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杰 孫緒高 王二威
摘 要:醫學類高等院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是為社會輸送具有高尚醫德、精湛技術的醫務人員,醫學生在畢業后將要從事臨床醫療服務和醫學科研工作。鑒于其所學知識種類繁多、專業性強,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往往側重于醫學知識和醫療技能方面的教育,忽視了課堂思政教育。正所謂醫本仁術,德乃醫本。近年來,醫患關系矛盾頻現報端,招致全民對醫護人員職業素養的審視、批判。通過推進課堂思政教育的改革創新,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廣泛開展社會實踐為支撐,全面提升醫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在醫德高尚方面實現新突破。
關鍵詞:醫學高等學校 課堂思政 社會責任感 職業素養 醫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0-0-01
思政教育課程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培養高尚醫德打基礎,然而“醫乃仁術、大醫精誠”的高尚醫德絕非旦夕間可達成,應理性看待醫學生思政教育目前面臨的嚴峻形勢和難題,以課堂為主體,堅守課堂教學的教育性,同時將思政教育工作貫穿課堂始終,通過全方位、立體化的思政教育,培養醫學生社會責任感、職業素養、未來從業良好的醫德態度。本文從課堂教學、日常生活、陣地建設、社會實踐四個方面探討如何讓學生把思政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一是在課程設置中融入思政教育理論。當前醫學類院校的思政理論課程普遍缺乏針對性,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效果不佳。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過于強調思想教育,偏重于宏觀層面,強調對國家、民族、社會的認同,與醫學生專業銜接不足,往往出現“學用兩張皮”的脫節現象。因此,如能在課堂設置中,適當增加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課程,使學生進行必要的醫學哲學、醫學歷史、醫學文學方面的教育,融入一些醫學道德、醫學倫理方面的真實故事、案例,讓學生在感悟的過程中領悟醫學真諦,進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以SARS為例,這一災難性的事件可以激發學生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情感,這樣的課堂就不會顯得乏味、枯燥,變得具有生機和活力,也會讓學生樂學、喜思、篤行。
二是在日常生活中構建特色思政文化。大部分醫學類院校相對與綜合類院校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不夠重視,他們更側重于教學設施設備方面的完善,重在培養醫學生的操作技能,以便于更好的應用到實踐當中。醫學類院校應當以建設生態文明校園為平臺,營造醫學生健康成長的學習環境。搭建思政教育系列特色文化長廊、展館、標語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通過構建好的校園文化,讓醫學生的價值觀、心智啟迪等在生活中潛移默化。除此以外,還可以結合各個學校實際,設置特色校園系列文化景觀,通過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資源,在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和人生觀、價值觀方面起到啟迪和升華。
三是在思政教育方面構筑教育新陣地。隨著在線教育、分時課堂、微課程等以網絡信息技術應用為支撐的全方位的教育模式的綜合運用,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塑造醫學生高尚醫德情操基礎性、導向性課程更應當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現代大學生的獨立意識、自主意識很強,互聯網完全滲透于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學生通過互聯網搜集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寬,涉及面更廣,這樣導致了學生不再簡單根據教師事先傳遞的思想及目標做相應理解或體會,同時更加主動理解信息,一改之前被動接受教師的灌輸地位。作為思政課教師應緊密聯系“互聯網+” 時代的社會現實,對論壇、網站、社交平臺等的信息及時關注、進行分析,把握當前社會和醫學生群體關注熱點,并能將熱點問題的分析貫穿于日常教學,提高針對性。做到不回避社會矛盾,結合微媒體提供的鮮活案例激發醫學生的醫德情感,教師運用自己的學識和觀點對學生進行引導,微媒體傳播為學生的參與提供了技術支撐,使得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只有醫學生主動關注、自主學習、自我教育,才能提升醫德素養,師生通過交流、分享,有效互動才能共同成長。讓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更足,使學生能夠自主的從新的角度提出問題,從更深的層次分析問題,引起醫學生的共鳴。
四是在社會實踐中彰顯職業道德素養。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根本原則。離開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醫學生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相對較差,但具有很強的可塑性,若能從內心培植職業道德的土壤,建立長效自我約束機制,就會在工作中愛崗敬業、謙遜禮讓、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參加社會實踐,是提高職業道德修養的根本途徑。人的道德品質不使與生俱來的,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實踐是人們養成道德品質的源泉,也是進行職業道德修養的目的和歸宿。醫學生在學習職業道德理論的基礎上,只有不斷融入社會,把自己的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相聯系起來,才能更深刻地認識自身的價值所在,正視自己的不足,并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自己,陶冶自己,完善自己。新時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社會職業道德風尚發生了可喜變化,全社會都在向道德模范、楷模學習,身邊好人好事學習,學人之長、補己之短,把內心德行修煉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從而把職業道德境界提高到一個新高度。
醫學類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個人的品德形成與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思政教育是提高醫學生政治素養的重要途徑,醫學類院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政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為此,我國醫學類高等教育院校應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培養出具有扎實的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知識,具備自主學習與終生學習的能力,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代苑林.醫學類高等院校從“思政課堂”到“課堂思政”的路徑探索[J].德育研究,2017,(2):33
[2]劉登科.新醫改背景下醫學生社會責任感養成初探[J].德育與學生工作,2017, (11):50-51
[3]張艷婉.“互聯網+”時代中醫院校思政課融合醫德教育的創新研究[J].文史博覽(理論),2016,(9):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