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慶 哈剛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信息化的時代已經到來。在這種大背景下,傳統思政教育動力機制也面臨著巨大的調整升級,而空間化發展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方向。必須加強對空間化發展的整體把握,深入探討思政教育動力機制的特點,促進思政教育動力機制的健康有序運行。本文通過探討現階段思政教育機制的不足,引導出思政教育動力機制空間化發展的優勢及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思政教育 動力機制 空間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c)-0211-02
在社會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互聯網已經深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受到互聯網思維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都受到了很大的沖擊,這給思政教育機制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思政教育是一個幫助人進行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過程,傳統的思政教育機制由于存在局限性,已經不適合當代教育的發展,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明確把握思政教育發展中的客觀規律,加快創新調整的步伐,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機制,推動大學生各方面穩定向前發展,提高他們的素質修養,而這也正是現代思政教育動力機制發展應該重點考慮的大問題。
1 傳統思政教育機制的局限性
1.1 地域性
傳統思政教育是利用思想觀念、政治意識和道德規范等對學生進行教化,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養成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這個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引導學生成長為一個順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良好個體,進而能夠在以后更好地融入社會。當前,傳統教育機制在大方向上形成了一個統一系統的體系,但卻忽視了不同地域對思想教育機制的要求,沒有能夠充分根據每個地域的特點來制定相關的教育細節,導致思政教育機制在運行的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不和諧的問題,影響到了思政教育最終的效率和質量[1]。
1.2 滯后性
在當前的社會發展狀態下,傳統思政教育主要是通過課程教育的方式來完成的,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個教材編寫的問題。社會在不斷進步,思政教育的內容也應該隨之進行改變。當前,大部分思政教育課程教材存在很明顯的滯后性,教材上的思政內容陳舊、思想觀念落后,這主要是由于教材更新不及時造成的。另外,一些高校對于思政教育課程不夠重視,在教學時長的設置上明顯不符合教學規律,大部分高校一般只設置了四個課時的思政教育課程,結業的方式也只是簡單的論文形式,很難真正提高學生的思政意識,培養他們與時俱進的思維觀念。
1.3 單一性
傳統思想教育動力機制在運行的過程中,涉及到的最直接的雙方關系就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因此想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須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交互關系。簡單來說,思政教育要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框架下,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促進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然而在社會信息化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變得多樣,一些不良的思想道德很容易就影響到學生的思想體系和行為方式,在這樣的形勢下,傳統的思政教育機制顯然難以應付復雜的教育矛盾,教育的效果也很難保證。另外,在社會化新形勢下,思政教育的主體已經不僅僅是在校的大學生,也包括了具有一定知識修養的社會個體,因此對于思政教育工作者來說,繼續采用傳統的單一的思政教育方式顯然已經過時了。
2 思政教育動力機制空間化發展的優勢分析
2.1 共享性
在思政教育機制運行的過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把收集來的思政知識進行匯總整理,形成豐富的思政教育知識和觀念對受教育者進行教化,這存在一定的指向性和批判性,但通過大眾的積極參與和思維共享,也將給思政教育思想帶來一定層次的思辨性和指正性。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素質修養,僅僅通過思政教育這個方法是遠遠不夠的,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必須通力合作,并在個人發揮自主性的前提下更好地實現最終的教育目的。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思維方式就可能存在很大的差異,而正是思政教育機制的這種共享性,融合了各方各界的思想觀念,使思政教育變得更加科學,也更加易于接受,每個人都可以在其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主觀判斷,從而選擇自己真正能夠吸收消化的思政知識,促進自我的提升。
2.2 無時空限制性
