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我國《公司法》規定了公司監事會制度、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股東直接訴訟制度等規制控股股東,但依舊存在很多問題。以中小股東的利益保護為視角,分析我國公司法上關于控股股東法律規制的不足,目前《公司法》中尚未規定股東的誠信義務,中小股東的權利范圍太窄,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不夠完善,控制權濫用的救濟途徑及責任體系不夠健全等問題,提出在公司法中明確股東的誠信義務、擴大中小股東的權利范圍、運用類別股東表決制、增加股東直接訴訟的內容、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濫用控制權典型行為入罪等建議。
[關鍵詞]控股股東;控制權;法律規制
[中圖分類號]DF411.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7-0140-03
On the Perfection of Legal Regulation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in Company Law
Dong Zhongyuan
(School of Law,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China)
Abstract: Although the company law in China stipulates that the companys board of supervisors system, shareholder voting rights exclusion system, shareholder direct litigation system and other regulatory control shareholder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ecting the interests of small and medium sharehold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ficiency of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in the company law of China, and believes that at present, there is no obligation in the company law to provide shareholders with integrity, the scope of rights of small and medium shareholders is too narrow, and the system for eliminating voting rights of shareholders is insufficient. Improving and remedying the abuse of control rights and the incompleteness of the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proposing to clarify the integrity obligations of shareholders in the company law, expand the scope of rights of small and medium shareholders, apply the voting system of class shareholders,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direct shareholders litigation, and introduce punitive measures; the compensation system, the abuse of the typical behavior of the right to commit crimes and other perfect suggestions.
Keywords: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Right of Control;Rules and Regulation
[作者簡介]董中原(1990-),男,漢族,河南周口人,華僑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法、食品安全法。一、我國公司法上控股股東法律規制的現狀及不足
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雖然規定了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監事會制度、可撤銷訴訟、股東知情權訴訟等制度規制控股股東,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濫用控制權的種種行為仍然嚴重侵害了其他相關各方的合法權益,其中給中小股東帶來的損害最為嚴重。
(一)關于控股股東義務的立法及不足
