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蕊
摘 要:鋼琴踏板的運用技巧能體現出彈奏者的演奏能力、藝術造詣以及對音樂作品內涵的理解能力,也可以直觀體現鋼琴彈奏者的技術。文中所提出對鋼琴踏板的運用技術要給予足夠重視的觀點是當前高校鋼琴教學需要注意的,本文是對鋼琴的踏板功能運用的歸納和總結,希望能對鋼琴彈奏者提供有益的幫助。
關鍵詞:踏板功能與使用 使用和練習方法 設計和運用 體會
鋼琴的誕生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前150年是鋼琴逐步完善和發展形成的過程,后150年是鋼琴發展成型的過程,直到19世紀中葉鋼琴才真正的定型,成為名副其實的“樂器之王”。鋼琴除了它的外形巨大外,鋼琴下面還有三個引人注目的腳踏板。這三個踏板雖然外形相似,但用途卻各有不同。有關鋼琴踏板音樂的設計研究、踏板的教學、每個踏板的特殊性、不同時代與不同作曲家對鋼琴踏板的運用理解等,都是鋼琴彈奏者在學習中逐步需要掌握的。
一、踏板功能
鋼琴的共同特點就是同時都具備三個踏板和強大的使用功能。
1.左踏板。左踏板是弱音踏板(ulon cord),也被人稱為“旋樂演奏者的弱音器”踩下左踏板后,鋼琴的琴槌整個就向前了一些,那么離琴弦的距離就近了,因而彈出的音也就小了。左踏板的功能可以使鋼琴在彈奏時做出力度和音色的變化,因此它的作用是既能增加聲音的細膩,還能去除彈奏中的雜音。
2.中間踏板。中間踏板也叫“延長音踏板”,因能延續前音而得名。比較適合用于和聲以及織體復雜的曲子,能使左手得以解放而更加靈活地彈奏。特別是由于它能降低琴弦與榔頭間毛氈的位置,增加鋼琴音樂的柔和度。
3.右踏板。右踏板也叫延音踏板、連音踏板、制音器踏板、強音踏板。右踏板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起到使聲音延長、音與音連接、增強音量、增加色彩等作用。{1}它強大的功能可以幫助彈奏者更好地運用不同的踏板技巧。如切分、1/4、2/4、3/4及踏板抖動等,能使鋼琴發出更美、更飽滿的聲音。
三個踏板中右踏板的使用效率是最高的。在踩踏時右腳跟要穩穩地踩在右踏板上,腳跟定位在右踏板前,腳掌以壓住踏板的三分之二處為宜。右腳根不能開地面,腳掌也不能離開踏板,始終要保持連貫性。也不能只用腳趾踩踏板,那樣就會有踩踏不實的感覺。腳腕子應該保持靈活、自如。因為腳沒有手靈活,這就需要練習腳腕子的靈活勁。在踏板的多種用法中,抖動踏板也是經常用的,很多作品里都能用到抖動踏板。只有掌握了這里邊的要領,運用起來就自如了。
二、練習與使用
1.很多彈奏者在學習初期對踏板的認知并不完全,屬于懵懂階段,為了彈響鋼琴,總是習慣地多踩踏板,形成噪音。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學習方法,俗話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只有在掌握了踏板的原理再后勤快地多練習、多學習,才能達到對踏板的控制,其中的許多問題也會迎刃而解。右踏板的踩下根據音樂作品的需要已經總結出了許多不同的用法,最常用的是與音同時踩下(同步踏板)和音后切換(切分踏板)兩種,在音前踩下的機率很少。而踩下的深度又分為全踏、半踏、4/1踏、4/3踏、抖動踏、等多種動作,他的放起也分為瞬間全放、逐漸放、放一部分和漸漸慢起等,這完全要根據音樂的需要來動作。踏板踩下與放起的動作靠的是腳腕而不是抬腿。彈奏時最好穿高一點鞋跟的鞋,因為踏板與地面有一定的距離,鞋跟高一點,就比較舒服,也會使腳腕更靈活和放松。
