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智
摘 要:歷史地圖與課文相輔相成,是初中歷史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教師提供了直觀形象的感受,同時又給了學生場域性的史實認識,不僅激發了學生學史的興趣,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用極大。
關鍵詞:歷史地圖;歷史教學;學生
歷史地圖作為歷史教材的一種補充形式,現今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得越來越多了。其在歷史教材中所占比重較大,幾乎囊括于教材的每一篇課文,由此不難發現現行教材對于學生解讀歷史地圖的能力要求是比較高的;再者縱觀各地的中、高考,歷史地圖作為材料出現極為頻繁,由此可見對于歷史地圖的考查更是考綱規定考點中的重中之重。
在平時的教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時常忽視對于歷史地圖的解讀,僅憑一時興趣一帶而過,缺少鉆研歷史地圖的精神,用于歷史地圖學習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個別老師也不重視這一問
題,照本宣科,缺少對于歷史地圖講解,因而學生解讀歷史地圖的能力是比較差的,此類題目的得分也是比較低的。鑒于此,筆者希望重點闡述歷史地圖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以此來引起廣大師生的重視,從而提高學生觀察、思考、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一、有效運用歷史地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因學生不成熟的特點,其看起史料猶如嚼蠟,枯燥乏味,有的學生一看文言材料就犯暈,根本提不起學習的興趣。然而,歷史地圖來得更加直觀生動,結合現在多媒體手段更是可以再現當時的場域。如講述張騫通西域時,傳統教學是羅列材料加之歷史地圖一帶而過,學生因對中國地圖的不了解必然印象不深;而今通過多媒體技術在歷史地圖上動態展現,讓“張騫”再走一回出使西域之路,結合教師導游式的講解,聯系當今“一帶一路”的熱點,給學生別樣的空間感、地域感與時代感,促進其感性認識,這利于史實的再現。歷史地圖直觀明了展現歷史事件發生、發展時所處的地理位置、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
二、有效運用歷史地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識記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
眾所周知,史地是不分家的。古代史的學習與歷史地圖聯系猶多。因古地名與現地名不一致,又因年代較遠,學生經歷有限,對于古地名、國名的記憶是難之又難,不是記不住,就是容易混淆。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缺乏空間概念,對地理位置、地形、自然環境等缺乏了解,從而影響了學習的效果。如果適當運用歷史地圖,使其形象化,就會克服這一障礙。如在講述戰國七雄這一知識點時,為使學生能夠長時記住戰國七雄的名稱及所處位置,教師在借助歷史地圖,展示各國所處方位時,可編句順口溜:“面對地圖看,北燕南楚,西秦東齊,中上至下是趙魏韓。”又如為使學生將《南京條約》中五個通商口岸了然于胸,依據歷史地圖重點講述廣州至上海的方位變化,并根據從下至上的原則縮編為“廣廈福寧上”這一短句。這樣,學生通過對于歷史地圖的學習,掌握了知識點,明確了空間方位。
三、有效運用歷史地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對能力較高的學生來說,了解史實外,培養創造性思維亦是重點。而深入研究課本中典型的歷史地圖,就能激發學生的靈感,培養其創造性思維和能力。如在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示意圖》時,單就教師的講解,學生對長征所經地名的先后順序會比較模糊,甚至會混淆。對此,教師可在解讀完之后,讓學生把重要地名在紙上羅列出來,然后加以聯想,用一個類似的圖形來形容。學生可各抒己見,也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答案,如像“C”形,像“月牙”形,像“L”形等,這都是有一定說服力的。又如講解秦朝的疆域時,可以用“+”字坐標軸式對秦朝疆域進行形象描述;再如解讀清朝的疆域時,可以用“*”字形坐標軸式加以形象化。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只要善于挖掘,注意史地結合,就能使學生易于學,樂于學,從而培養其創造性思維。
四、有效運用歷史地圖,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正如《資治通鑒》所言“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確實,學習歷史就是要從以往的得失中學習經驗為今所用。除此之外,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了解輝煌的中華民族,從而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亦是我們不同忽視的。如在講述《鄭和下西洋》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將《鄭和七下西洋路線》示意圖和《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作一比較,使學生明確: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雖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但鄭和下西洋在時間上比西方航海家早半個多世紀,航海的規模比西方航海家大,而航程之遠、到達地區和國家之多,都是他們無法比擬的。鄭和率領的船隊遠渡重洋,克服重重磨難,表現了我國人民高超的航海技術和英勇無畏的精神,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通過這兩幅歷史地圖的對比,自然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優越感。
綜上所述,歷史地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歷史地圖不僅能激發學生學史的興趣,而且還利于學生形成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培養創造性思維。教師借助于歷史地圖的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解讀觀察地圖的能力,更能使學生長時間記住基礎史實。這樣,教師既能完成掌握歷史知識、培養能力和思想教育的三項教學任務,又能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參考文獻:
[1]李峻.閱讀與寫作:提升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3).
[2]張玉梅.淺談歷史地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3(21).
[3]李彥卿.歷史地圖在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