我國相關法律對控股股東雖然進行了一些義務性原則規定,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對不同類型公司中的控股股東的規定有所錯位。我國的非上市公司,特別是有限責任公司跟股份有限公司相比,其與公司活動的相關人員有著更近的聯系,理應承擔更多的義務,但是我國針對包括有限公司在內所有公司的《公司法》只規定了義務性較為寬松的禁止權利濫用原則,針對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也僅規定控股股東對公司及其他中小股東負有誠信義務。其次,對誠信義務的內涵和外延規定的比較模糊。對誠信義務只在《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等法律位階較低的法規里作了簡單的規定,對什么是忠實義務、什么是注意義務都未作清楚界定,在適用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問題。
(二)關于制衡控制權濫用的中小股東權利的立法及不足
我國《公司法》雖然設置了股東會召集請求權制度、累積投票制度等賦予中小股東權利,以制衡控股股東濫用控制權,但依舊有著一些缺陷。[1]第一,《公司法》沒有對控股股東的關聯交易表決權排除做出直接的規定,這就可能導致交易的不公平;第二,《公司法》對表決權排除制度的規定不夠健全,僅規定了涉及關聯董事的關聯交易和為控股股東擔保中的回避問題,運用范圍太過狹窄,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第三,我國的表決權制度也有很多缺陷,代理的條件、代理資格的取得程序等重要內容都處于缺位狀態。
(三)關于控制權濫用后果救濟的立法及不足
我國《公司法》在針對控股股東控制權濫用后果的救濟方面,雖然制定了法人人格否認制度、中小股東異議回購請求權制度、股東直接訴訟制度等,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法條的適用范圍不夠清晰。這些制度散見于各個章節,其中有很多重要條款,只規定在有限公司一章或股份公司一章,在實際的適用中會出現推定適用或無條款能夠直接適用的問題。第二,在有限責任公司里對中小股東救濟的力度不夠。《公司法》中規定的關于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權利較少,規定在股份有限公司一章之下的股東請求解散公司之訴和股東個人訴訟沒有明確適用范圍,只能推定這些制度不適用于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第三,法律規定不夠清楚,特別是在股東訴訟問題方面存在很多規定不清楚的地方。
(四)關于控制權濫用責任的立法及不足
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了控股股東進行濫用控制權活動時的民事責任,主要的形式有他們濫用股東的權利和法人獨立地位時的責任、違反出資義務的責任以及操縱公司時的責任,但法律體系還不夠健全,還有很多違法行為的責任沒有在法律中明確,并且缺乏詳細的操作細則,操作性很低,在實踐中很難發揮其想要達到的預警和懲罰作用,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二、完善我國公司法對控股股東法律規制的對策建議
(一)明確誠信義務,加強對控股股東行為的約束
在我國目前公司體制下,控股股東不管是在股份有限責任公司中利用資本多數決原則依靠董事會管控公司,或者在有限責任公司里由控股股東直接支配公司的控制權,控股股東濫用控制權而牟獲私利的行為不能避免,還需要為控股股東設置一定誠信義務。這既是我國公司實踐的需要,也是公司法滿足現實需要的一個重要方面,需引起重視。
根據實際情況,我國《公司法》應該清楚地明確控股股東的誠信義務,對保護其他相關各方的合法權益將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它規定公司股東尤其是在公司的治理和經營活動中處于優勢地位的控股股東一定要負擔起他們對公司和其他股東的注意義務和忠實義務,義務規定缺失就會嚴重擾亂相關活動的秩序,給其他相關各方帶來嚴重的損害。第二,誠實信用原則能夠彌補法規制度的缺陷,以確保涵蓋相關法律未詳細列明的情形。而針對法律法規沒有涉及的狀況,法官能夠依據誠實信用原則制止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2]
(二)完善中小股東的權利
1.擴大中小股東權利的范圍
第一,要降低《公司法》中對中小股東召集召開股東大會的持股比例要求。《公司法》目前規定中小股東要想行使召集權,至少要享有公司10%的股份,這與我國當今的股權結構分布情況不符,也沒有考慮到我國上市公司中中小股東分布過于分散的問題,這使得中小股東行使召集權太過艱難,因此需要對該比例予以降低。第二,要對中小股東行使召集權的程序予以細化。目前我國《公司法》對此的規定還較為籠統,不利于中小股東有序地行使召集權,并且在行駛召集權過程中與控股股東的沖突問題還亟須法律予以規范。第三,要豐富中小股東查閱權的內容,如可以規定股東查閱公司會計憑證的權利,盡可能為股東行使知情權提供便利。
2.運用類別股東表決制類別股東表決制指一份涉及各種類別股東利益的議案,一定要通過各類別股東分別審查且得到各類別股東絕對數同意方可通過的制度。我們國家現行的《公司法》沒有類別股東的概念,但是我國《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有這一概念。類別股東表決制度給中小股東帶來了更多為自己的權益發聲的機會,能夠更加全面地保護公司股東的權益,應當予以推廣。
3.完善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
