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張飛
摘 要: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是大勢所趨,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的互動發展勢在必行。但是,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的互動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認識不明確,思想存在誤區,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規支持和保障,使得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的互動發展存在許多問題,影響了后續的持續發展和建設。因此,要想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的互動發展,必須要加強宣傳教育,以生態文明理念推動精準扶貧,制定完善的政策條例,完善法律法規,健全機制體制,加強監督管理。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精準扶貧;互動發展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7-0033-02
生態文明建設和精準扶貧都是關涉國計民生的大事,是當前國家和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必要前提,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們對于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較高,這就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原則相背離,因此,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的互動發展是我國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由之路,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的必然性
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所以,要想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順利開展,必須要注重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的互動發展。具體來說,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的必然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是大勢所趨
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會議第一次把“生態文明”寫入了黨的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而在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會議上再次論述了“生態文明”這個問題,同時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中,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治國理念。精準扶貧是我國扶貧工作的重要一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地域遼闊,國家在發展中,區域之間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貧富差距比較明顯,盡管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升,但是,扶貧工作依然存在,只不過演變為了精準扶貧,更加貼合人民的需要和國家發展的需求。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和精準扶貧都已成為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內容,而精準扶貧離不開生態文明新視角的支持和指導,生態文明建設是貧困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重要途徑,因此,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是大勢所趨[1]。
(二)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的互動發展勢在必行
從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可以看到,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的互動發展是勢在必行的。一方面,從我國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區域可以發現,這些地區大都是干旱缺水、山高坡陡、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水土流失等等自然環境比較惡劣的區域,而這些地區也恰恰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區域,所以,從區域的選擇上我們可以看到,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工作的互動發展是勢在必行的。另一方面,時代也在召喚著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的互動發展。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一個核心就是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是社會發展的一個主題。而我國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人們在發展自身經濟的過程中,過度依賴和開發自然資源,保護當地的自然環境,這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是符合時代的特點和號召的。因此,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的互動發展是勢在必行的。
二、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的互動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時間較短,各方面的研究和發展還不成熟,也沒有其他的經驗可供借鑒和參考,這就使得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矛盾,這些問題和矛盾影響到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認識不完善,思想存在誤區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由于地理環境或者歷史原因的影響,我國各個地區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貧富差距明顯,特別是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們的生活質量雖有提升,但這些地區的人民受傳統生活方式的影響較大,缺乏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不足,并且普遍地存在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脫節的現象[2]。這些地區的干部群眾認為,經濟較快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快發展優于慢發展,發展總是要好過不發展,所以,他們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過分追求發展的數量,而忽視了質量的重要性,沒有采用科學合理的發展方法,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精準扶貧工作忽視了生態環境,主要建設了一批高消耗、高污染的項目,進一步加劇了貧困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因此來說,當前,人們的認識不完善,思想存在誤區,使得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脫節,沒有實現互動發展,這極大影響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規的支持和保障
生態文明建設和精準扶貧是當前我國重要的戰略規劃,是國家建設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從我國的發展實際中可以看到,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然而由于我國各個地區之間的自然環境不同,干旱沙漠、山區高原等地域廣闊,這些地區的自然環境相對惡劣,經濟發展比較滯后,成為我國的貧困地區。我國的貧困地區范圍較大,覆蓋的人口眾多,所以,國家的精準扶貧和生態文明建設將是一項系統的工作,而這兩項工作的開展必須要有完善的政策和法規作為支持和保障,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國家的號召,保護好人民群眾的利益。尤其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精準扶貧工作之間存在直接的聯系,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的互動發展,才能在保障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推動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實現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從我國目前的法律體系中可以看到,關于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方面的政策條例較少,空白的區域較多,法律體系的不完善,嚴重影響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的互動發展,阻礙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各方面的建設管理缺乏指導和保障,精準扶貧工作的成效較小,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3]。
