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瑩
摘要:將實際與教學相結合,讓學生走入生活中去,作文的運用在于各個方面,比如寫一個尋人啟事,招工廣告等,也可以與活動相聯合。比如劇本或者話劇。語文教學仍然是一個弱勢環節,我們需要進行不斷地摸索和開發才能得到發展,這需要每一個師生一起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行。
關鍵詞:語文教學;初中;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
隨著改革開放,國家日益富強,農村教育更為引起了重視,其中有關系重大的作文教學。我們要加強文體的訓練,豐富學習生活,作為老師的就應該讓學生掌握各種文體,學習多種知識。學生掌握的文體全面了,才能夠應對各種寫作問題。
1 針對初中教學的重要性
從前讀過一本書,是關于法國作家雨果的傳紀,書里面有一段話,大致意思是作家雨果從小深受其貴族母親的皇家思想的影響,但是雨果的父親是一位共和軍人,然后男孩在小時候受母親影響多一些,但成年后就會以父親的影響而感動驕傲。這說起來有些不能理解,但我想說的就是我從這段文字中,所能感到的而理解的,就是人的一生從母親孕育而生,受母親的乳汁哺育,在母親的柔和中成長,那時候我們剛從母親的身體里出來,本能使我們更貼近母親。這是我們對母親的依賴,感恩和親昵。與母親心靈的溝通還有肢體簡單的互動都是我們在初到這個世界時獲得的信息與成長。這是我們第一個成長,等到長大一些,到我們青少年時,我們是血氣方剛的少年,面對的是不同于母親懷抱的社會。這就需要我們的父親來幫助我們,父親可以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分享給我們豐富的社會經歷。這是一種大氣寬廣的愛。而我們為什么要著重初中的教育呢?就因為初中生是出于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孩子是充滿了可塑性,好奇心和探索力的。中學生想要更好的走入社會,就要把握好第二階段的成長。那我們學校的義務在于教人,我們幫助孩子,教育孩子。只有把這兩階段都踏實得走過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未來的學業和生活中去。[1]
初中教育的培育是孩子的一生成長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階段,孩子的思維,性格都在這個階段初步成型。很多孩子都是在初中時期發現自己的優點,并打下良好的基礎的。所以初中教學的好壞,可以說是直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的。
2 教師在其中要扮演的角色
隨著新課改的實行,課堂中越來越強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但老師在其中的教學積極性也日益強調和形成。這其中的關系還是在互相發展與磨合中,人們都認為批改作業還有糾正作文內容應該是教師來做,這是教師的權利,也是教師的義務。如果語文老師不去批改作文就是對職業的不尊重。甚至這些人不考慮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進步,硬性要求教師認真批改作文。但實際上,一個班的作文量還有一個班的作業量都由一個老師來承擔,我想在這中條件下批改作文是超負荷的,是很難達到精標準的。于是教師是處于很被動的狀態,達不到最好,但不做的話就是最差。特別是我們農村教師資源本來就少,也許一位老師"身兼數職"每一科都會留一些作業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那再去認真批改作文這種高耗能低效率的事情,就有些力不從心了。[2]
3 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意義
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國家,是一個具有詩人情懷的文化之都。在語文的教學中運用古詩是最容易的,古詩也可以導入運用起來。可以再任何的需要下運用古詩,或者課堂小結或總結的時候運用,這是對學生的一種情懷的精神的教育。傳統文化最突出的還有文言文教育,文言文中蘊涵并體現了中國的傳統信息還有藝術。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完美的教授文言文,可以鼓勵學生從古代文學到古代文人思想的認知和理解,做到古為今用,做到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真正的繼承我國古人優秀的思想,是悠久的歷史文明大放光彩。[3]
4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寫作文開始產生興趣,寫作文將不會是一種負擔,而是上進的象征。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之下,讓他們抱有興趣的去讀書寫作文,是初中生作文教學的第一步。
那么該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大部分學生在面對作文無助的時候,都是因為他們覺得沒有內容要寫,沒有主題和思路,干巴巴的難以具體。還有的也許是因為他們對周圍的事物缺少觀察和認識,缺乏想象力。這就很難在已有的學習基礎上有創新,去寫作文。很多學生連作文開頭都難,這就需要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要他們在利用課本的基礎上有創新的思維。正確的指導學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4][5]
5 初中語文教學對傳統文化的弘揚的重要性
教育學生,要從小做起,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是有待我們積極地去探索挖掘的寶藏。我們要讓孩子在最好的年紀來學習傳統文學,更為貼近的去認知和學習。學習待人處事要有禮,為人要正直。這都是正處于青少年時期的中學生應該懂得的道理。我們對于語文教學要采取開放式,努力開展語文學習的渠道讓書中的內容和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不光做學習的文化知識的消費者,更要學以致用,做文化的創造者。
6 結束語
中華文化的發展的弘揚,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中國子民。我們學生的發展和教育離不開語文教師的培養,初中生是一個從孩子到成年人的過渡期,是一個重要的時候,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師要嚴格遵守教師守則,積極地教育孩子,教與孩子正確的知識和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精神需要每一個中國人的關注和努力。
參考文獻:
[1]俞建軍.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讀書文摘,2016(13).
[2]楊宏英.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4):34-35.
[3]蔣學芳.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傳承[J].考試周刊,2016(98):30-30.
[4]謝家剛.淺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傳承[J].教育,2015(41):24-24.
[5]張瓊.淺談傳統文化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