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詩獻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是入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毙W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迅速的計算能力,這對進一步學習和今后參加生產勞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為數與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學知識,所以它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要目的之一。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5-0110-01
傳統的小學計算教學常常通過機械重復、大量題目的訓練,只重視計算的結果,不重視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和計算方法的概括。新課改以來,在計算教學中存在一些教師過分強調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教師沒有起到很好的主導作用。40分鐘的課堂教學經常都是你說我說,而減少了很多必要的練習,結果有不少學生對算理并不理解,結果計算錯誤率偏高了,不少學生的計算速度也大大降低,這顯然不是新課程改革的本意。那么計算教學應該如何做才能扎實而不失靈活,我們一線教師又應該如何做才能克服計算教學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從而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呢?
1.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
玻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大膽放手,引導學生帶著研究的態度自主探素,主動地獲取知識。
2.積極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
數學情境創設是指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出來,讓學生產生認知知沖突,進行探索,將實際問題逐步抽象成數學問題。
2.1 創設的情境要與學生的已有生活緊密結合。我認為在計算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還是需要的,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創設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貼近學生生活,以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情境中自主感受新知。這樣的設計,讓計算課開端去掉“固爍和乏味”,增加“生生動和趣味”,把教學情境與教學內容緊密地結合起來,把復習舊知與引入新課有機結合,為開展新課莫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七的乘法》中老師提出:每只七星蟲殼上都有7個黑點、你在生活中發現哪里還有“七”?學生討論后得出:七彩虹,七巧板、一星期有7天等等。學習了7的乘法口訣之后,老師指導學生用小故事記憶:孫悟空在煉丹爐里待了“七七四十九天”,不管“三七二十一”等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既有趣味性,又有實用性,加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2 創設的情境要便于學生探索、理解計算算理。創設情境不能只圖表面上的熱鬧、新奇,拘泥于過多的非數學信息,也不能擾和弱化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數學思維的發展。情境創設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創設情景時要便于學生探索計算的方法,理解算理。比如在教學一年級第一學期的“進位加法”9+5=時可以創設小猴買桃子的情境,盒子有10個格子,里面有9個桃子,外面有5個桃子,算算一共有幾個。這樣的情境便于學生通過操作作來探索計算的方法,盒子里的十個格子讓學生容易想到先滿十,再加四個的方法。如果把這個情境里有格子的盒子換成籃子,效果就會相差很多。創設情境重要的是為計算教學服務,千萬不可為創設而創設。
3.合理利用教材中的主題圖
主題圖的創設與情景創設一樣是新課改帶給計算教學的生機,它改變了傳統計算教學的枯燥、乏味,使計算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但是主題圖的豐富多彩也要我們教師理性思考、合理引導,否則就會失去實際意義。我認為,計算教學需要根據主題圖創設情景,更要合理使用教材中的主題圖。如:一年級第二學期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二)中有這樣一個主題圖:蛋盒中有27個蛋,母雞又生了5個蛋,現在一共有幾個蛋?從母雞生蛋這個現實生活中提取學習材料,借助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在設計情景時,意在讓學生通過收集盒裝的雞蛋只數和散裝的雞蛋只數這些相關的數學信算引出學習的計算內容。提出問題后重點解決27+5是怎么計算的,如先算7+5=12,再算20+12=32,或27+3=30,再算30+2=32等,即重點研究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理和算法。
4.有效促進學生感悟算
“算理”,顧名思義是指計算的方法與原理。傳統教學的計算教學只注重計算結果忽視算理的推導,學生的學習只停留在算對、算快的層面上。而課改初期的計算教學轉到了另一個極端,十分重視你是怎么算的,還可以怎樣算,而缺少計算方法的提煉,導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實,學生計算技能不夠熟練。那么尋求算理與算法的平點成了計算教學理性回歸的關鍵。要使學生會算,首先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也就是加強計算法則及算理的理解,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正所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卑阉憷砼c算法融為一體,真正達到理解算理促進算法,最終形成口算技。
5.提倡算算法多樣化、最優化
我認為,提們算法多樣化,應該從“多樣化”和“最優化”兩個層面來理解。所謂“多樣化”是指“群體的多樣化”,是學生不同個性和不同思維結果的現。所以在引發學生進行多樣化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有更多的尊重和鼓勵。而“優化”是指“個體的優化”,它是在多種方法的比較中所產生的相對性。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交流、評價、體驗,在感知不同方法中,以“尊重、接納、欣賞”召喚孩子的思維創新,讓學生在多樣化的交流整合中,選擇適合自已的方法,實現算法的多樣化和最優化。
總而言之,“數學是一種文化,又是一種技藝。”計算課教學,是新時期教學研討的“舊”題“新”做,只要我們更新理念,大照改革嘗試,使計算教學在算理、算法,技能這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實有效、尊重學生個性發質的理性計算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