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涵
摘 要:新時代下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蘊藏著豐富的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其中更是運用了大量的辯證思維。習近平總書記從辯證思維出發,運用社會系統研究方法、社會過程研究方法、社會矛盾研究方法分析新時代下生態文明建設,生動地闡釋了生態領域與人類發展及其他領域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并理性分析當今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現實意義,研究在實踐生態文明的進程中存在的規律,處理新時代下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關鍵詞:辯證思維;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8-0030-02
馬克思認為:“社會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人和自然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四大文明古國貫穿到現代文明社會,自然生態與人類文明發展始終共興衰。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和生態文明新時代,人與自然力求構建生命共同體,我們更要加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努力推動和促進社會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現實中突出的環境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時代下的生態文明建設將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和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維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一、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
習近平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1]。相比黨的十八大報告,十九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更加貼近實際國情,它在充分肯定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的同時,也指出了“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首次將“美麗”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任務,提出關于“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的目標,堅持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強調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從頂層設計的角度提出建設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統一行使三大職責。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是在從古至今國內外生態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一次重大創新,是人與生態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重要一步,是人類社會歷史上的一次與時俱進的變革和躍進。生態文明建設思想進入新時代,是社會全面發展、建立命運共同體和提高綜合國力的客觀要求,是人類思想意識提高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遠大規劃,我們要系統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基本方略。
二、運用辯證思維分析新時代下生態文明建設思想
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人類健康美好生存的基礎是良好的生態環境,習近平由此提出了“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的價值期許和目標愿景,這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這些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哲學的繼承和發展,增加了中國生態文明的國際話語權,對指導當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具有重大的意義[2]。因此,我們可以運用辯證思維分析新時代下生態文明建設思想。
1.用社會系統研究方法分析新時代下生態文明建設
社會系統研究方法是辯證思維方式在當代的最新發展,它是以社會生產實踐為基礎,將社會看成一個復雜的大系統。馬克思恩格斯將人類社會及其子系統稱為社會有機體,列寧認為研究這個有機體的前提是要客觀地分析該社會形態包含哪些生產關系、活動規律和發展規律[3]。習近平總書記用生動豐富的語言描述了自然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強調了新時代下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全面開展。辯證思維中普遍聯系的觀點認為生態系統及其子系統與其他各系統相互聯系并共同推動社會系統的發展,我們必須維持各個系統之間的平衡,促進它們之間的物質、能量、信息交換和傳遞。馬克思曾經用自然界是“人的身體”來體現人與自然之間的親密聯系。他說:“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4]我們要充分辯證地認識到生態環境因素對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作用。
生態環境中必不可少的山脈、濕地、河湖、草原等與人類構成多方面有機的命運共同體,我們應該重視生態系統中部分與整體的辯證聯系。此外,新時代下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用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說法,將“草”新加入其中,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人類對自然共同體有了更完整的認知,也更是說明生態系統內外部是普遍聯系的,我們在建設新時代生態文明時要考慮到各個因素。習近平從辯證思維出發,認為每個與生態環境有關的部門,不能各司其職只干自己所負責的,否則將會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將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打破。同時習近平還特別重視生態領域與其他領域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他認為每個部分的結構決定著整個生態系統的結構,因此我們要將生態文明建設與其他各方面的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在長遠角度上看到生態文明有利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面。生態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社會生產力,保護生態環境就要更好地解決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促進生產力的解放,我們應該將生態環境與社會生產之間直接聯系起來,反對新時代下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分離開來甚至對立起來的觀點。我們還應該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中看到政治因素,各級領導干部不能從錯誤的政績觀出發。生態環境在社會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地位,我們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運用辯證思維中社會系統研究方法諦視新時代下生態文明建設思想。
2.用社會過程研究方法分析新時代下生態文明建設