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可知,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對于防止控股股東操縱公司是非常有效的,但是我國《公司法》相應條款的規定應用范圍太過狹窄,并且不夠完整,亟待完善。我們不僅要完善股東表決權制度,還要完善適用于該制度的關聯擔保和關聯交易。具體可以提供如下方式進行:(1)擴大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的應用范圍;(2)對表決權排除的立法采取列舉式的兜底條款;(3)完善包括統一規范關聯交易的披露和明確關聯交易的舉證責任的關聯交易規則。[3]
4.健全股東表決權代理制度
股東表決權代理制度是制衡控股股東濫用控制權的有效制度,因為它能夠把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參加股東大會的中小股東的意志集合起來,使他們也能為了自己的權益發聲。我國《公司法》對該制度雖然已有規定,但是操作性很弱、不夠健全。《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59條至第62條己經對表決權代理制度做出了一些操作性較強的規定,《公司法》可以參照上述條款的規定,同時還需要再對一些問題加以明確。首先,股東表決權制度應當限定代理人的資格,防止其被無關人員濫用,擾亂該制度產生的法定秩序。其次,它應當明確代理的期限,避免期限不明,出現各方爭議不斷的問題,我們可以參考日本的相關立法。再次,應在委托書中寫清代理的權限,使代理人能夠正確恰當地進行代理活動。
(三)完善對控股股東濫用控制權的救濟機制
1.增加股東直接訴訟的內容
雖然我國《公司法》規定了公司決議之訴、股東知情權之訴、公司解散之訴等直接訴訟類型,但相較于控股股東多樣的手段這些類型還遠不足以規制他們對控制權的濫用。他們可以不通過股東大會或董事會的形式侵害中小股東的權益,較為典型的行為如:無故阻撓中小股東在公司擔任管理人員,惡意增加公司資本進而降低中小股東的持股比例等,應當把較為典型的侵害中小股東權益的行為納入股東直接訴訟范圍之內。
2.完善股東派生訴訟制度
(1)放寬限制條件
我國《公司法》規定的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提起派生訴訟的要求是:連續一百八十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雖然這個比例相對其他國家來說不高,但在我國,1%對于很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小股東而言門檻依然過高,規定的太過嚴格。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如德國和法國他們在固定比例的規定下還存在之外的靈活規定,隨著公司的市值上升,派生訴訟所需要的比例下降。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應放寬對于訴訟資格的限制,根據當前我們的現實狀況,制定出恰當的法律條款。
(2)賦予原告勝訴補償請求權
股東作為原告進行派生訴訟時,會耗費很大的人力、財力和時間,還要冒著敗訴的風險。即使訴訟取得了勝利,也不能獲得直接的補償,這也是股東派生制度很少得到運用的原因。筆者認為,應引入股東派生訴訟激勵機制,賦予勝訴股東一定比例的勝訴利益請求權,以提高股東提起派生訴訟的積極性,更好地維護股東的利益。
(四)完善控股股東濫用控制權的責任制度
首先,要完善控股股東濫用控制權的民事責任制度。第一,在規定控股股東的誠信義務后明確控股股東違反該義務的責任,并完善配套的訴訟制度。第二,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很多控股股東濫用控制權的原因是懲罰不夠嚴厲,因此有必要對其肆意侵犯公司和其他相關各方利益的行為適用更加嚴厲的懲罰性賠償制度。[4]其次,完善控股股東濫用控制權的刑事責任制度。為了明確國家打擊控股股東濫用控制權違法行為的嚴厲態度,可以在刑法中明確控股股東濫用控制權典型行為的入罪標準,給想要濫用控制權牟利的控股股東敲響警鐘。
三、結語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中還存在尚未規定股東的誠信義務,中小股東的權利范圍太窄,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不夠完善,控制權濫用的救濟途徑及民事責任體系不夠健全等一系列問題,應當通過在《公司法》中明確股東的誠信義務、擴大中小股東的權利范圍、運用類別股東表決制、增加股東直接訴訟的內容、完善股東派生訴訟、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濫用控制權典型行為入罪等途徑完善對控股股東的法律規制,使中小股東的權益得到更加有力的保護。
[參考文獻]
[1]宋智慧.資本多數決:異化與回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184.
[2]肖海軍,危兆賓.公司表決權例外排除制度研究[J].法學評論,2006(3)35-36.
[3]王華杰.公司控制股東誠信義務及其民事賠償責任[J].法律適用,2004(10):51.
[4]丁巍,王彥明.公司控股股東濫用控制權的法律規制[J].人民論壇,2017(2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