三、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的路徑
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的互動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精準扶貧工作的客觀要求,對于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然而由于我國各方面的研究和體制不健全,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的互動發展還沒有完全實現,互動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的問題和矛盾,嚴重影響了生態文明建設和精準扶貧工作的質量和成效。因此,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去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去探索出科學的適合我國基本國情的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的路徑,構建和諧社會主義國家。具體來說,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宣傳教育,以生態文明理念推動精準扶貧
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是我國當前精準扶貧工作順利開展的一個前提和保障,但是,由于我國貧困地區人民受傳統生活方式的影響較大,對于生態環境的建設不足,導致在扶貧工作中,對于環境的破壞比較嚴重。因此,為了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切實推動我國貧困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人民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精準扶貧工作的認識,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的意義和價值。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國家和政府部門可以通過網絡、電視等媒體和平臺去向人民宣揚生態文明建設、精準扶貧,以及兩者互動發展的概念和內涵,提高他們的認識。另一方面,我國貧困地區的政府也需要通過社區教育、宣傳欄等方式,向人民宣傳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的意義和重要性,提高全民的素質,進而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同時,在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的過程中,要注意用生態文明的理念去推動精準扶貧,注重精準扶貧項目的識別和選擇,在相應黨中央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下,去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和完善。
(二)制定完善的政策條例,完善法律法規
法律是我國各種工作順利開展的一個堅固保障,是穩定社會秩序、保障各方面合法利益的基石。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我國的政策法律體系也在不斷創新發展,彌補著各方面的空缺,然而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是近些年國家提出的新的發展政策和發展規劃,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必然結果,然而由于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還處于起始階段,發展還不成熟,也沒有過多的經驗可供借鑒和參考,所以國家在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方面的政策條例和法律法規還不完善,難以為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提供堅實的指導和保障[4]。因此,針對當前的發展態勢,我國的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必須要及時轉變工作重點和觀念態度,注重政策條例和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的順利實施,才能規范各方面的行為,維護國家和地區人民的合法利益。所以,這就要求一方面,我國的立法部門要加強研究分析,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尤其是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的內容納入到法律體系中,合理地規范和約束各個主體的行為,對于那些違法行為要給予一定的懲處,保障國家和人民的權益。另一方面,我國的政府部門,尤其是精準扶貧區域的政府部門,要切實根據當地的具體發展實際和社會現實,制定完善的符合當地實際的政策條例,進而去不斷推動和完善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三)健全機制體制,加強監督管理
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是當前的一項重要的發展政策,對于國家和社會來說意義重大,是實現共同富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而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也是一項系統的大工程,其中涉及的地區、人群非常廣泛,單獨依靠一個部門或者地區是難以實現的,所以,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機制體制,依靠全社會的力量來實現和完成。首先,黨中央和國家政府需要從宏觀的層面去制定一整套完善的機制體制,進而從整體的角度去指導和監管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的具體實施,為各個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工作的開展提供體制支持和保障。其次,我國各地區政府也需要結合自身的發展實際去制定符合自身情況的機制體制,在國家政策的號召和指導帶領下去推動區域內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工作的實施,開辟出一條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最后,我國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監督和管理體制,號召全社會參與到監督工作中。不僅要成立專門的部門去監督各個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工作的開展情況,制定完善的獎懲措施,給予一定的獎勵和處罰,而且要讓社會上其他的機構和組織參與到監督管理工作中,合理地規范和約束各個主體的行為,避免各種不良行為的出現[5]。
生態文明建設和精準扶貧工作是我國當前政府工作的重點與核心,是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一環,而生態文明建設和精準扶貧兩者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生態文明建設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指導和依據,而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也是為生態文明建設服務的,所以,生態文明建設和精準扶貧要實現互動發展。盡管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精準扶貧互動發展工作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這僅僅是階段性的問題,只有直面這些問題,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才能探索出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發展的科學路徑。因此,國家政府和相關部門需要不斷開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去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的互動發展,進而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陳建平,向杰,朱劍慧.打造特色小鎮推動精準扶貧[J].清江論壇,2017(4):54-59.
[2]楊曉云.貴州省生態文化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對策解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30):234-235.
[3]鄧小海,曾亮.貴州生態文明建設與精準扶貧互動對策探析[J].貴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4):27-32.
[4]何文毅.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實現精準扶貧[J].當代縣域經濟,2016(9):38-39.
[5]何文毅.立足生態文明建設開展精準扶貧工作[N].四川日報,2015-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