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摘 要:很多演唱者在平時聲樂學習和登臺演唱中會表現出不同的演唱水平,這是由于緊張情緒這一特殊情緒所導致。文章主要分析與探討了演唱者小舞臺演唱緊張情緒的表現,以及如何克服減少演唱者登臺演唱中的這種特殊情緒。
關鍵詞:演唱 小舞臺 緊張情緒
一、緊張情緒的概念與內涵
目前,從心理學角度對緊張情緒的研究較多也較為的深入,此類研究集中于國外的一些研究者研究,他們從多個不同的理論視角進行了概念與內涵的闡述,包括了條件反射理論、人格理論、現象學理論、不確定性理論等。這里簡要的介紹幾個不同理論視角下對緊張情緒概念與內涵的闡述。其中以條件反射理論來解釋緊張情緒的Miltenberger認為,“心理緊張的典型表現是一個人對一種特殊的刺激或刺激環境的害怕。當這種刺激存在時,這個人就會體驗到不愉快的軀體反應,……包括心跳加快、雙手顫抖、肌肉緊張、胃部不適……” Eysenck從人格理論進行的闡述則是認為,緊張情緒是某一類具有的敏感特質,并且這種特質由其自主神經特質決定。Fisher從現象學對緊張情緒的闡述沒有側重對概念的解釋,是從現象學注重的現象成因分析,對緊張情緒的引起的原因進行了歸類,提出了五點主要原因,下面對小舞臺演唱緊張情緒成因的分析,將主要以費舍爾的這種現象學分析為依據。
二、小舞臺演唱緊張情緒的表現形式
第一,顯性生理性表現形式。初登小舞臺的演唱者,由于情緒的波動、緊張,引發的一系列顯性的生理性變化,是極為容易通過觀察者到或演唱者自身的描述進行總結的。通常來說包含了下述生理性指標,如顫抖、呼吸短促、出汗、口干舌燥、心率加快、手腳發冷。這種現象在初登舞臺的歌唱中比較普遍,是一種最容易捕捉到的舞臺演唱緊張情緒表現形式。
第二,隱性的心里與行為表現形式。初登小舞臺的演唱者的緊張情緒除了一些容易觀察與描述出來的生理性表現,另外一些心里或行為上的表現是很難直接的具體描述出來,如登臺演唱出現的恐慌害怕、急躁不安,往往都是通過出汗、顫抖等生理變化間接得到的。一般具有一定聲樂訓練素質的演唱者在舞臺上演唱中,會盡量的壓抑這種情緒,出現一些有失水準的情況有些也與這些比較隱性不清的心里情緒問題密切相關,這類緊張情緒表現并不像生理指標變化那么明顯。還有像是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短時間內的缺失等一些隱性的變化,都可能是演唱者情緒緊張所引發的一些現象。
三、小舞臺演唱緊張情緒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歌唱基本功不足引發心里變化
從Fisher分析情緒緊張誘因的前兩點看,小舞臺的初次或很少登臺的歌唱者,在登上舞臺后,對于他們而言,歌唱的基本功是對個人最重要的事情(若不能演唱則威脅她登臺的存在意義),而若基本功一旦存在著個人不足的情況,就會感覺登陸舞臺變成了一種不可逾越的認知,所以從現象學理論上看這也就產生了情緒緊張的現象。從小舞臺的歌唱者他們之前的學習與鍛煉的時間尚短,聲音技巧的嫻熟度、歌唱呼吸的正確性都還不夠,在登臺后無法嫻熟的運用發聲技巧,感受發聲狀態,就容易造成自控力下降的情況,心理上造成了沖擊,同時也分散了注意力,心里壓力的增加,使得出現了一些緊張情緒。
(二)歌唱表現力不足引發情緒緊張
從Fisher闡述的分析第三點上看,登上舞臺保持良好的狀態就是應該適應舞臺去唱好歌,也就是要在唱歌時既要能嫻熟的運用基本唱功,還要具備一定的舞臺唱歌表現力張力,一旦不能達到這種動機上的平衡就會出現現象學范疇上的情緒緊張。在小舞臺進行演唱時,一些歌唱者基本功的運用基本達到了要求,但是演唱的表現張力并不夠,如眼、手、身、步法等,在演唱時甚至于不知道放在哪里才合適,由此也就造成了情緒緊張現象。
(三)歌唱者的藝術性不夠引發情緒緊張
常言,演唱者是對歌曲的二度創作。從Fisher的最后兩點分析看,小舞臺歌唱者登臺后的演唱,在自我評價是否能夠超過歌曲表演達到一定的水平時,容易造成緊張情緒的產生。從舞臺經驗欠缺的歌唱者,甚至可以說很多歌唱者來看,他們注重更多的是歌唱的基本功,對歌曲藝術性感知、演唱技術與自我情感交相輝映的水平不足,本身歌曲所應承載的不同個人情感也難以表達。在登上舞臺歌唱時,無法徹底的全身心投入個人感情,只是單純的想要唱出歌詞,就會與思維情緒波動上產生不一致,容易造成思維混亂與中斷,導致了最終的情緒緊張。
四、克服小舞臺演唱緊張情緒的對策
上文所述的引發小舞臺演唱緊張情緒產生原因的分析,是結合了現象學的分析結果進行的一些分析探討,實際上由于基本功、表現力這些問題引起的緊張情緒,單純的從技巧訓練或藝術感知角度解決必然需要一個較為長期的訓練過程,所以需要配合性的提出短期內的一些可行的緩解緊張方法(就算“老演員”也會緊張也具有作用),因此本文就小舞臺演唱緊張情緒提出了長期與短期的兩個方面對策。
(一)長期上歌唱者加強基本功、表現訓練及對音樂語言的分析
演唱的基本功與演唱時的表演技巧,這兩點是歌唱者在登臺后歌唱能夠取得成功是兩個基本重要條件,所以對于愛好者尤其是專業的歌唱者來說,加強訓練是毋庸置疑的。而歌唱者的藝術性,即唱歌時與歌曲的共鳴、融合則是需要通過在平時學習中一點點的加深對音樂語言的分析與理解來改善的,因為歌曲中情感和情緒是無法記錄下來的,作曲家留下的樂譜蘊含的這些內容需要個人去仔細分析、揣摩,把握情感的流動,這樣才能夠克服無法融入感情的問題。
(二)短期上歌唱者有必要掌握一些緩解緊張的方法
對于舞臺歌唱經驗不足的歌唱者,除了改善自身唱功技巧等不足外,學習緩解緊張的一些切實方法也是極為必要的,因為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舞臺歌唱者,也是會因為各種因素產生緊張情緒,所以學習了一定的方法,是一種比較直接有效的方式。諸如內部調節,通過訓練靜思的方式改善緊張情緒;外部調節,通過對“依賴于物”即通過某一物的心理依賴調節緊張;還有通過“依賴于人”的一些方式進行調節。
參考文獻:
[1] 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人民藝術出版社,2000
[2] 米頓博格(Miltenberger. R G.). 行為矯正原理與方法[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