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葆
摘要: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職工群眾文化具有功利性、覆蓋性、效應性等諸多特點。為使職工群眾享受文化帶來的福利,還應積極有效地組織開展群文活動,不斷創新職工群眾文化形式,以豐富職工文化生活,提升其文化水平。本文結合新時期職工群眾文化創新的必要性,就職工群眾文化的創新形式進行了探討,以便為職工群眾文化的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關鍵詞:職工;群眾文化;創新形式
正如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到的:“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與方式方法”,“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作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職工群眾文化的開展不僅有利于加快工會工作的創新,還有助于調動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
一、新時期創新職工群眾文化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一)創新職工群眾文化工作是新時期發展的需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國民經濟已然步入了轉型期,群眾物質與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升,并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但作為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較經濟發展仍相對滯后,特別是職工群眾文化與新時期發展的要求仍相距甚遠。就企業工會的職工群眾文化工作而言,文化活動陣地不斷減少、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單一,已經難以適應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加快創新職工群眾文化形式刻不容緩。
(二)創新職工群眾文化工作是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需要
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職工群眾文化理應跟上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步伐。但就當前多數企業而言,職工群眾文化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阻礙了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因此,企業工會還應立足于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承擔起創新職工群眾文化工作的新使命,賦予職工群眾文化鮮明的時代特色與豐富的內涵,充分發揮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三)創新職工群眾文化工作是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滿足職工的合理需求,方可最大程度地激發職工的工作動力,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職工的需求不僅涉及到物質層面,還涉及精神需求,通過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生活,為職工營造一個和諧、愉悅的氛圍。為此,還需加快職工群眾文化形式創新,通過群文活動匯聚企業新合力,提升企業知名度,促進企業的現代化發展。
二、新時期職工群眾文化的創新形式
職工群眾文化的本質是文化,為了實現以文化人的目的,還需積極創新職工群眾文化形式,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主題鮮明,實現以文化人
在組織職工群眾文化活動過程中,應確保群眾文化主題鮮明,真正實現以文化人、潤物無聲之效。應積極探索職工文化建設長效機制,堅持工會引導、協會承辦、職工自主、小型多樣的工作思路,形成特色鮮明的職工文化品牌,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開展職工群眾文化工作中,應秉持“為職工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基本方針,突出職工群眾文化的特點,突出職工群眾文化的服務重點。一方面,通過文化活動,積極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路線與政策,普及科技文化知識,提升職工精神境界;另一方面,通過開展有益身心、健康向上的文化體育娛樂活動,積極倡導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抵御庸俗、低劣等精神產品的侵蝕;此外,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為廣大職工群眾提供展示的舞臺,使其充分發展自身個性與才能,增進知識、技能與健康。
(二)思想深刻,實現寓教于樂
應充分發揮職工群眾文化的思想教育功效,以勞模、先進職工等優秀分子的思想為核心,形成完善的企業職工思想體系。職工群眾文化活動,本質是一系列娛樂活動,是緊密圍繞先進職工所創作的書冊、影視作品、新聞報道等文娛活動,是為豐富廣大職工業余文化生活、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藝術活動。但職工群眾文化活動應避免為了娛樂而娛樂,應突出文化活動的思想性、教育性,反映先進的職工群眾文化,展示優秀的職工群眾文化,否則,就難以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也無法滿足黨和國家關于文藝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在職工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應深刻領會先進職工群眾文化的內涵、特點與要領,避免產生思想誤區,應將先進職工群眾文化的思想性、教育性置于首位,真正實現寓教于樂,達到宣傳、娛樂、教育與提升等多重功效。
(三)源于生活,拓展藝術形式
職工群眾文化應展現廣大職工真實的生活、工作狀態。因此,在創新職工群眾文化工作中,應注重從生活尋起,突出藝術形式,全面服務職工的生活與工作,傳達職工心底的呼聲。一方面,應豐富職工群眾文化的藝術形式;另一方面,應保障職工群眾文體活動的文化性,實現文化、藝術的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以此豐富職工群眾文化的內涵,拓寬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面包要有,詩與遠方也要有。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廣大職工群眾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的需求日趨增多,還需積極舉辦職工文化藝術節、體育節,創作職工文化相關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緊緊抓住先進職工文化這一主題不放松。
(四)宣傳到位,弘揚正能量
一方面,應積極發揮工會的宣傳教育功能,加快職工群眾文化的思想建設。各級工會應積極運用自身優勢,加強職工思政教育與科學文化教育,宣傳黨和群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頌揚工農群眾在國家建設與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主力軍作用。通過職工群眾文化活動,著力提升職工業務技能與個人修養。另一方面,積極宣揚勞模精神,為職工提供思想模板與行為標桿,激勵廣大職工群眾自發學習,自覺弘揚正能量,促進職工群眾文化建設。
三、結語
一言以蔽之,職工群眾文化具有公益性,因而在組織職工群眾文化活動時,應爭取多方參與與支持,可與當地各種團體、協會、單位等加強聯系,爭取其支持,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構建起廣大職工全面參與的群眾文化體系,以此助推公共文化體系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參考文獻:
[1]常征.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不斷滿足職工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14):102-103.
[2]喬東,李海燕.職工文化管理推動工會工作創新探析[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8,32(02):8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