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高中數學課程作為普通高中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數學課程不同于其他基礎性課程,它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對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有著較高要求。一些學生對于數學產生一種害怕的心理,失去對數學科目的研究興趣,導致喪失學習該科目的自信心。從一定程度上說,高中數學是一門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科目。但是,數學的學習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基礎素養的提高,對學生的理解能力、邏輯思維、空間理解、抽象思維的培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學生要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進行數學學習活動,并在學習中提高對數學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提高數學成績。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就是兩個關鍵。
關鍵詞:高中數學;應用意識;思維能力;養成
隨著我國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化發展,我們對高中數學的學習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不僅要學習基礎的課本知識內容,更要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鍛煉抽象思維的能力,注重邏輯思維能力和主動探索能力,基本上涵蓋在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兩個方面。由于我國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教師對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還停留在傳統板書上,不能實質性鍛煉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導致了學生數學素養較低,不能夠運用邏輯思維解決生活問題。新時期教學則要求,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提高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培育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且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一、 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養成所面臨的困難
(一) 教學方法和手段陳舊落后,高中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的興趣較低。在普通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式仍然以簡單的講授為主。高中數學課程內容繁多、教師授課時間受限加之學生學習壓力大,大家簡單地認為高中數學的學習完全是為了應付高考考試,導致一些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的興趣低下。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思維日漸僵化,不能夠在有效的時間內給學生帶來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加重學習負擔。假如老師在授課時候不能夠將各個數學知識點串聯起來,沒有形成清晰的數學框架,可能讓學生們錯誤地認為數學知識點之間是獨立的,這樣就不利于學生形成系統化、理論化的數學思維,可能使學生思維變得愈加呆滯。以教授“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為例,我們在學習中,在網上找到了下面的順口溜,枯燥的內容一下變得生動有趣了,掌握起來變得很容易“加法乘法兩原理,貫穿始終的法則。與序無關是組合,要求有序是排列。兩個公式兩性質,兩種思想和方法。歸納出排列組合,應用問題須轉化。排列組合在一起,先選后排是常理。特殊元素和位置,首先注意多考慮。不重不漏多思考,捆綁插空是技巧。排列組合恒等式,定義證明建模試。關于二項式定理,中國楊輝三角形。兩條性質兩公式,函數賦值變換式。”
(二) 教師對于數學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缺乏系統性的指導。課后練習作為數學學習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教師往往對于學生的數學課后練習不能夠真正重視起來,只是簡單地布置課后數學練習作業,沒有制定相對應的課后練習方式,不能形成數學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系統性指導。數學教師需要在不斷完善教學方式和方法基礎上,對學生數學做題能力給予系統、理論性的方法指導,培養優秀的數學素質。
二、 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養成的具體方法探討
(一) 進行情景教學,結合具體的生活實踐,引領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的魅力。數學是一門藝術,源于生活,是從人們的實踐活動中誕生出來的。數學和我們平時生活息息相關,通常人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生活物品的分配,勞動報酬的結算,單位貨幣的換算等都需要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為了讓學生學好數學,用數學技巧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就需要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不能脫離實際生活,可根據課程構建不同的問題場景,把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讓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技巧,思考并解決一些簡單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例如,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數列》中,教師可以先通過生活實際,提出“張偉的父母為他將來上大學準備學費,從他出生的那年起,每年8月底到銀行存入一定數額的人民幣。若張偉18歲高中畢業考入大學,這年起不再存款,并且從這年起,每年9月1日取出一定金額支付學費。為滿足四年大學學費,問張偉的父母每年至少應存入多少元?(設銀行利率保持不變)。如果張明上大學每年需要1.5萬元,銀行利率為6%(復利),那么張明的父母每年應為張明存入多少元,才能保證張明有足夠的錢交學費?”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情景,帶著問題來進行學習,最終在教師的指導下解決課堂問題,提高應用能力。
(二) 重視數學教學中的深度學習,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大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牽制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老套的教育方式難以適應對相應的數學題目進行深度思考和探究。新課改要求教師在原有的基礎上重視對數學教學方式的研究,在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基礎上,結合授課經驗,對現在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把創新模式融入課堂,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課堂體驗,增強學生思考能力,從而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
例如,在普通高中數學必修課程《函數》一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變量開始學習,問一些普通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一個球形的體積與它的半徑”“家庭的收入與支出”“在距離不變的情況下,車行駛速度與行駛時間”等兩個變量中存在的關系,通過問答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高中數學教學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聯系生活場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則要按照老師的要求,根據老師的指導,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既提高成績又獲得素養的雙贏目的。
參考文獻:
[1]翁潔瑩.談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J].人生十六七,2018(03).
[2]王迪.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與思維能力的養成[J].農家參謀,2017(14).
作者簡介:
毛睿成,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廣西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