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創設溫馨、和諧學習氛圍,營造學生創新思維環境出發,就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及怎樣加強學生發散思維能力訓練,優化設計課堂練習、作業,積極開展課外課題研究等方面闡述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創新思維;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意識
創新思維是指學生能獨立地、自覺地掌握概念,發現定理的證明,發現教師課堂上講過的例題的新穎解法等表現出來的智力品質。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在已具備一定基礎知識和邏輯思維能力基礎上,獨立主動地探索和解決問題,勇于創新。那么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呢?
一、 創設溫馨、和諧學習氛圍,營造學生創新思維環境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學生是學習主人。在教學中,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讓學生有一定思維空間,尊重學生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能發揮主體作用。溫馨、和諧學習氛圍,能誘發學生創新潛能,增加學生創新意識。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平等討論、爭論問題,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當學生遇到難題時,教師巧妙點撥,將使學生豁然開朗,使學生聰明才智得以發揮,為問題解決與創新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如在《立體幾何》教學中,為了證明直線與平面平行,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直線與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在平面內找出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或者由已知直線構造一個平面與已知平面平行,再運用平面與平面平行的性質達到目的。
二、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意識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注入式”為主,教師只重視傳授、講解知識,整節課對所授教材內容作重點、系統講述與分析,學生注意傾聽,使學生陷入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這種教學方式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師與學生缺乏互動。而自主學習法是指把原來由教師系統講授部分,改為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學教材,其主要包括獨立自學、討論交流、啟發指導、練習總結四個階段。自主學習將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和習慣的培養,而自學能力是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習主動性和主體意識的必要條件。
如在《余弦定理》一課教學中,學生通過獨立自學教材,了解對已知一個三角形的兩條邊及其所夾的角,求另一條邊,考慮用向量的數量積,或用解析幾何中的兩點的距離公式來研究問題;通過學生討論及交流,懂得對已知一個三角形三邊,求三個內角,可運用余弦定理的推論直接求得答案;通過教師啟發和指導,知道余弦定理可以看作是勾股定理的推廣,即當一個三角形兩邊的平方和等于第三邊的平方時,那么第三邊所對的角是直角;小于第三邊的平方時,那么第三邊所對的角是鈍角,大于第三邊的平方時,那么第三邊所對的角是銳角。通過學生對練習的總結,可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綜合應用,能靈活解決三角形應用問題。
三、 加強學生發散思維能力訓練,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某些熟知的數學問題出發,提出質疑,經過獨立鉆研,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如:上面研究過的例題:對于直線l的方程(a+1)x+y+2-a=0(a∈R),當a∈R時,直線l是否經過某定點,若是,求出定點的坐標。
四、 優化設計課堂練習、作業,讓學生進行反思、總結,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數學練習、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探索新問題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潛心研究教材教法,精心設計練習、作業內容與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創造性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如在學習《利用導數研究不等式恒成立問題》時,教師布置如下作業:
通過對本題解答,學生進行反思、總結得出:(1)求參數的取值范圍,可以優先考慮參變分離;如果參變分離后新函數最值不易求得,那么只能討論原來函數性質;(2)在函數導數討論過程中,如果函數零點不容易求得,那么可以設出導函數零點,結合原函數性質聯合起來討論,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二聯法”。
五、 積極開展課外課題研究,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積極開展數學課題研究,如銀行存款利息和利稅的調查、氣象學中的數學應用問題、環境規劃與數學等,可以拓展學生學習數學空間,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擴大知識面,對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總之,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教學生學習其基本知識、理論,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獨立地解決問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才能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田萬海主編.數學教育學[J].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2]張元.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6,341(2);157.
作者簡介:
吳建來,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