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冰冰
摘 要:面對當前紛繁復雜的社會形勢,思想政治教育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和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灌輸到高校大學生中十分重要。斯金納強化理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對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斯金納;強化理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強化理論的概念和類型
強化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來的,斯金納把強化看成是增強某種反應、某種行為概率的手段,是保持行為和塑造行為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凡是受到強化的行為,以后出現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凡是沒有受到強化的行為,以后出現的可能性就會下降,以致消退。這就是強化理論的要點。
強化理論被分為三種類型:正強化、負強化和消退。正強化是用于加強所期望的個人行為的一種方式。比如教師對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進行肯定或贊賞,使之重視并加強這一行為。負強化,又稱為消極強化,懲罰是負強化的一種典型方式,比如老師批評或懲罰某位違紀學生,那么之后該學生就會遵紀守法,減少違紀次數或不再違紀。自然消退是對某種行為不予理睬或對原來用正強化建立起來的好的行為不再予以強化,最終逐漸消失掉。比如,某些學生為了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故意破壞課堂秩序、打擾同學學習和老師授課,如果老師通過懲罰的方式來制止其行為往往會導致比較糟糕的結果,這種情況下就應該采取不強化的手段,讓其自然消退。老師不聞不問,學生也會覺得無聊,達不到自己的預期目標,學生自然就會改變自己的行為。
二、當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特點
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心理都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成熟水平,但思維品質并不完善。自我期望高、心理承受能力弱,由于處在單純的校園環境之中缺乏社會經驗,易受外界的誘惑,缺乏獨立自主意識,理想信念模糊、時代感強而責任感弱。面對當前大學生的這些思想特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傳授基本的理論知識外,還要重視培養大學生高尚的人格品質和道德修養。斯金納強化理論認為,人的行為取決于環境和強化,通過改變環境和運用各種強化手段來改造和控制人的行為進而促使其品德向良好方向發展,這是可行且有效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過運用強化理論開展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強化理論的現實運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會議上強調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是關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性問題。教育塑造行為,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觀察人的行為,掌握人的行為的一般規律,才能了解人的思想。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運用強化理論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
(一)強化手段多樣化,堅持強化科學性
首先,正面獎勵與負面獎勵相結合。正面獎勵是指發揮其正強化的作用,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標的順利實現,比如獎學金、助學金、贊賞、獎勵等。負面獎勵就是處分、懲罰、通報批評等。只有發揮正負強化的作用,才可以樹立威信。其次,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二者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要適度把握這二者之間的關系,實現優勢最大化。最后,要根據大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和心理特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既不能對成就感較強的同學進行過高的精神獎勵,也不能給予貧困學生過低的物質獎勵。要針對不同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學生在學習競賽等方面形成良性競爭、你追我趕的局面。
(二)把握強化時效性,強化頻率波動化
要取得好的激勵效果,就應該在行為發生后盡快采取適當的強化方法,如果時過境遷再給予獎勵或批評,強化激勵的作用就會大大降低。堅持強化的時效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適時激勵,二是及時止損。在學生取得一定成績時,應該及時給予其精神表揚或物質獎勵,當學生犯了錯誤時,應該善意的及時指出其錯誤,提醒學生改正。同時,要注重強化的實際效果,不能搞形式主義、停留在表面上或口頭上。另外,還要注意把握強化的頻率。如果正強化的使用頻率過于頻繁就容易導致學生的自我期望過高,不利于學生積極行為的持續,影響強化效果;如果使用負強化的頻率時間間隔太久容易造成學生的失落感,強化力度不夠,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會導致之前的積極持續行為減弱或消失。所以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做到不同時間條件下使用不同的強化頻率。只有深入細致地觀察和了解學生的行為和習慣,才能正確運用強化手段,才能靈活自如地隨教育對象和環境的改變而做出相應的調整。
(三)發揮媒介影響力,重視強化效果
大學生正處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發展階段,在互聯網信息浪潮的強烈沖擊下,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存在抗壓能力差、社會適應能力差等諸多問題。面對這一現實情況,運用強化理論是其必然選擇,可以充分發揮媒介的積極作用來規范大學生的行為。要利用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媒介等文學作品或優秀影視作品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廣受好評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和綜藝節目《經典永流傳》,在大學生群體中引起極大的反響,發揮了正強化的積極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張曉雨,張舟.淺談強化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現代交際,2017(20):108-109.
[2]李文盛.思想政治教育進程中的強化理論應用[J].南方論刊,2017(02):110-112.
[3]戴靜.淺議斯金納強化理論在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才智,2015(26):88+90.
[4]吳海文.論強化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及效果[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0,8(06):138-141.
[5]朱航,胡曉平.強化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8):164-165.
[6]賈淑瑛.強化理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2):96-98.
[7]唐旭姣.斯金納強化理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35(02):189-190.
[8]劉圓圓.斯金納的新行為主義對當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學理論,2011(14):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