2.鋼琴踏板通常有四種踩法。一是音上踏板,也叫同步踏板。顧名思義就是音落腳落,也就是說在下一個和弦前一霎那放掉踏板,然后在這后面出現的新和弦發出聲音的同時再踩下去。踏板踩下的節奏與音樂的節奏是一致的,與音同起同落,手腳是一致的,故也被為節奏踏板{2}。二是音后踏板,也被稱為連音踏板,用于和聲需要連接的樂句,還被稱為切分踏板,就是說音出現時要稍遲一點踩下踏板。三是音前踏板,就是在彈奏前,先做好把踏板踩下的準備。四是抖動踏板,就是利用腳的快速抖動進行踩踏,這在一些連續的音階上都用這種踩法。
3.踩踏時要求平穩踩踏。一個完全平穩踩踏下去的踏板,它的聲音效果一定是非常純潔的。若能在踏板起振前,等到最適當的時機,再去實現所計劃的踏板效果。掌握好這個時值,對善于傾聽的彈奏者來說,就能開發出更多自由的想象空間。而這種等待的時間,在低音部來說時值可能會有超過一秒鐘的工夫,但即使再多的時間也要選擇這樣做,因為它能使彈奏者完成各種發揮,進而使彈奏的效果更好。另外,要看所捕捉到音波振動的瞬間在哪一個部位,這樣就可以針對這一瞬間的情況對音波做不同的處理。彈奏者要掌握踏板的正確使用方法,踩踏時一定要平穩地踩下去,不能出現敲擊踏板的聲音。杜絕踩踏的不正確,因為很多不準確的,因此,無論踩踏的次數有多少,速度有多快,總是要準確地、平穩地彈奏和踩踏,每時每刻都要做好隨時起振的準備。
4.踩踏與聽覺。踏板的技術運用與彈奏者的聽覺有絕對的關系,在彈奏時,聽覺與腳配合的默契更為重要,通過踏板能檢驗出彈奏者的耳朵是否靈敏。很多人在彈奏過程中不是以聽覺為依據來踩踏板而是按照彈奏的習慣動作來踩踏板,如果換了不同的鋼琴,不同的演出地點以及不同的場合,演奏者還是一成不變地執行老一套踩踏動作,而不能適時進行調整,這就有可能影響整個的彈奏效果。為什么把踏板稱為鋼琴家的“耳朵”呢?就是有深度的鋼琴家無一不是用聽覺去踩踏板的,不可能以習慣動作來完成踏板的踩踏。因此,平時就要加強這方面聽覺的訓練,逐漸形成一種本能行為之后,彈奏者就能完全適應各種現場的調整及踏板踩踏。當然,在習慣較多的共鳴后,可能耳朵的判斷靈敏度也會降低,也會影響踏板的踩踏,這都需要彈奏者自己很好地把握。不管使用踏板時的深度是多少,只要是由松弛的腳關節所踏出,就證明聽覺與踩踏形成了很好的默契。
三、設計和運用
在踏板的設計和運用上,因每位音樂家在作品中對音樂的呈現不同,所以在踏板的運用也是不同的。彈奏者要根據音樂內容和需要使用踏板,并以敏銳的聽覺來進行調整。比如德彪西的作品《前奏曲》第一集第二首《帆》,按作者的意圖是需要表現強烈的音樂效果,因此需要運用長而淺的半踏板來完成音樂的呈現;可在表現肖邦《前奏曲》的樂句踩踏時基本是不連的,因他已在第二個踏板前留出了呼吸的時間。又如肖邦《圓舞曲》(Op.69 No.2)中的一樂句用的是音上踏板,踏板記號出示在強拍上,在弱拍上放掉。音上踏板簡單清晰,這既增強了節奏韻律,又使右手的旋律流暢清晰。又比如彈奏肖邦的《革命練習曲》中雙手快速下行的樂句,就要運用右踏板的抖動,呈獻給聽眾一種波濤翻滾、一瀉千里的音樂效果。所以說,踩踏板要根據作曲家的想法和作品本身的情況而定,只有運用的合理,才能把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完全呈現出來。