社會過程研究方法是馬克思主義認識和把握世界發展方式的重大變革,它立足于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去研究人類社會歷史。新時代下生態文明建設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辯證思維要求我們將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歷史的進程中,立足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堅持連續性和非連續性的統一、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恩格斯曾說“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其中各個似乎穩定的事物同它們在我們頭腦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樣都處在生成和滅亡的不斷變化中”[5]。
新時代下的生態文明從社會歷史發展的視域,總結從古至今國內外生態環境的歷史教訓,強調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搞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在歷史長河中,我國因為過度重視發展忽略污染治理,生態環境早已遭受到許多嚴重的破壞。過去社會不安定戰爭頻發、人們在生活壓力下長期持續過度開墾耕地,近現代工業革命爆發,工業文明迅速發展造成的資源粗放利用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壞。因此,人類生態環境惡化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我們要立足在這個觀點上積極地遏制這一變化,不能讓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遠遠地落后于形勢發展的客觀需要。我們要謹記歷史上許多地區因為過度開墾導致土地荒漠化,從而導致社會文明衰落的教訓,不要在破壞生態環境之后再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來治理生態、提高社會發展能力。習近平從發展的角度來審視生態問題,高度評價了生態文明建設在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他將生態文明的建設與整個人類文明的歷史及未來直接聯系在了一起,堅決反對不顧未來發展、忽視生態文明建設的短視行為,要求人們要將未來可持續發展考慮進來,將搞好生態環境問題放在重要的位置。他指出,要“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6]208。新時代下生態文明建設認為事物發展是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對立統一,我們不能只重視連續性的按部就班行事的觀點與做法,還要堅持根據形勢發展的要求采取非連續性的舉措。雖然在建設新時代下的生態環境時我們仍然面臨著許多人民群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個別領導干部仍將經濟發展放在首位等問題,但是大型工業企業處理污染物的技術與理念卻都得到了提高并有了改善,政府與國家也對環境進行了積極的整改,將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放在關鍵位置上,所以我們要堅持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3.用社會矛盾研究方法分析新時代下生態文明建設
社會矛盾研究方法是馬克思主義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對社會進行研究的方法,新時代下生態文明建設與社會的快速發展既對立又統一,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我們要把握好生態文明建設與其他各方面建設之間的矛盾,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中各個方面之間的主次,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黑格爾曾經說過:“思辨的東西,在于這里所了解的辯證的東西,因而在于從對立的統一中把握對立面,或者說,在否定的東西中把握肯定的東西。”[7]他還說:“我們所要求的,是要能夠看出異中之同和同中之異。”[8]新時代下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就充分運用了社會矛盾研究方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美好生活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生態文明建設,只有生活在健康美好的生態環境中人類才能具有健康的身體、積極的心態和美好的生活,從而進一步解決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在新時代生態環境建設下我們要將生態環境作為一切工作的防護底線并善于從對立中把握統一。保護生態環境與社會發展雖然是矛盾的兩個方面,但是我們可以在對立中找到統一,辯證地對待。我們可以在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同時實現中國夢。我們要從良好的生態環境中尋找良好的經濟效益,堅持“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9]我們還要善于從統一中把握對立,在相似的事物中尋找出它們的差異性,劃清生態問題上正確認識與錯誤認識的界限,堅決反對貌似生態文明建設實則損害生態環境的錯誤做法。新時代下的生態文明建設還要求我們把握好生態環境建設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著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將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加快污水污染防治,把加強人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放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將建立健全環保信用評價、嚴懲重罰等制度放在矛盾的次要方面。面對新時代下生態環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把所有的環境問題都歸結到同一個原因上,要仔細剖析產生這個問題的具體原因,從而提出和實施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三、總結
命運共同體的提出不僅要求我們要與其他國家建立良好的外交關系,還要求我們要認清生態是人類的第一家園。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下,生態是生產力的一部分,每一個公民都要承擔相同的責任去共建生態命運共同體,避免盲目過度地發展生產力,破壞生態環境。因此,我們看待新時代下的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具有多層次多方面的辯證思維,運用社會系統研究方法諦視新時代下生態文明建設思想、運用社會過程研究方法理解新時代下生態文明建設規律、運用社會矛盾研究方法處理新時代下生態文明建設問題。同時,我們還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社會發展的突出地位,同其他系統的發展融為一體,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的賀信[N].人民日報,2013-07-21.
[2]冉毅東.淺析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中蘊含的生態哲學思想[J].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2017(9).
[3]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5-56.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0.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8.
[7]黑格爾.邏輯學:上[M].楊一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6:39.
[8]黑格爾.小邏輯[M].賀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256.
[9]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