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紅
摘 要:要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讓數學知識“悟”出來,在此背景下,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數與代數”知識時通過實踐、觀察和推理等途徑,讓學生多參與、多思考,讓他們感受到更加豐富多元的數學知識。
關鍵詞:蘇教版;小學數學;活動經驗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將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納入了“四基”之一,它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它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它是學生不斷經歷、體驗各種數學活動過程的結果,它需要在“做”和“思考”的過程中積淀。
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是一個過程性目標。從靜態上看,數學活動經驗就是學生經歷整個數學活動后的數學學習體驗和感悟,雖然每個學習者感受到的有粗淺深刻之別,但這都是每個個體所獨有的;從動態上看,數學活動經驗就是喚醒學生身上的各種感官,讓它們直接接觸客觀世界,在不斷嘗試中有不一樣的收獲。
因此,我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素材,給予他們充分的思考時間,讓他們“悟”出數學知識。
一、在實踐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是在前人生產生活中產生和豐富起來的,因此我們要讓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實踐過程中檢驗知識的掌握程度,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如我在教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元角分”一課時,在課上學生發現了元角分之間的轉換以及簡單的人民幣計算,接著我又設計了“模擬購物”的情境,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數學。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習了人民幣知識,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生:我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我還會計算人民幣的加減法,比如我有1張10元,買東西用了3元7角,那么我還有6元3角。
師:真厲害,你不僅知道了人民幣之間的關系,還學會了人民幣的計算。接下來,我們就要用我們學到的人民幣知識到“模擬超市”里去購物,想去嗎?(想)
(學生到“模擬超市”里購物,一部分學生當售貨員,一部分學生當顧客)
師:剛才大家在“模擬超市”里買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誰愿意和大家來分享你在購物中用到的數學知識。
生1:剛才我買了2本練習本,1本練習本是2元,我付了一張5元,找回1元。
生2:我買了1支鉛筆和3支圓珠筆,1支鉛筆是1元,1支圓珠筆是2元5角,那么3支圓珠筆是7元5角。我買東西用去8元5角,我付了一張5元,3枚1元硬幣和1枚5角硬幣。
生3:我買了1塊橡皮要2元錢,1本課外書12元。我付了2張10元,找回6元。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們看到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獲得的是數學知識經驗,在實踐中他們把數學知識經驗轉換成數學活動經驗。所以他們收獲的不僅是數學知識,還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快樂。
二、在觀察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觀察是最簡單且最直觀的數學學習方式,也是學生獲取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通過觀察,不僅能讓他們從外觀獲取數學信息,還能促進他們深入地觸摸到數學的本質。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一課時,我出了一組數學題,讓學生在觀察和比較中發現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算法。
師:(出示2×3= 20×3= 200×3= 2000×3=)同學們,先請你觀察這四道乘法口算,它們的乘數有什么規律?
生1:這四道口算第1題是一位數乘一位數,第2題是兩位數乘一位數,第3題是三位數乘一位數,第4題是四位數乘一位數。
生2:我發現這四道乘法口算都可以用乘法口訣“二三得六”來計算,只是它們得數后面的0不一樣。
師:這四道乘法口算的乘數是有規律的,那請你計算出它們的結果,看看結果是否有規律?如果有,是什么規律呢?
生3:2×3=6,20×3=60,200×3=600,2000×3=6000。這四道乘法口訣的0是越來越多的,每道題目的答案都與“6”有關。
生4:我是用加法算的,20×3就是3個20加在一起等于60,200×3就是3個200加在一起等于600,2000×3就是3個2000加在一起等于6000。
生5:我是這樣算的,20×3就是2個十乘3等于6個十,即60;200×3就是2個百乘3等于6個百,即600;2000×3就是2個千乘3等于6個千,即6000。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這四道乘法口算,再提煉出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計算算理和算法。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數學活動和數學思考,有利于為他們以后類似的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三、在推理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推理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它分為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并獲得一定的直接經驗或間接經驗。如我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簡易方程”這個單元時,學生通過直觀的天平模型推理歸納出一個個等式,在運用等式性質過程中推理出每個方程的解。
師:同學們,我們先回憶一下加減法的等式性質?
生: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這是等式的性質。
師:加減法有等式的性質,那乘除法有等式的性質嗎?(請大家看這架天平)天平的左邊物體x與右邊的砝碼20克正好平衡;如果我們在天平左邊放上2個x,還要使天平保持平衡,你覺得右邊應該怎么放?大家可以在自己的天平上試一試,想一想為什么這樣放。
生:左邊1個x表示20克,那么2個x就表示2個20克。所以2x=20×2。
師:你能用一句話來表示這個乘法的等式性質嗎?
生: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0除外),得到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師:除法的等式性質呢?請你自己在天平上試一試,寫出一個除法等式。
生:如果我在天平左邊放上3x的物體,右邊放上3個20克的砝碼,天平左右兩邊正好平衡。如果我現在在天平左邊放x的物體,右邊就只要放20克的砝碼就平衡了。用等式來表示就是3x÷3=60÷3。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學生在推理過程中不僅總結出乘除法的等式性質,還為他們的數學學習積累了活動經驗。
總之,教師培養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上和實踐活動中讓他們多觀察、思考和推理,既能讓他們“悟”出數學知識,還能幫助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