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欽業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迅猛發展,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旨在發揮其多維度教學優勢,有效擴充數學課堂容量,這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有積極意義。本文立足于初中數學教學實際,就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的應用作深度的探索。
關鍵詞:初中數學;信息技術;策略
一、以生為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人機交互多媒體技術較為顯著的特點,具有聲色并茂、增強教學感染力的特性,這種交互式對與初中數學的教學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動機。
傳統數學教學課堂上,部分教師過分高估自身的教學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無論從課堂預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全部一手包辦,學生只能被動地、機械化地接受教師教授的知識,長此以往,學生會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教而無味,課堂氣氛尷尬、沉悶。如何有效解決這一教學問題,成為數學教師值得探索的問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入現代化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活動當中。
例如,在教學完“過一點的直線有無數條”這個理論之后,為了能激發學生的自主積極性,筆者給學生設置了“如何證明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的研究課題。學生剛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感覺無從下手,這時教師先不著急宣布答案。隨后,給學生播放一個“繞一點不停旋轉”的Flash動畫,讓學生思考如何讓這個不停旋轉的直線停下來。學生很快就進入到了思考狀態,跟自己的同桌、前后桌討論之后,學生提出了在直線上在找一點固定就可以。播放生動的多媒體圖畫,讓學生自主去進行有效思考,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錘煉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信息技術誘發學生學習動機
1.“無形”變“有形”。初中數學是集抽象性和邏輯思維性為一體的學科,以理性知識為主。在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缺乏對學生培養理性認知的過程,片面的強調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學生只能靠死記硬背,聽教師說教。例如,在教學“點的軌跡”相關知識點時,學生雖然能通過復述教師的講解,認知“軌跡”指的是一些直線或射線,但學生真的能想象出來嗎?運用信息技術中的《幾何畫板》,則可以將“點的軌跡”動態形式呈現出來,圖形清晰,便于觀察和理解,它遠遠超出老師“把軌跡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抽象”變“具體”。初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倘若,初中生不能真正理解相關的概念和性質,很難理解和掌握抽象部分的知識,單純的死記硬背,只會陷入教學盲區,這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極為不利。如“函數”知識,就是初中教學中比較抽象的知識板塊。這部分的教學難點主要是讓學生對“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這一概念有形象的理解。發揮多媒體直觀的特性,生動再現解析式:y=x+1的天氣變化圖象,并且搭配一些背景音樂,讓學生清晰、直觀認知“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這一概念性質,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
3.“靜止”變“運動”。多年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學生更喜歡學習幾何圖形部分的知識。幾何圖形能給學生一種直觀刺激視覺的沖擊感,會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從而產生強烈的印象。但是,生硬的背概念、記性質,時間一長學生也會養成一定的思維惰性,不肯進行主動思考。因此,在教學《圓》這一章節時,筆者加入了《幾何圖板》來輔助教學,使不動的圖形,以動態的形式展現翻折、旋轉、平移之后圖形的關系,更直觀的演示相交弦定理→割線定理→切割線定理→切線長定理,鼠標一動,結論立現,效果相當好。
三、巧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信息技術是集圖片、文字、影像和音頻為一體,包含豐富教學能量的教學方式,能直觀創設多種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情境。通過模擬各種教學情境,擴充了課堂容量,也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打開了學生的思路,他們便會試著從多角度去審視數學問題,從而開闊學生數學探索的視野。例如,在教學“設計美麗的圖案”相關知識后,筆者給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研究課題“探索|A|的幾何意義”,學生在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該從什么角度去思考,隨后,筆者為學生播放各種對稱的圖形,學生很快就能理解|A|的幾何意義,把絕對值符號看成兩個對稱的物體,A則是對稱軸;隨后,學生討論交流,又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了“818、|O|、1001”等思維結果。由此可見,信息技術中的豐富數學素材,能有效開拓學生的視野,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應用多媒體的弊端
部分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錯誤解讀了信息技術的教育職能。凡事多媒體、事事多媒體。從課堂預設、提出問題、解讀課后反思全部用多媒體代勞。過分依賴多媒體只會壓縮教師的主導空間,須知道,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固然重要,但是也需要教師的思維指導。因此,合理多媒體就變得尤為重要了。科學利用信息技術,激發興趣、點破知識難點、構建良好的氛圍發揮其教育優勢,留出更多的空間給教師指導和學生思考,才是善用信息技術的正確做法。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對于提升數學知識的可接受性,構建新穎、靈活數學課堂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并非所有的數學知識都要用信息技術來呈現。正如《數學課程標準》所指出的:“我們不提倡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因此,數學教師應當善用、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根據教學內容來決定是否利用信息技術,最大化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幫助學生將數學學習上升到一個全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徐丹.芻議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6).
[2]王生銀.關于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現狀的分析[J].學周刊,2018(09).
[3]徐敬.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探討[J].學周刊,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