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首先介紹了高校二級財務回收管理的概況,然后分類列示了賬務處理核算科目,最后提出管理信息化建議,初步設計了二級回收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模塊,并闡述了合理開發二級回收管理系統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 高校;回收管理;管理信息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5. 010
[中圖分類號] G4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8)15- 0028- 02
0 前 言
二級財務回收管理是高校二級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分支,是高校加強二級單位管控的有力手段。二級財務回收管理有效量化了高校二級財務管理成效,是宏觀管理的具體落地。筆者曾撰文粗略探討了有關高校二級回收核算方面的問題,本文擬對二級財務回收管理(以下簡稱回收管理)做進一步探討。
1 回收管理總述
高校二級單位承擔著社會服務、成果轉化、資金籌措等多項任務,產生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極大地支撐著高校的建設發展。校辦產業系統是高校二級單位的主干,一般由后勤服務產業、科技產業及代管企業構成,比如后勤集團、賓館集團、科技創投公司、建筑設計院、技工貿公司。除校辦產業系統外,高校內部還有一些實行分層分級財務管理的機構,比如獨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教育基金會。
高校人事部門和財務部門是行使回收管理的兩大職能部門。根據學校財經政策,二級單位應上繳利潤、管理費,返還人員應發工資以及各項社保金(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事業年金、公積金)的單位部分。對于回收的每項款項均有依有據,利潤、管理費原則上按預算數執行,人員應發工資按工資庫數據取數,社保金單位部分按人社文件規定的繳納比例統計。2014年10月1日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根據國發[2015]2號文件,養老保險單位繳納比例20%,個人繳納比例8%;根據國辦發[2015]18號文件,自2014年10月1日起,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納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高校養老保險單位部分回收亦作相應的調整,事編合同制人員養老保險,由原來的個人部分/7%×20%調整為個人部分/8%×20%;事編非合同制人員養老保險,原來按人事部門核定的基數不再適用,調整為個人部分/8%×20%。
通常,高校辦學規模越大,其二級單位的數量就越多,回收金額也越大。以浙江省某綜合性高校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年回收利潤和管理費可達8 000多萬元,年回收工資和社保金可達1.8億元。由此可見,回收管理之于高校財力的重要性。
2 回收管理賬務處理
由于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即將實施,本文在此對現行的回收核算科目只作簡單列示。
第一,二級單位是企業獨立法人的回收會計核算。回收的應發工資沖銷法人單位工資項目下的預付賬款/其他預付款科目,回收的單位部分公積金沖銷社會保障項目下的教育事業支出/工資福利支出/住房公積金科目,回收的單位部分失業保險沖銷社會保障項目下的教育事業支出/工資福利支出/社會保障繳費/失業保險科目,回收的單位部分醫療保險沖銷社會保障項目下的教育事業支出/工資福利支出/社會保障繳費/醫療保險科目,回收的單位部分工傷保險沖銷社會保障項目下的教育事業支出/工資福利支出/社會保障繳費/工傷保險科目,回收的單位部分工會費沖銷職工福利費項目下的教育事業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工會經費科目。第二,二級單位是企業非獨立法人的回收會計核算。回收的應發工資入賬科目為事業基金-工資回收項目下的事業基金/一般基金/校級,回收的單位部分公積金入賬科目為事業基金-社保福利回收(公積金)項目下的事業基金/一般基金/校級,回收的單位部分失業保險入賬科目為事業基金—社保福利回收(失業保險)項目下的事業基金/一般基金/校級,回收的單位部分醫療保險入賬科目為事業基金—社保福利回收(醫療保險)項目下的事業基金/一般基金/校級,回收的單位部分工傷保險入賬科目為事業基金—社保福利回收(工傷保險)項目下的事業基金/一般基金/校級,回收的單位部分工會費入賬科目為事業基金—社保福利回收(工會費)項目下的事業基金/一般基金/校級。第三,無論二級單位是企業獨立法人還是非獨立法人,養老金并軌制后,回收的單位部分養老保險和單位部分事業年金統一列入暫存項目核算,入賬科目分別為養老金暫存項目下的其他應付款和職業年金暫存項目下的其他應付款。對于實行并軌制時已按原比例回收的單位部分養老保險追溯調整,調整差額列入事業基金—歷年結余項目下的事業基金/一般基金/校級科目。第四,二級單位上繳的利潤和管理費,列入投資收益科目或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科目。
3 管理信息化建議
管理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帶動管理工作,實現管理現代化的過程。筆者建議,高校二級財務回收管理,亟需開發一套功能實用、界面簡潔、易于操作的計算機應用軟件,可以稱之為“二級回收管理系統”。
二級回收管理系統的軟件設計應當涵蓋系統初始設置、日常管理、賬表輸出等主要功能模塊。第一,系統初始設置模塊包括參數設置、格式定義、業務流程設置、期初數據輸入及啟動系統等,該模塊是日常業務處理的前提。第二,日常管理模塊包括數據處理、預算管理、賬表檢查、期末處理等,該模塊是二級回收管理系統的核心。全面計算指定期間應返還的工資社保金數據,統計利潤管理費執行數,并且自動檢查計算結果。在計算人員應返工資社保金時,務必把人次作為統計口徑預設入計算程序,確保統計精確性。比如,計算某二級單位一季度應收數據,該單位一月份在編九人,二月份離職一人,三月份新增一人,程序合計二十六人次作為一季度統計基礎。第三,賬表輸出模塊包括信息查詢、信息匯總、打印輸出等,該模塊除了提供各個二級單位人員信息及統計數據的查詢,還提供用來匯總統計信息的報表工具和分析工具,以滿足工作人員的管理需求。
二級回收管理系統的模塊結構如圖1所示。
二級回收管理系統的合理開發,具有如下實際意義。第一,消除信息孤島,加快信息傳遞。高校二級單位包含多種編制人員,有些二級單位既含事編人員,也含合同制自發工資人員、代發校生活費人員,有些二級單位人員流動非常頻繁。對人員情況最了解的始終是人事部門,但管理現狀是人事和財務兩個職能部門各司其職,一旦溝通不及時,就會導致財務部門滯后得知相關的人員信息。通過二級回收管理系統,對接兩部門間的相關信息,使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能及時了解到各個二級單位相關人員的編制情況和變動信息,避免因與人事部門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統計誤差。第二,優化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目前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按月、按季、半年度或年終回收款項時,先從工資庫導出需要的原始數據,再逐個單位逐個人員地進行應收統計,計算量較大且煩瑣。通過Access數據庫,將導出的原始數據直接導入二級回收管理系統,計算程序生成統計數據,減輕了人工計算量,同時促使財務人員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第三,達成協同辦公,強化績效管理。按照二級回收管理系統的授權設置,人事部門和財務部門的有權限人員登錄系統,輸入查詢條件,能夠清晰查詢到各個二級單位的應收已收未收數據,實時掌握整個二級回收狀況。充分利用二級回收管理系統的存儲信息,能夠縱向比較歷年返還上繳明細,橫向比較各個二級單位返還上繳明細;能夠分項匯總需要的統計數據,分析利潤管理費執行數和預算數的差異原因;能夠動態監控績效,督促各個二級單位持續改善效益。第四,推動管理創新,提升管理水平。合理開發二級回收管理系統,搭建高效集成的信息化管理平臺,有助于人事部門和財務部門更好地合力開展決策控制與績效評價,促進高校二級財務回收管理更加規范化科學化。
主要參考文獻
[1]蔣虹.關于高校二級單位回收核算的探討[J].消費導刊,2017(7).
[2]楊周南.會計信息系統:面向財務業務一體化[M].第3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