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思政是高等教育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選擇,專業課程思政是最關鍵也是最難解決的內容,其難點在于二者的有效銜接和自然融合。因此,本文以社會保障學這一專業課為例,將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運用到社會保障學的實踐教學中,旨在探索和挖掘社會保障學課程中的育人元素,構建“思政味道”的社會保障學教學體系,為新疆高校專業課教學的“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課程思政 社會保障 教學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9-0-01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新疆作為具有特殊區情、社情的邊疆地區,面臨著更加復雜艱苦的斗爭形勢,目前,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是新疆各項工作的總目標,高校是落實總目標的前沿陣地,因此,做好新疆高校的課程思政工作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以新疆農業大學社會保障學為例,通過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實現專業知識與價值引領的自然結合。
一、《社會保障學》課程中的育人設計思路
《社會保障學》是一門研究國內外社會保障規律和發展趨勢的科學,研究內容涉及人的衣、食、住、用和衛生保健、教育、文娛等各個方面。社會保障是民生之本,關系著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的福祉。近些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保障工作,社會保障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國民幾乎人人享有社會保障,這充分的體現在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優撫四大社會保障核心內容的各個方面。與此同時,近幾年來,新疆社會保障工作也在逐漸推進,而且隨著新疆各級“訪惠聚”“民族團結一家親”“精準扶貧”等一系列工作的廣泛開展,新疆社會保障在全國范圍內綻放出獨特的光輝。這些內容的學習一方面是很好的現實教學素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愛國情懷,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四個自信”,同時對于體現“穩疆興疆”育人才,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也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二、《社會保障學》育人的體現情況
1.講述“中國方案”樹立“中國自信”的愛國主義教育
近幾年來,我國建成世界上覆蓋人數最多的社會保障網,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超過9億人,農村扶貧開發取得了重大成就,過去5年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以及一系列兒童福利制度的出臺和完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老弱病殘的利益都是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也是國家孜孜以求的目標。這些內容的學習,結合大學生群體自身實際的社會保障福利,不僅能使學生感受到近些來年我國社會保障工作的巨大進步,也能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社會保障是一個國家富強、民主、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在社會保障學每一章節學習的過程中,無不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社會保障的穩步推進是以《社會保險法》《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等一系列法律為準繩,這反映的是核心價值觀的法治精神;社會保障是國民經濟的二次分配,追求的是公平、人人享有原則,這體現出社會主義的公正、平等精神;敬業精神是避免失業的重要保障,也是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這反映出核心價值觀的愛國、敬業精神;社會救助基金的重要來源之一是社會的募捐,教育學生有誠信、友善的精神,盡自己所能的幫助他人,這些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3.“穩疆興疆”教育
結合新疆社會保障實際,新疆各方面都在全力推進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在社會保險方面,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采取多種措施,實施動態管理和更廣泛覆蓋,特別是是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重點人群全覆蓋;在就業保障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推進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地區轉移就業脫貧攻堅工作,比如推進跨區域轉移就業,城鎮、企業、園區轉移就業,“衛星工廠”“鄉鎮工場”轉移就業,小微創業帶動就業等。在社會優撫方面,新疆扎實做好軍轉安置工作,深化制度改革,拓寬安置渠道。這些內容以講授結合視頻法、案例教學法、小組討論法,能增強學生了解新疆進而維護新疆的情感。
4.“一懂雙愛”教育
結合新疆農村社會保障的內容,“訪惠聚”活動、南疆地區“精準扶貧”工作、“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以及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新疆僅2017年“訪惠聚”駐村的工作隊就有10027個,多達53800多名駐村干部,為村民辦實事、好事47.95萬件,對新疆農村地區的社會保障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這些都推動了農村的公共設施、公共教育以及衛生福利等;社會救助中走訪慰問貧困家庭和“四老”人員,捐贈物資、技術等也是社會保障的核心要義;這些內容的學習,結合具體案例、多媒體圖片的展示,可以增強學生對農村的認識,培養學生“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樸素情感。
三、《社會保障學》課程體系育人設計路線圖(如上圖)
四、結語
課程思政本質是一種課程建設,它不是增設一項活動,更不是增開一門課,而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結合新疆高校實際情況,高校教師要做好課程思政工作,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全面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意識,讓育人思想入腦入心;二是要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融合微課、慕課等多種教學方法,讓教師樂教,學生樂學;三是課程思政要盡可能貼近大學生群體實際生活,讓學生學到更多實際、實用的知識和技能。總之,就是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式等方面,建設思政教育體系,最終突顯綜合素養課程的價值使命。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邱偉光.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7(07):10-14
作者簡介:趙艷梅(1989-),女,漢,內蒙古巴彥淖爾人,新疆農業大學教師,碩士,研究方向為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