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摘 要:新課改要求高中地理要從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出發,在弘揚科學和人文精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全球地理問題,高中地理知識相較于初中地理知識更加深入抽象,要求學生有更高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要將鄉土地理知識融入高中課堂,能夠有效改善教學效果。鄉土地理的教學材料能夠給學生帶來親切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地理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就“鄉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并提出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鄉土地理;教學設計;教學案例
一、鄉土地理教學的特點
(一)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
實踐性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觀察周圍的生活環境、探究社會現象,有利于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相較于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而言有著本質區別,鄉土地理更加強調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學生結合生活思考地理知識,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探究地理現象。此外,鄉土地理的素材和資料有很強的共享性,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在相互合作中積極探究鄉土地理的奧秘。
(二)教學內容融合本土鄉情
各個學校根據所在地的自然、社會、經濟環境設計鄉土地理教學內容,由于全國各地的地理狀況有極大差別,風俗和人文環境各具地方特色,如此會給鄉土地理的教學內容打上各地的獨特標簽,所以鄉土地理的教學內容都能融合本土鄉情。
(三)教學目的服務于當地
高中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已經成熟,能夠結合歷史知識和生活閱歷觀察和分析問題;鄉土地理的教學中反映了當地的社會、經濟、人口、環境等問題,高中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家鄉的地理優勢和發展現狀,而且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鄉土地理研究工作,為家鄉的發展建設獻計獻策,如此看來鄉土地理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服務于當地經濟建設。
二、“鄉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高中生長期的在校生活使得他們覺得地理教材中的知識離他們十分遙遠,不能直觀地理解,死記硬背知識點不利于理解記憶,也會給高中地理教學造成一些障礙。學生對本土的地理情況有基本印象,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鄉土地理案例,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的抽象概念,學生在熟悉的案例中明白抽象的知識,能夠提升發散思維能力和學習積極性。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尤其是地理學科,不能僅停留在課本教學的層面,而是應當走出去鍛煉實踐和觀察能力。學生在了解鄉土地理之后能夠增強他們對家鄉、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鄉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運用案例教學方法,直觀理解地理知識
高中生的地理常識受到生活范圍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了解較少不能很好地將知識點與實際相結合,導致教學過程顯得僵硬缺少變通。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取學生較為熟悉的鄉土地理素材作為教學案例,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教材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對本土的地理地貌和氣候變化等地理現象有較為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一節內容中,當講解到有關大氣環境問題時,可以以霧霾天氣為例,帶領學生結合自身對于霧霾天氣的看法和感受,討論霧霾的成因、危害和緩解辦法,在提高學生討論、解決問題的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案例教學法將學生的生活體驗融入學習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善用研究學習方式,科學探究地理問題
高中知識的教學和學習離不開研究和考量,教師要運用科學的方法與手段,研究地理知識并解決問題。但是由于部分學生對于新授課程的理解較為模糊,教師要正確指導和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學習,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進度和成果,以保證研究學習高效順利進行。教學中包含考察、實驗、思辨、觀測、論證等步驟的研究過程,有利于培養高中生嚴謹的實驗精神和做事風格。
在研究性教學方式的課堂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小組成員通過自行分工和配合完成既定的題目,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調研和思考。
例如《區域產業活動》中含有關于農業經濟和生態農業的部分問題,教師可以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假期調查自己家鄉的生態農業發展現狀,以及農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學生們在調研過程中能夠對鄉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認識,清晰透徹地了解生態農業相關知識。同時能夠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學習地理的樂趣。
總之,鄉土地理應用于高中地理課堂是新時代高中教學的要求,也是培養綜合創新性人才的必經之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地理。教師在引用鄉土地理知識時要注意與教材的匹配程度,切莫生搬硬套不符實際,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個人專業素養,對知識和學生負責。
參考文獻:
[1]黃嘉寧.高中地理鄉土案例教學現狀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7.
[2]張宜金.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結合鄉土地理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3]李重杰.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鄉土地理的實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