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金桃
摘 要:識字教學是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也是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最基礎的知識。根據新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新課標對識字教學的要求,以及結合兒童本身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的發展。在我的識字教學中關注了學生的持續性發展,將識字教學回歸生活,培養語文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識字教學;回歸生活;核心素養
識字教學是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也是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最基礎的知識。在新課標的學習過程中,明確指出:低年段的識字要求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讓孩子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根據新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新課標對識字教學的要求,以及結合兒童本身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的發展。在我的識字教學中關注了學生的持續性發展,將識字教學回歸生活,培養語文的核心素養。
1 在課堂學習中識字,培養孩子自主識字的素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學生學”。強調與其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前的識字教學一般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生都是處于被動的角色。通過課堂教學的不斷實踐中,實踐證明了學生在識字的學習過程中要采用多種方法分析生字的字、形、義,用這種方法的學習是培養孩子識字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這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應著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拼讀,分析字形,從而獲得知識的途徑。通過這樣的學習,孩子們在識字方面才學得扎實牢固,從中也學會漢字的構字規律。
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如在學習《動物兒歌》的生字,其中在學習我會認中的生字“蜻、蜓、螞、蟻、蜘、蛛”,先讓拼讀生字后,我會向孩子們提出問題:“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的?”孩子們馬上在自己的腦海里想出學習生字的方法,然后集中交流、匯報。經過我這樣一問,孩子們學習生字的熱情高漲,說出了學習生字的多種方法:如:“形近字”、“換一換”、“加一加”、“減一減”、“猜游戲”等等。如在學習“蜻”字,孩子們有的說:“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蜻”,“青”字加蟲字旁;有的說:“用換一換的方法記住蜻”,“請”換偏旁就是“蜻”。又如在學習“蜓、螞、蟻、蜘、蛛”時孩子們把它們與“廷、馬、義、知、朱”等用加一加的方法來學習生字的,通過這樣生字的學習,孩子們學習生字的積極性很高,從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也激起孩子們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達到了課堂識字的目的。
2 在生活中識字,培養孩子自主識字的素養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無論在哪里,都會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平時的識字教學都取材于身邊的生活,也是識字的重要途徑。如在一年級的教材中,本身就有很多課文都是生活的情景,如《端午粽》、《文具的家》、《操場上》等課文,這些課文的學習都是與學生平時的生活有聯系的,通過在這些課文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孩子們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在不斷地看、不斷地問中不知不覺使陌生的字符變得熟悉,進而成為孩子們自己認識的字。
在開學初,讓每個孩子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一張漂亮的卡片上,然后貼到課室后面的黑板宣傳欄上專門設置了“我會認”的專欄上,課間休息,可以讓孩子們互相認識、互相介紹自己的名字,還讓孩子把自己在課外會認的字,通過寫或張貼在上面,相互交流。實踐證明:這方法是行之有效,學生也非常喜歡這種方式的學習。他們和家長逛商場時,紛紛從生活區、飲食區、服裝區有意或無意地讀出商品的名字,吸引眼球道路兩旁的各種形式的廣告和招牌、都對正處于愛學習的孩子產生讀一讀字的興趣,通過讓識字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從中讓孩子們體驗到識字的樂趣,也大大提高了識字的效率。
3 在閱讀中識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素養
識字的最終目的是在于更好地進行閱讀,為閱讀服務。但低年級的閱讀主要目的還在于更好地鞏固識字效果。鞏固識字效果的方法并不復雜,無非就是不斷再現,不斷重復,反復強化。在每天的上課前,我都堅持用三分鐘讓孩子們分享閱讀帶來的樂趣,把自己積累的童話、語言、故事以及感興趣的事分享給大家。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也培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
為了使孩子們更好地進行閱讀,雙周的星期二和星期五都在班里舉行快樂閱讀。在快樂閱讀中,我結合孩子們帶來指定的課外閱讀,指導孩子們進行閱讀,在閱讀中復習學過的字,使學生學過的字在書中重現,加深學生對所學的字的認識。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閱讀的書本增多,學過的字不斷出現,就能深深地刻在他們的頭腦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不但豐富了他們的語言,還能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從而培養了他們從小熱愛讀書的良好習慣。同學們在閱讀中陶冶了性情,嘗到了閱讀的樂趣,會在快樂的環境中更加主動的識字,從而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更多的字,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一生都養成閱讀的習慣是我們共同的心愿,愿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書香的浸潤中快樂成長。
4 在游戲活動中識字,培養孩子自主識字的素養
低年級的同學比較活潑、好動,比較喜歡游戲活動。針對孩子的這些年齡特征,我在識字教學環節中設計一些學生比較喜歡的游戲,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活躍課堂氣氛,使他們在歡樂的游戲中接受知識,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識字教學中常常采用:開火車、歡樂對對碰、猜謎語、走迷宮、給生字娃娃找家、送信、摘果子等游戲活動,同時鼓勵學生自編句子、兒歌、故事等方式識字。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的《識字1》中,在鞏固階段,我出示了“青”和“三點水、日字旁、豎心旁、言字旁”,先讓他們同桌進行“歡樂對對碰”的游戲,看誰能先找到“青”和誰對碰。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同桌的同學互相說說是怎樣把部件和漢字組成新的漢字,要求同桌互相拍手,并且邊拍邊說“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青和‘三點水一碰就是清。”學生也還可以自己進行拓展,比如“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青和‘日字旁一碰就是晴。”再如“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青和‘豎心旁一碰就是情。”借助這樣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進行漢字的重新組合。這樣教學,不但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同學們的識字樂趣和識字能力。
“有益的玩就是學習”,游戲是以玩中帶學,以玩促學的最好形式。識字教學是比較繁瑣而且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使孩子產生厭煩和疲倦,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們,他們比較好動而且好玩,有效的注意力持續在15-20分鐘內,時間是比較短的。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一個摘水果的游戲,貫穿于生字的教學:老師先畫出不同的水果,再把寫有形近字的水果形卡片貼到相應的水果上面,如:“地、他”,“吹、歡”,“把、爸”,“床、林”等。方法:請班長讀生字,然后請另一個學生把帶有這個字的水果摘下來,全班一起用這個字進行組詞。通過這樣游戲的學習,孩子們很快區分這些形近字,從中享受到知識的樂趣,達到了生字教學的目的。
總之,識字教學是啟蒙教育的必要手段,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基礎,是培養孩子智能的重要途徑。在識字教學中,我們低年級語文教師必須改進教學方法,與時俱進,要敢于挑戰和嘗試,創設的識字方法要靈活多樣,從而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有效地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連娜.淺談課改下小學語文回歸本色課堂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1):136..
[2]李曉霞.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研究——漢字教學的本色回歸[J].新課程·小學,2017(10):10.
[3]徐振艷.識字教學的幾種方法[J].黑龍江教育,2002年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