了學生的審美趣味,學生們在饒有興趣地觀看圖畫的過程中簡要地讀懂了烏鴉喝水的故事概要。而后,語文教師適時地告訴學生:“《烏鴉喝水》的文本比動漫圖畫有趣得多了”,這就點燃了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烏鴉喝水》閱讀教學活動的熱情。語文教師選派兩名學生分段接力進行《烏鴉喝水》朗讀活動,伴隨著這兩名學生繪聲繪色的閱讀,烏鴉喝水的場景一下子在學生腦海里映射出來,且對烏鴉喝水的辦法思緒萬千。當兩名學生文本閱讀完畢,語文教師趁勢追擊又帶領全班學生著重對“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著水,怎么辦呢? ”進行閱讀,并向學生發出激問:“除了投遞石頭方式上升水位外,還有什么其他辦法能夠喝到水,比如……”。學生們本來就對烏鴉喝水方法比較有自己的想法,語文教師的問題更加鼓勵了他們對烏鴉喝水方法的探究,一些學生利用身邊現有的文具模擬烏鴉喝水情境,一些學生同周圍其他同學進行談論,最終,經過探究和思考,學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烏鴉們可以團結起來,依靠大家的力量把瓶子進行傾斜放置也可以喝到水;可以尋找管狀的植物徑吸水喝.....”。最后,對于學生的創新回答,語文教師都給予了肯定的評價,并告訴他們還有許多有趣的童話故事,比如《一千零一夜》和《格林童話》等,這樣無形的語文閱讀教學引導,向學生打開更為廣闊的閱讀視野同時,拉動了學生想要閱讀更多文本滿足個體閱讀情趣的需求。
2.拓展多元化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培育學生閱讀好習慣
閱讀量提升并不局限于課堂文本閱讀,還可以通過多樣性的閱讀實踐活動實現。因此,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拓展多元化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比如“語文閱讀鑒賞會、閱讀角、故事大王征文比賽、小小演說家”等,以形式的生動性拉動學生為了實現某一活動目標而遨游在語文閱讀的海洋里大量廣泛地語文閱讀,隨著學生由大量閱讀帶來的成就感提升,他們隨時隨地的良好閱讀習慣就會養成,那么,學生的語文閱讀量勢必與日俱增。
結語
毋庸置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重視并強化學生的語文閱讀,是當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革新的現實性要求,也是小學語文教師立足小學語文試題出題趨勢所進行的教學探索。只有小學語文教師提升了學能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能力,才夠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也才能夠以寬闊的視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成才成長。
參考文獻
[1]郭巧珍.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現狀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