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摘 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與探索的能力,由此,在近年來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更加關注到學生與課堂的交流發展,增加了課堂中與學生互動的環節。而在互動的過程中,也必然意味著教師要與學生發生交流,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是基于教學發展的,而不應是基于最終的一個成績的,這也是當前教學中需要教師關注到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發展性評價
所謂發展性評價,就是指能夠通過評價對學生產生一些啟發,評價的主體也由最終的一個分數轉而關注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關注到學生的成長。在閱讀教學中運用發展性評價,是尊重學生閱讀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關鍵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到的不僅僅是學生給出的答案,更要關注學生本身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關注學生的態度與方法。
一、發展性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1.尊重評價主體
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發展性評價,需要教師充分尊重評價的主體,尊重學生對閱讀知識的理解。在小學階段,盡管學生對世界的認知,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還尚顯片面,但是在教學中,仍然會有自己獨立的思考,這也正是新課標下需要培養學生具備的能力。在當前教學過程中,實現發展性評價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尊重學生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而教師要輔助、引導、鼓勵學生,而不是課堂的主宰者。在這樣的教學思路之下,學生能夠得到尊重,才能更進一步實現教學工作的開展。
2.鼓勵評價主體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要為學生傳遞鼓勵與支持,引導學生。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已經能夠嘗試積極地構建課題,豐富課堂中師生的交流互動,將更多的主動權、表現機會留給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在課堂中的師生交流就已經含有評價的作用。小學階段學生給出的答案有可能是不完善的,思考的內容也有可能是片面的,當然也有時候學生本身后就沒有自信說出自己的答案。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自己的評價語言,引導學生大膽表達,無論對錯,前提是要說出自己的觀點,分享自己獨立思考的內容。對學生進行鼓勵,是發展性評價的重要環節。
3.寬容評價主體
在教學中,學生給出的答案也許并不完整,甚至是錯誤的,此時教師要嘗試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身處地地尋找原因,進而加以引導,而不是直接指出學生的問題。實現對學生的寬容,能夠引導學生發展,啟發學生共同推進教學工作的完善。在小學階段,尤其是學生開始學習,學生的表達、行動、語言、語音、膽量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此時教師的教學工作需要尊重學生,對學生進行悉心的呵護。例如,當學生回答問題聲音比較小的時候,教師可以嘗試加以引導:“你回答的思路挺清晰的,能不能聲音再大點呢?讓全班同學都聽到你的聲音,老師相信你一定行的。”對學生進行鼓勵與引導,寬容地對待學生出現的問題。
4.對評價主體要投入情感
在教學評價中,教師要將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對學生產生啟發。綜觀我國當前的教學過程,對于學生的評價工作逐漸成為一種固定的模式,形成一些固定的語言,如“你真棒”“回答得真好”等,很多教師將這些口號式的語言作為一種慣性作為表達,學生在長時間地聽取這些內容之后,完全感覺不到驚喜,即使回答的是正確的也不會感到開心,逐漸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評價中投入真情實感,打破固有模式,全面推進教學的發展[1]。
二、發展性評價的具體運用
1.實現評價的多元化
在評價過程中,要嘗試實現評價的多元化,使評價主體多元,吸引學生嘗試進行自我評價、小組互評;實現教師對學生的全面評價,而不是僅僅關注到最終的一個答案或者是結果。在整個多元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到學生的成長,關注到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等,這才是推進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在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邀請家長進入到評價環節中,真正實現課上課下的全面、多元互動[2]。
2.階段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實現階段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的全面結合,最終實現信息技術的全面發展。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日常課堂中學生的表現及評價進行關注與記錄,在積累到一定階段后,教師也可以考查學生是否有所發展進步。直到最終的成長,需要教師關注到學生的整體成績發展,關注到學生一個學期是否有所進步等,做出綜合的衡量,在當前教學發展做出推進[3]。
小學語文閱讀是學生開始接觸語文學習的啟蒙階段,此時不僅要將基本的語文語言知識教給學生,更要鼓勵學生做出閱讀的判斷,尋找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最終實現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給學生更多的關注。實現發展性評價,對傳統教學做出突破,以期為學生的成長做出引導。
參考文獻:
[1]陳國法.淺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言[J].新課程研究,2008,21(11):76-77.
[2]吳美玉.讓評價語言在閱讀教學中充滿張力[J].基礎教育論壇,2015,23(12):65-66.
[3]楊寶山,孫萬福.21世紀課程目標:向后現代主義過渡[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0,16(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