思政教育動力機制有自己特定的教育目標和教育要求,這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是來自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教學資源和知識儲備方面的局限,由于思政教育本身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和地域性,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和教育方法,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發展要求。另一方面,則是來自外界因素的影響,在復雜多變的政治環境和傳統思政教育體系的影響下,大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育的目標,多是采用自己最為拿手也是最穩妥的教育方法,要么一味灌輸,要么抓不住教育重點,使思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但是在思政教育動力機制空間化發展的當今時代,以上的這種限制性因素明顯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改善。在信息化的帶動下,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教育資源被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較為系統科學的教育機制和教學方法,必將推動思政教育更好的發展。
2.3 便捷性
思政教育與大部分課程教育一樣,是一種雙向的教育活動,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需要進行一定的交流與溝通。但在當前的思政教育過程中,大部分教學活動卻沒有能夠很好地踐行這一點,嚴重地影響到了思政教育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在科學技術大發展的今天,思政教育的空間限制在網絡、媒體等載體的作用下被打破,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交流渠道變得多樣化,這使得雙方之間的溝通變得更便捷,也更自由,他們借助網絡這個平臺進行文字、圖片、視頻等方面的交流,將陳舊的面對面交流變得靈活多變,使思政教育能夠有的放矢,這種空間性轉換對于思政教育的雙方來說,都是非常有利的[2]。
3 思政教育動力機制的空間化發展趨勢
3.1 加強平臺構建的空間化設計
思政教育空間化的轉變是建立在良好的空間化平臺基礎上的,必須依托QQ、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搭建一個科學的公眾平臺,或研發出先進的客戶服務終端,在一定區域甚至是全國范圍內形成一種友好的空間聯系,實現信息和知識的交流共享。在新時代背景下,這種新型的溝通交流方式是必要的,也是正確的,它具有很強的傳輸性、輻射性和導向性,能夠跨越不同個體和不同地域,實現雙方之間點對點、點對面的互動交流,對于最大限度實現思政教育的目標來說,具有很重要的積極作用。另外,在空間化平臺的幫助下,還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政教育動力機制的導向服務,有計劃地加強思政教育工作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以獲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3.2 重視思政教育的參與性設計
思政教育作為一種交互性的教育活動,在實施過程中必定涉及到一個參與性和探討性的問題。這種參與互動式的探討,不僅要求結果的合理性,還要求探討過程的科學性,必須形成一個良好的教育氛圍,從而推動思政教育向著深刻、正確、規范的方向發展。在教育的過程中,教育雙方必須全身心投入,積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對于受教育的一方來說,必須在教育的過程中,敢于提出問題并通過自己的思考去解決問題,要在親身體驗中去提高自我的凈化能力和修復能力,增強自己的見識和修養,最大限度實現自我的突破和提升。對于實施教育的一方來說,在思政教育的參與性設計中有著更大的責任,必須轉變改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模式,提高思政教育課程的趣味性,以促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3.3 加快思政教育的創新性設計
在社會各項事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加快思政教育的創新性設計已經成為所有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思政教育的創新性設計不止體現在行為方式上,還體現在內涵的深化上。另外,對于教育知識的引導和服務上,也必須進行調整升級[3]。總體而言,必須達到幾個方面的要求,即要體現對人的重視與尊重;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效應;要注重時代發展與環境變遷的融合;要促進思政教育動力機制的創新發展。思政教育的創新性設計,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新鮮,而是要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各種利害關系,滿足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共同述求,達到一種思想精神上的教化作用。思政教育動力機制的空間化發展,最終就是要實現思政教育的全面性發展,營造其在內容設計、制度建設、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科學性、合理性,最終使思政教育符合社會進步的需要,滿足人們的思想慰藉和道德追求。
4 結語
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巨大發展,對于思政教育動力機制的空間化發展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新形勢下,必須加快轉變傳統的教育思維和行為方式,加強教育形態的靈活性、科學性設置,重視思政教育的空間性、參與性、創新性發展,將思政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搭建良好的資源共享平臺和交流平臺,最大限度實現思政教育動力機制的時代性發展,推動社會整體思想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卜紅兵,魏茜茜.提高思政教育效果的可持續性路徑[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2):1-4.
[2] 徐芳.構建高等學校大思政教育環境的主要對策[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17(1):79-81.
[3] 曹祖明,陳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評價的前提審視[J].理論學刊,2009(9):27-3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