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涵
摘 要 會計電算化是二十一世紀會計的發展趨勢之一,是信息技術與會計理論的融合應用。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會計電算化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是會計電算化在應用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本文從人員、技術、制度三個方面對此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 會計電算化;信息安全;會計制度
二十一世紀是第三次技術革命的發展和繁榮時期,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則是計算機技術。計算機技術逐漸滲入人們的工作生活。同時,它也和各個領域結合,大幅度地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在會計領域,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管理科學和會計科學一起形成了會計電算化。會計電算化是指以電子計算機為主體的信息技以電子計算機為主體的信息技術在會計工作的應用,具體而言,就是利用會計軟件,指揮在各種計算機設備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難完成的會計工作過程。
會計電算化使得傳統的手工做賬模式被取代。通過計算機技術,會計電算化極大地減輕了會計人員的工作量、降低了他們的工作強度。同時,計算機的準確與快速提升了財務信息的準確性與及時性,使得財務數據能夠在短時間內準確地送出來。工作效率與工作強度的改變也促使著會計的職能重點發生著轉變。傳統會計需求在逐步的減少,會計職能更加偏向于監督與管理。會計不再只是單單提供信息的工具,它會成為管理決策的一部分。會計人員從簡單的提供信息轉變為利用會計信息來參與管理決策。這也是財務會計走向管理會計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會計電算化帶來的也是對會計信息要求的轉變。會計信息在過去一直反映過去的歷史信息。會計電算化促使會計信息從反映變成預測的重點變化。
我國會計電算化起步相對較晚。會計電算化概念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被提出,并開始試點實施。直到今天,會計電算化已經在我國發展了三十年。在不斷普及與發展的過程中,會計電算化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一、會計電算化存在的問題
1.人員綜合素質水平不高
一些企業中,由于缺少對會計電算化的了解,部分領導和財務人員并沒有充分的發揮會計電算化的作用,還是采用半人工的方式進行手工做賬。部分領導人員也由于缺乏對會計電算化的了解從而減少使用會計電算化,影響了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和發展。
綜合素質不高也體現在專業能力上。財務部門往往被認為是重要但要求較低的部門,這也成為了許多關系人員的落腳地。財務部門人員專業能力使得會計電算化并不能很好的實施。除此之外,會計電算化要求的是會計和計算機結合的復合型人才。但這類人才還處于稀缺的狀態。企業中會計人員的計算機應用素質不高,而計算機人員又缺乏相應的會計知識。兩者難以很好地溝通和融合。這會為會計人員帶來一定的操作風險。部分會計人員由于不熟悉電算化的軟件、硬件以及處理系統,可能會造成會計資料輸入和處理過程中失誤的產生。除此之外,會計人員也可能并未利用會計電算化為會計預測和管理帶來的便利,其作用沒有充分發揮。計算機人員缺乏會計專業知識會導致其設計的系統具有一定的缺陷或是不符合會計處理的實用性與可操作性。
2.財務數據存儲和安全性風險
財務數據對于企業來說至關重要,里面包括企業的重要利潤數據和資產歷史資料,因此它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對企業來說十分重要。在會計電算化中財務數據一般被放置于光盤、硬盤等存儲設備中。存儲在其中的文件只有在輔助一定的設備時才能被讀取。但是這樣的儲存方式存在著容易被刪除、修改和拷貝的風險。并且一旦存儲設備發生問題,里面的會計資料可能會發生丟失。
除以上的風險之外,財務信息的安全性也難以保障。計算機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的應用增加了財務信息的便捷程度和共享程度,但同時也增加了財務信息泄漏的風險。內部工作人員無意或有意地操縱,可能會導致這些數據輕易地被競爭對手獲取。相對于紙質資料,這些數據更加便于截獲。在網絡上,一些惡意的木馬程序和黑客也對財務數據的安全性帶來一定的困擾。會計電算化系統可能受到惡意的攻擊。
3.會計電算化制度和標準缺失
我國會計電算化起步較晚,目前并沒有一套合適的規章制度來確認系統的規范以及使用過程中的操作行為準則。我國財政部應對會計電算化先后頒布了多項法規,例如《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等。但是這些法規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僅僅對電算化工作人員做出規范,并未對軟件系統和整個工作做出具體要求。這對電算化會計來說遠遠不夠。標準的制定總是落后于新事物的出現,電算化會計只有在一定的標準下才能更好地推廣。
標準的缺失同樣會影響到會計監管的問題。會計電算化缺乏標準會增加審計風險,其中復雜的情況會影響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這也為部分單位進行會計舞弊提供了操縱機會。
二、改進會計電算化問題的對策
1.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才
會計電算化的普及推廣需要增加人們對會計電算化的了解。對于財務人員,普及不僅僅限于現有簡單的操作流程,同時,需要更對更深層次的系統運行的過程和原理進行了解,以規避由于操作不當帶來的風險。這樣也可以讓財務人員更好的利用會計電算化對管理和預測帶來的便利。對于計算機軟件開發人員,需要增強其會計方面的專業知識。軟件系統不僅僅是一次完成。它還需要進一步地針對用戶的需求進行不斷的修改。計算機技術人員需要了解會計準則、會計操作方法以及公司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2.制定完善的安全控制措施
降低財務數據泄漏的風險不僅僅在于計算機技術的先進程度。會計電算化系統的開發商需要進一步的提高軟件系統地安全性。除此之外,企業在操作的過程中也需要對財務數據安全性制定良好的控制制度。企業需要建立包括授權、職責分離、信息處理在內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相關人員的操作。避免因為人員操作不當或者惡意操縱導致的財務數據的泄漏行為。
3.制定國際化會計電算化標準
我國會計電算化起步較晚造成了相關方面經驗和制度的缺失。因此,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對其進行規范和完善。只有建立了一定的標準,會計電算化才會長遠蓬勃發展。會計電算化的規則可以由國家聯合行業一同制定,會計行業、計算機行業和財政部可以共同對會計電算化的標準進行研討并發布。這樣將技術實現和準則要求相結合,也可以達到各方需求平衡。除此之外,會計電算化制度也需要參考借鑒國外的準則規定。企業處于經濟全球化的大時代背景之中,在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政策之下,與國際接軌更有利于其長遠的發展,這也是許多企業的需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