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芹 高雪芹
摘 要: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來源于學生自身對學習知識是否具有一定的積極性。同一個教師,為什么有的學生學習的效率高,而有的學生學習效率低,這是由教師、家庭、社會以及學生自身影響導致的。對于學習來說,自主學習與被動學習,效率不一樣,學生如果能夠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積極自主地進行學習,主動地汲取知識,提高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意識;策略
自主學習其實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內在品質,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主動進行的學習活動,自主學習讓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顯現,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動性,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主動、創造性地進行學習,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也會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每個學生的心理年齡與認知規律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來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以及學習發展來選擇適當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保證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在達到學習目的與教師要求的基礎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得到有效的提高,從而激發出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設置一些游戲環節以及情境教學環節,這兩種教學方法都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夠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然后再展開相關的知識教學,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得到明顯的提高。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來打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突破口,比如,在學習新知識時,可以先對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這種引導式的自主探究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問題進行解答的興趣,將學習變成一種過程體驗,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過程中得到了培養。
二、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為學生留出能夠自主學習的時間。傳統教學觀念下的課堂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并沒有學習的主動權,很多時間都是教師在臺上講解,學生在下面聽,學習的方式就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學生只有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主動權,大腦的思維能力會得到提高,學習的質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少講、精講,對于一些問題可以點撥學生思考的方向,不給學生答案,讓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學生通過教師的誘導去探究問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將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交流,將課堂教學活動變為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活動。
三、為學生創設互動合作的學習環境
同學之間的互動合作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能夠互動合作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互動合作的主要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通過彼此的合作和互動,取長補短,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有效地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一些競賽環節,根據教學的需求來創設學生樂于參加的競賽活動,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優勢,提高參與的興趣。競賽的形式能夠讓學生產生求勝的心理,即使比賽只是一些常見的智力活動,學生也會產生一定的參與興趣,在參與的過程中就會忘記比賽,自然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從而提高學生投入到活動中的興致。
四、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自主學習方法
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去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自主學習方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只有提供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才能幫助學生找到有效學習的途徑,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才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去挖掘知識的寶藏,可見,正確的自主學習方法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教師可以從預習、巧妙學習以及課后復習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使其掌握正確的自主學習方法。在預習方面,教師需要在考慮學生需要學的知識、學習知識的方法,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學習的興趣來為學生設置合理的學習內容。在學習方面,教師需要考慮學生是否掌握了相關的知識,所采用的學習方法是否適合學生的學習能力,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及時地調整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安維民.數字化學習環境下中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6):105-108.
[2]何強.數字化學習背景下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途徑[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