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作為考查學生語文綜合能力,體現學生個性特征的關鍵形式,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和推進,作文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而小學,正是學生作文的起步階段,我們語文教師應充分重視作文教學,尤其不能忽視作文講評的作用,通過靈活的方式,指出學生在寫作當中的優缺點,以講評促改進,通過講評給方法,為他們以后高質量的寫作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講評;講評策略
在小學階段,作文講評作為作文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就目前來說,由于作文主觀性比較強,內容、形式、體裁靈活多樣,因此他們的作文能力參差不齊,存在的問題比較普遍(具體表現在:詞不達意、句子不夠通順、語序混亂、缺少細節描寫、偏離主題等方面)。再加上畏難的心理,學生在對待作文時缺乏興趣,比較被動。針對這種情況,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嘗試通過有效講評策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師評為主,引導學生互評互改,調動學生參與作文評改的積極性,為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架設橋梁。本文我將從講評作文要以學生為主體、將優點缺點相結合、突出重點和樹立典型三方面來談一談小學語文的作文講評策略。
一、 作文講評要以學生為主體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指導學生修改習作時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因此,在作文講評課中,我們教師要深入貫徹新課標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要求,充分地調動學生在課堂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變“替學生改作文”為“指導學生自己改作文”,這樣,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之間互評互改作文,不僅可以改變傳統作文評講課堂中教師“一言堂”的情況,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對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由于在小學階段,學生受認知能力的影響,對自己作品的認識不夠準確,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有些學生在寫完作文后,往往看不出自己文章所存在的問題,因此,在作文講評課上,我經常會要求學生以分組(前后桌四人一小組)的形式來評價其他學生的作文,然后學生再根據其他同學所提出的意見來修改自己的作文,最后將修改之后的作文呈現給老師,老師再一次給出修改意見。這樣,通過讓學生之間互評價作文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欣賞到其他學生作文的優勢,發現自己作文的不足,學生通過對照作文要求來點評自己或他人的作文,使點評有根有據,還培養了他們的審題能力,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有利于學生整體作文水平的提升。
二、 作文講評要先揚后抑
作文實際上是一道主觀性很強的語文題目,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剛剛接觸寫作,為了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責學生文章的不足,應多從欣賞的角度來講評學生的作品,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寫作信心,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
例如:在一節作文講評課上,為了鼓勵學生認真寫作,我細心挑選了幾篇句子生動、結構清晰、視角新穎的學生范文,將作品內容和作者姓名利用多媒體課件在課堂進行展示(公開表揚),然后引導學生品讀精彩句段,夸一夸小作者的獨具匠心,學習他們遣詞造句的技巧,依照他人的長處來改進自己的作文,使語句更加生動,細節更加突出,表情更加真摯。除此之外,針對班級學生作文中的共性不足,我選一兩個片段,拍照投影在大屏幕上(匿名保護學生自尊心)我出示了有代表性的一個片段:“……看到我送的禮物,媽媽高興極了了。”我引導學生:“這段話中,哪個詞語過于概括,適合展開細節描寫?”多數語感較強的學生一眼會挑出“高興極了”一詞。我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修改意見,同學們紛紛發言:“媽媽‘高興極了的時候臉上會是什么表情?”“媽媽‘高興極了會做什么呢?”“媽媽‘高興極了又會說些什么?”……在同學們七嘴八舌提出建議之后,我悄然讓作者本人根據提示展開口頭修改,其他同學再作補充修改。最后我提示有共性問題的同學,用紅筆在過于概括之處,展開細節描述,教師堅持跟蹤再評價,再指點。經過這樣四、五次的“對癥下藥”,80%的學生,漸漸地學會細節描寫,作文篇幅也不成問題了。先揚后抑的點評方法,激發了優生的積極性,保護了弱生的自尊心,使他們能夠虛心地接受,潛心修改,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 作文講評要突重點樹典型
我們都知道,作文是一項綜合性的語文技能,它所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如:語言表達、文章結構、修辭手法、寫作方法等)教師每次的講評都不可能面面俱到,為了不出現蜻蜓點水、一概而過、只是為了講評而講評的情況,我們應在作文講評課前根據不同的習作要求講評,明確每次講評的重點,分類指導,目標突出,樹立典型,使學生觸類旁通,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指導寫景狀物類作文時,我把講評的重點確定為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方面。課前我專門收集了課本中以及課外書中運用此類修辭的妙詞佳句,用課件呈現出來。讓學生一邊朗讀,一邊體會運用修辭手法的好處(此舉同時激勵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積累的好習慣)。注重講練結合,接下來引導學生找出作文中寫得普通平常的句子,試著變成比喻或擬人句,展示學生修改前與修改后的句子,讓大家對比著讀,進一步感悟把語句寫生動、寫具體、寫形象的技巧。此外,我繼續追問:“怎樣才能恰當貼切地把句子寫生動形象呢?”在學生自由之后,我作方法小結:首先,要仔細觀察,抓景物的特點,突出表現其特點;其次,加強平時的閱讀積累,在讀書時遇到這樣優美的句子要隨時畫下來,摘抄在讀書筆記本上。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總之,對于小學中高年級作文講評,教師始終要把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先揚后抑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然后通過突重點樹典型的小策略,讓學生在講評修改中習得作文方法。在我和學生的共同嘗試努力下,學生的作文水平節節攀升,我指導的學生在各級征文比賽中,嶄露頭角,取得佳績。
參考文獻:
[1]潘云霞.小學高段作文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天地,2015.
[2]戴燕燕.品味習作大餐——小學作文講評課教學策略初探[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3.
作者簡介:
劉霞,山東省青島市,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三里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