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完滿交
摘 要: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從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入手,針對如何把握寫作的重點、如何克服寫作的懈怠情緒等問題,重點闡述了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怎樣通過日記的寫作,靈活有趣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值得大家借鑒。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學;日記寫作;能力培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然而,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缺乏基本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導致他們在面對寫作時猶如老虎吃天,無從下手。因此,鼓勵學生寫日記,并將其貫穿到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每日所做過的事、見過的人、用過的物和各種感受經驗教訓記下來,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培養興趣,勤于練筆
寫作興趣的培養,不外乎如下兩種原因:①自發性的,也就是孩子天生就對寫作有較強的喜好,這是一種客觀性的行為;②后天培養的,也就是說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并提供一定的教育指導,使他們逐步培養起對寫作的興趣。
第一,善于比喻。也就是說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打比方。小學低年級的兒童的心理具有奇特的“擬人化”,在他們眼中,一切事物都具有人的心理和行為。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要把握住孩子這一奇特心理,巧妙地運用形象化思維來進行表達。因此,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一些花草、小動物擬人化引導學生通過日記的形式,把他們想說的話寫出來。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如果能巧妙運用幽默生動的課堂語言,不僅可以讓學生心生仰慕,還能誘發學生對日記寫作的興趣。
第二,善于提問。問題是意識產生的基礎條件,教師必須善于提出問題,并準確地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以問題為主線,引領學生把他們想說的話用文字表述出來。例如,在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的看圖寫話中,圖畫所呈現的是“雨中,一位大哥哥背著一位小妹妹,小妹妹手中舉著一把傘。”此時,教師就可以先提問學生圖中的男生、女生是什么身份?并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讓孩子們用大哥哥或者小妹妹的身份來訴說圖中的故事,并將小故事寫到日記本上,從而訓練了學生多維觀察和表達的能力。
二、把握整體,找準要點
小學低年級的日記寫作所體現出來的“整體”主要指如下兩個方面:①日記寫作訓練不能夠脫離作文訓練目的而孤立存在,必須經歷一個由低到高、由簡入繁的過程;②日記寫作要包括工具、材料、心理和情感要素,要把上述四要素看成一個協調有序的整體。
1.工具要素:字、詞、句、篇、章、法都屬于工具范疇。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應側重訓練他們的字詞句能力,也就是說要先讓他們從寫一句完整的話開始,逐步讓他們會寫一小段話。當然,在日記寫作中,要逐步教會學生一些簡單的語法和邏輯,這樣才能不斷規范學生的寫作。
2.材料要素:低年級的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脫離傳統語文課堂的束縛,把封閉的課堂變為開放式的課堂,讓學生直接參與到生活中,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讓他們在觀察中思考,并把這些觀察到的內容寫到日記中去。
3.心理因素:由于低年級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如何造句,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他們拋棄羞怯和恐懼心理,放大膽子,看到什么就說什么,想到什么就寫什么。
4.作文情感:在講授完心情、情感相關的詞匯后,教師可針對開心、高興、喜歡等詞匯,布置日記寫作小任務,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詞匯,在日記中寫出幾句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抑制懈怠,培養情感
懈怠是最大的天敵。教師應該明白,單純地依賴興趣并不足以讓學生寫好日記,還必須讓他們持之以恒地維持這種興趣。期間,教師可以利用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的愛好,給他們講述一些刻苦學習,最終取得成就的小故事;還可以從身邊的現象尋找契機,用一些學生刻苦學習的事跡來強化大家的意志品質,只有大家都具備了一定的意志品質,才能克服惰性,培養出寫日記的良好習慣。
譬如說,學習《松鼠日記》這一篇課文時,就可以借“松鼠也會寫日記”這一主線,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探索松鼠在日記中寫了哪些內容。在課文解析結束后,教師就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用投影展示學生的日記,并進行交流評價。當然,教師在評價日記時,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極小的亮點都要予以肯定。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中獲得愉悅感,取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切忌采用生搬硬套的教學方式,要迎合低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和行為方式,結合語文課程教學的屬性特點,將其貫穿到學生的日記寫作能力中,讓語文學習不再枯燥乏味,讓孩子享受搖曳多姿的寫作樂趣,為他們以后學好語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賴曉芬.多措并舉 提高興趣[J].新課程導學,2017(14).
[2]周富蘭.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課堂管理之我見[J].新校園(閱讀),2017(1).
[3]祖貫金.提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效果的方法[J].中華少年,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