在鋼琴左踏板的運用上,除了樂譜上明確的標記外,一定要注意少而精的原則,絕不能看見譜上標示“PP”或“PPP”就用左踏板。鋼琴演奏的力度主要還是靠手來完成的,只有用手難以完成音樂效果時才能考慮借助左踏板的作用。
四、注意的問題
踏板畢竟是鋼琴的—種附屬器具,是用來有助于鋼琴發出美妙聲音的一種工具。因此在學習鋼琴彈奏過程中的踏板使用,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不能把踩踏踏板當作彌補輕弱聲響的措施。輕、弱音是觸鍵造成的,用踩踏板來彌補就失去了音樂的表現力。
2.不能作為張力的加強器。在身體的支持力不夠時,很多人想用左腳踏住踏板來幫助增加穩定性,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3.要注意音響效果。在音樂廳內演奏,不能像開足馬力的跑車,使人們像坐在馬達隆隆響的跑車上,取得了適得其反的效果。
4.踏板應該避免與強力性的觸鍵法一同使用,主要原因是琴槌并不能在位置被移動時,同時發出理想而美妙的聲音。
5.在平時練習時,可以先空練,如將踏板迅速地踩下、放起,再踩下、再放起,經過反復多次的體驗踩踏的深度和重量,熟悉之后再快速練習,直到自己感覺能把握住了這個原理為止。這個練習的過程可能是漫長的,但最終卻能給鋼琴的彈奏和音樂的呈現帶來極大的好處。
6.學習掌握一些有關鋼琴踏板的原理和運用知識。有的學生彈了很多年鋼琴,踩了成千上萬次踏板,但對鋼琴踏板的原理和結構卻很懵懂,實際這對彈奏鋼琴、踩好踏板是有直接關系的,所以,學習和掌握鋼琴踏板的原理和運用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7.不能在沒準備好、許多問題沒解決之前就匆忙地加入踏板的使用,甚至于濫用踏板,那樣不但破壞了踏板的使用意義,同時也影響了音樂作品的表現力;還有一點就是手和腳要保持高度的默契配合,才能把踏板的功能完全發揮出來。
8.鋼琴彈奏達到很高的程度,就要掌握更高的踏板技術。這其中不但包括留音踏板的設計與運用,更要掌握制音器踏板行程中的半踏板設計與運用,其中包括:四分之一踏板、四分之二踏板、斷音踏板等一系列所能涉及的踏板運用。雖然涉及到這個階段的踏板教學研究鳳毛麟角,但作為一名專業鋼琴演奏者來說應該了解這些專業知識。
結語
鋼琴踏板是鋼琴的靈魂,它是為優美、動聽、感人的鋼琴音樂藝術畫龍點睛、增添風采,但往往在實際操作中,與鋼琴其它彈奏的技術比起來似乎沒有得到更好地重視,這對鋼琴踏板的學習是有放松思想的。踩踏鋼琴踏板,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關鍵是看彈奏者的藝術修養達到一個什么程度。踏板的運用不僅反映出彈奏者對作品內涵的理解與把握和自身的藝術修養,也反映出了彈奏者聽覺的敏銳程度和個人審美情趣{3}。鋼琴彈奏者一定要明白踏板在彈奏中的重要地位,對踏板的使用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尚若能夠正確掌握踏板的技巧知識并能合理運用,可以增添很多鋼琴藝術的光彩,也使音樂作品更富有生動的表現力。所以,不光鋼琴的彈奏技術是關鍵,腳上踏板踩踏的功夫技巧也同樣重要。
注釋:
{1}陳樺.鋼琴獨奏曲《茉莉花》的演奏分析[D].南京藝術學院,2009.
{2}董美娜.論鋼琴演奏中的踏板技巧[J].才智,2008|(9).
{3}羅嬙.德彪西《十二首鋼琴練習曲》藝術特點與教學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