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波
摘 要:如今,經濟發展進程不斷加快,社會不斷進步,隨之而來的是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人們的生存家園遭到了破壞,生態環境問題也日益嚴峻。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關注越來越多,逐漸開始重視環境問題,這些環境問題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氣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問題。若要進行生態環境保護,就要做好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生態環境監測是一種環境監測的手段,通過生態環境的監測,相關部門能夠精準的了解到生態環境的現狀,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針對問題可以采取相應的對策來解決。接下來,本文將簡要介紹生態環境監測現狀和發展趨勢,并對生態環境監測給出相應的對策,促進生態環境監測的發展。
關鍵詞:生態環境監測;現狀;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X8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9-0005-02
如今,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也不斷加強,對環境的重視程度提升。國家積極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生態建設,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包括多方面的內容,有污染物的排放、可持續資源的保護和節約、生態環境的保護等內容。要對環境進行保護,并且要針對這些環境問題來建立相應的動態監測和控制體系。把握環境監測發展的趨勢,積極推進生態環境監測,努力建立環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
本文對生態環境監測及其現狀做出探討,把握好生態環境監測的發展趨勢和解決對策,促進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1 生態環境監測的現狀
生態環境監測是利用運用一系列現代科學技術方法,在現場對環境化學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進行監測,并做出正確的環境質量評價。目前,生態環境的現狀不容樂觀,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起步比較晚,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技術規范。我國對于生態環境監測的重視程度較低,反而更重視對城市環境的監測,比如一些工業污染和環境質量監測等。我國當前的生態環境監測受到眾多條件的限制,比較落后。因此,下文本文將分析一些生態環境監測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2 我國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存在的問題
如今,我國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關注度越來越多,逐漸開始重視環境問題。但是我國生態環境檢測技術仍比較落后,存在很多問題。我國生態環境監測儀器水平落后,缺乏專業性的生態環境監測技術人員,技術人員的工作質量較低,生態檢測技術的科學化、網絡化程度較低,導致遠遠比不上西方發達國家的儀器水平,不利于促進我國生態環境檢測技術的發展。下面,本文將介紹一下我國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存在的問題。
2.1 生態環境監測儀器水平落后
我國對生態環境監測的重視程度較低,資金、技術等投入也相當不足,生態環境監測技術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我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起步較晚,監測儀器的技術水平落后,技術含量低,種類少,難以與國外產品相比較。并且,監測儀器的運行故障率髙,使用壽命短,多為中低檔產品。我國自產的監測儀器質量較低,競爭力較低,采樣的準確性低,難以很好地如實反映生態環境的現狀。
2.2 缺乏專業性的生態環境監測技術人員
我國不僅缺少先進的監測儀器,專業性強、高水平的生態環境監測人員隊伍數量也遠遠不足,缺口較大。沒有高素質的生態環境檢測人員,就難以確保生態環境監測的準確可靠性以及時效性,難以促進生態環境監測的發展。我國的生態環境監測制度目前還不健全,對于高素質高技術的人才激勵效果不好,吸引力不足,難以調動高素質人才的積極性。人是最重要的資源,要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監測技術人員的作用,因此我國必須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培養一支高素質高技術水平的環境監測人員隊伍,這樣才能提高生態環境監測質量,促進生態環境監測發展。
2.3 生態監測技術的網絡化程度較低
如今計算機和互聯網不斷發展,導致生態環境監測技術的網絡化也不斷發展。我國在這方面已經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目前已經建立起覆蓋全國的多個的生態監測網絡,這樣可以有效的監測生態環境的變化發展趨勢。但是我國在生態監測技術的網絡化方面發展較落后,比較遲緩,難以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較。要促進生態監測技術的網絡化進程不斷加快,要要求生態監測儀器具有自動化和在線化的功能,并且能夠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我國已經提高對生態監測技術的網絡化的重視,采取措施努力促進生態環境監測的發展。
3 生態環境監測的對策
