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 蔣立英 于廣華
摘 要:藥學類高職院校作為藥學人才的供給端,長期存在著供給結構失衡,供給質量不高等問題。在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視閾下,藥學類高職院校應精確分析新生職業崗位及崗位能力要求,精準發力,與需求側準確對接;對藥學專業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對藥學專業服務醫藥產業的能力進行提升;對藥學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發展和創新,實現人才的有效供給和精準供給。
關鍵詞:藥學高職院校 職業教育 供給側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b)-0171-02
所謂中藥現代化,就是遵守嚴格的產業規范標準,依靠現代先進的醫藥科技手段,研制出安全、穩定、優質、高效、質量可控的新一代中藥,符合國際醫藥界主流市場標準,并且可以在國內外自由廣泛地流通[1]。藥學高職院校為中藥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大量可用的人才支持是目前中藥產業現代化的發展所迫切需要的。
1 中藥產業現代化客觀上需要藥學高職院校培養相應的專業人才
1.1 需要推進藥學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
用改革的手段推進供給結構調整,提高整個供給結構對變化中的需求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從而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質量,這就是供給側改革的內涵[2]。同樣的,我們著眼于職業教育供給側,將職業教育各要素的作用進行充分發揮,對要素進行優化配置與結構改善,有效地改善供給質量和供給效率,從而實現藥學職業教育與地方醫藥產業的融合,最終達到培養優質創新人才的目標。不僅是醫藥行業企業中長期的人才需求要被關注,藥學類職業教育更要積極進行自身的供給側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改善供給效率,培養出現代醫藥行業企業真正需要的技術人才。
1.2 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成分不清、質量不可控、藥效不明等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至今仍是制約整個中藥產業走出國門的瓶頸問題。因此,無論是發展程度還是產業水平,我國中藥現代化產業都有待提高。當前,供給側改革的深入在中藥產業現代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為醫藥行業改革和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這實現突破,提升水平,關鍵還在于大量可用的技術人才。多年來,藥學高職院校始終是醫藥行業技術人才來源最主要的渠道,將來中藥產業現代化的發展與推進仍然需要藥學高職院校的協同發展。
1.3 藥學高職院校自身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人才培養的結構與質量與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的需求相脫節,有關專業設置明顯滯后于中藥產業結構調整的節奏是當前藥學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普遍現狀。與之相呼應,中藥行業崗位職責要求變化沒有能夠及時地反映到藥學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與要求上來。為了改變現狀,藥學高職院校必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借此實現藥學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2 高職中藥專業人才培養對策(適應中藥產業現代化需求)
2.1 與需求側準確銜接,主要職業崗位及能力要求
在中藥產業現代化的宏觀背景下,筆者通過對江蘇省部分中藥加工企業的調研走訪發現,當前,該行業主要的職業崗位有中藥材購銷崗位、中藥材炮制崗位、中藥生產崗位、中藥質檢崗位、中藥營銷崗位等。對應的職業崗位能力要求要具有中藥材的識別與鑒定能力、炮制設備的使用能力、藥品質量的檢測能力、中藥制藥設備的操作能力、門診常見病的問病薦藥能力等。
對以上職業崗位及能力要求的分析,細化醫藥技能人才在中藥產業現代化背景下被需求的質量和規格,可以與需求側準確銜接,向藥學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改革工作提供相關標準和依據,減少目前醫藥人才市場常見的無效供給的現象[3]。
2.2 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提升專業服務行業的能力
為了培養出市場認可的醫藥技術技能人才,使得行業企業崗位的需求體現在人才培養工作上來,藥學高職院校要切實依照醫藥行業企業的人才培養需求,科學地進行專業設置。
應當適時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遵循整體性、適應性、前瞻性、特色發展、校企合作等原則監控需求端與供給側的對接整合度[4]。一是深入醫藥行業企業開展人才需求崗位調研,依據藥學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加快開設醫藥企業急需的緊缺專業,將人才供需信息與企業共建共享[5]。二是立足于中藥產業現代化發展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建立適應醫藥產業發展的合理專業布局。三是對醫藥行業人才的需求變化積極響應,迅速應對,促進藥學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工作方面對于醫藥行業發展的積極反饋。
2.3 為了加大醫藥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給,需要對醫藥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升級
2.3.1 依托地方經濟發展,抓住醫藥產業結構升級的機遇,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
人才培養質量的決定性因素是人才培養模式,這也是藥學高職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托地方醫藥經濟發展,抓住醫藥產業結構升級的機遇,藥學高職院校必須找準時機,及時地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升級。藥學高職院校可以引入企業、政府等多主體參與辦學,共議人才培養模式,對課程體系進行模式塊調整與改革,從人才市場需求出發,切實提高藥學人才的培養質量[6]。
2.3.2 現代學徒制是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
現代學徒制引入了行業企業與學校合作辦學,共同進行人才培養,招生即招工,由企業的能工巧匠和學校教師共同合作教學,學生具有學徒和學生的雙重身份。為了培養技能過硬、符合市場需求的醫藥人才,藥學類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實踐醫藥現代學徒制,提高人才有效供給。
人才培養方式。由學校、企業等多主體合作進行人才培養。招生即招工是現代學徒制主要特征,要在人才培養工作中充分體現學生的學徒和學生的雙重身份。醫藥企業從招生工作起就參與其中,到教學、實習實踐、就業,每個環節全部參與,充分調動他們的育人積極性。為了保障各方權益,一定要由學徒、學校、企業簽訂協議,避免在人才培養工作中出現問題相互推諉。
課程構建方式。通過對醫藥行業的深入了解和合理預測,掌握其中長期的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的變化,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商議,模塊化開發課程,根據需要靈活取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實訓基地建設。合理利用學校的教學優勢和企業的實訓優勢,按企業員工的實際要求進行教學和培訓,將教學工作與生產一線無縫銜接,為學生提供真實工作場景和氛圍,以便培養出動手能力強,實踐技能過硬的人才。
教學實施。在企業崗位的真實工作場景和氛圍中,讓學生感受企業員工的工作要求,鍛造出真正符合醫藥企業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提高人才的有效供給。
質量監控。根據企業工作實際要求,學校對學生培養的總體要求,由學校、企業、行指委等主體合作參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構建多元評價體系,多角度多層次嚴格對人才培養質量進行把關。
師資培養。醫藥人才市場需要一支動手能力強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這就必須先行培養出一批兼具工匠能力和教師素養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這支隊伍的形成需要校企雙方共同合作,各自出人、出力,研究用人機制和考核方案,充分調動工程師和教師在人才培養工作上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王志強,楊澤.中藥現代化與GMP[J].中草藥,2009(3):55-57.
[2] 黃文偉,李海東.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制度安排與政策設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10-14.
[3] 胡冬艷,孫靜華.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視角下建設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5):55-57.
[4] 王建華,張建平.高職院校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建設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4(12):55-57.
[5] 陳麗婷.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辨與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0):82-85.
[6] 劉洪一.供給側改革:高職教育如何入手[N].光明日報,201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