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蘭
【關鍵詞】 師生關系;民主;平等;寬容;理解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8—0039—01
在學校里,教師是學生最親近最尊敬的人,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教師往往成為學生最直接的榜樣。教師健康、美好的人格,會像一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且這種影響深刻而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在實踐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即是教育的關鍵,也是工作的難點。實現教師課堂教學的高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和師生關系的狀況。師生關系和諧、融洽則班級興、學業成、發展快、人格全。那么,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呢?
一、做一個學生喜歡的有威望的教師
現代社會對教師人格的評價標準是非常高的。首先是“真誠”。教育學生不是演戲,決不能搞“雙重人格”。德才分離、言行相悖、大節謹慎而不拘小節、聰明過人而舉止輕浮等等,對于一個希望成為優秀教師的人來說,都是應當盡量避免的。只有真正發自內心、表里一致、言行一致的良好品德才能在學生身上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使他們受到感染和熏陶,引起他們的共鳴和仿效。其次是“嚴格”。學生對教師特有的期望和依戀,往往使他們在觀察教師時產生一種“放大效應”,教師的一件小小善舉,會使他們感到無比的欣喜;教師的一點小小的瑕疵,則會使他們產生莫大的失望。教師的一舉一動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
對教師個性特征的要求是:胸懷寬闊、作風民主、熱情開朗、耐心細致、沉著冷靜、真誠坦率等等,教師具有這些良好的個性特征,不僅有利于與學生溝通,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贏得學生的信任,并且對學生個性發展和以后的成長,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此外,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和期望值,對學生的影響也很大。多年的實踐表明,學生喜歡和關心愛護他們、鼓勵他們進步、滿足他們求知欲、尊重他們的情感并能與他們平等相處的教師溝通。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1. 熱愛學生。熱愛學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學活動是一種伴隨著師生情感交流的認知活動。一個真誠熱愛學生的教師也會得到學生的敬愛和信賴,而且學生還會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他所教的學科上去;反過來教師又會因為學生的敬愛和信賴而更加愛學生,更傾心于教育教學工作,更刻苦地摸索和創新教育教學的方法和藝術。師生間這種不斷深化的誠摯互愛的美好感情,能使師生共同戰勝教學上的困難,共同品嘗成功的喜悅。正如古人所云:“親其師,信其道。”熱愛學生包含極為豐富的內容,如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寄予期望、對學生有寬容之心。
2. 經常關注學生。關注學生最好的方式是常常與學生進行個別交談,提供與每個學生真誠面對的機會。交談的內容不一定局限于學校的功課和行為表現方面。如,可以問問學生有什么興趣愛好,節假日有什么計劃和打算,對什么學科或學習活動最有興趣等等。
3. 改進評價方式。教學評價不當,否定評價過多,用分數卡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是造成師生情感障礙的重要原因。對學生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他們更好發展,因此通過評價要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鼓勵他們不斷進步。評價要全面客觀,評價要以鼓勵為主,評價要有發展性。作為教師要做到寬以待人,以教育為己任,以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為目的,要有長遠的目光,要為學生的未來負責,要能夠寬容學生的過失和錯誤,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要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要善于用“學生的頭腦”、“學生的眼光”去理解他們所犯的錯誤。要在寬容和理解中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真愛,從內心深處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4. 創造親密的交往機會。當學生最需要愛護、理解、鼓勵、安慰和引導的時候,也是師生情感溝通的最佳時機。一般來說,當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大的起伏,當學生的日常行為有顯著變化,當學生身體有病,當學生父母外出,當學生家中有較大的事件,如建房、喬遷、父母離異等,都是與學生溝通的最佳時機。另外,還可以通過給學生寫信或寫便條、書面交談、積極參與學生喜歡的活動,制作生日卡送給學生表示祝福等方式,與學生親密交往溝通,也是一種建立師生關系和諧關系的最佳辦法。
總之,在新時期,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取決于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專業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的提高上,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心、尊重、信任與理解上,取決于學生發揮自身的主體能動性、尊敬、理解、信任教師上,同時還取決于家長與學校達成共識,形成教育活力上。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