面對我國生態環境的現狀,我國不能聽之任之,坐以待斃,必須要采取措施來促進生態環境監測的發展。通過生態環境的監測,相關部門能夠通過了解生態環境的現狀,進而對其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針對問題可以采取相應的對策來解決。因此必須促進生態環境監測的發展,必須努力進行生態保護。發展生態環境監測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建立生態監測信息系統庫、建立和完善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的管理條例以及將生態環境的監測工作納入到環境的建設規劃。接下來,本文將對生態環境監測的對策進行合理探討。
3.1 建立生態監測信息系統庫
科技發展能為生態監測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持,尤其是現在的計算機技術和3S技術的發展。現在采用計算機技術和3S技術,可以有效促進生態環境的監測管理發展,能夠動態的和宏觀的進行信息管理。可以通過利用科學技術來建立一個生態監測信息的系統庫,通過這個系統庫,相關人員可以進行融會分析數據、觀測數據、文字數據、統計數據和圖像數據等,對其進行產業化的管理。相關人員及時準確的記錄這些生態環境數據的背景情況,這樣有利于促進后續數據的預測和對比,可以更好、更有效的判斷生態環境的發展趨勢,進而為為生態環境的發展提供數據基礎,促進生態環境監測的順利進行。要把握利用好科學技術,通過建立生態監測信息系統庫,進一步促進生態環境監測發展,促進生態保護,加強生態建設,努力建成環境友好型社會。
3.2 建立和完善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建立整個國家內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是十分重要的,這能夠通過將計算機技術、遙感、衛星監控和航拍等實際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使用專業的技術和軟件將生態系統的監測進行系統化和智能化發展,將生態監測網絡和常規監測網絡進行相互匹配。通過網絡,可以將生態數據在互聯網上成功上傳,努力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積極追求能夠及時、準確、動態的監測生態數據。完善的國家級環境監測網絡應包括環境各要素的監測業務網絡、監測管理網絡、監測信息網絡。但是這方面不僅是我國做的不好,其他國家也很少能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和完善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這方面的經驗十分缺乏。我國想要在這方面有所作為,但是我國的生態監測工作起步相對較晚,經驗少,資金支持不足,設施不全,這難以有效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的發展。我國不僅要擁有專業的監測點,還要努力全國范圍內建立和完善系統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就要充分的利用各種先進技術,積極發展科技,促進生態環境監測的發展。
3.3 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的管理條例
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生態環境監測的網絡之后,要重視規范、條例的作用,不可毫無規矩,任意妄為。要根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制定相應的管理條例,制定一個合理的規范,這樣才能規范好各個部門的職能和任務,有效避免各個部門相互推諉,促進各個部門工作人員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質量。網絡監測部門和人員需要得到明確,還要控制經費的投入,積極做好有效的管理監測成果和報告。相關部門應該積極促進生態環境監測取得一個好效果,能夠高效、快速的運行,這樣有利于促進實現部門的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提高效率、分享成果的狀態。這樣有利于促進生態環境監測的發展,促進我國的生態保護,利于保護人類的生態家園。
3.4 將生態環境的監測工作納入到環境的建設規劃
生態環境監測是一個完整的技術體系,應該包括環境監測學基礎理論體系、環境監測技術路線體系、技術規范體系等六個體系,應該促進努力促進個體系以及整體體系的發展和完善。要在相應的環境建設規劃中明確的指出生態環境監測,這樣才能夠促進于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將生態環境的監測工作納入到環境的建設規劃也能夠未雨綢繆,能在事前規劃、事中和事后進行監測,能夠積極促進生態環境的監測效益評價,這也有利于生態環境監測的建設,促進人們生態保護的意識提高,促進社會的綠色發展。
3.5 加強高檔生態環境監測儀器的自主研發
監測儀器是實現監測技術的重要載體,要使得我國監測儀器不斷發展,漸漸進步,逐步趕上西方發達國家的高檔生態環境監測儀器水平。當前我國社會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這有利于促進我國的環境監測技術不斷進步,要不斷改革,不斷創新,要促進最大化的節省人力成本,提高監測效率以及監測精度,提高監測結果的準確性,這樣有利于實現我國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保護。
3.6 提高生態環境監測人員的素質
要努力加強監測人才的培養,不斷提高監測技術水平,努力確保監測技術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監測人員的作用,擴充專業性強、高水平的生態環境監測人員隊伍,提高監測人員的素質,努力激勵高素質高技術的人才,調動其積極性,這樣才有利于充分發揮監測技術人員的作用,努力提高生態環境監測質量,促進生態環境監測發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如今我國的環境形勢十分嚴峻,環境問題日益嚴重,我國要積極采取措施提升我國的環境質量,促進生態保護的發展。因此,我國要積極推進生態環境的監測,針對我國生態環境的現狀監測,對生態質量進行全面審視,努力開拓進取,要引進和吸收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努力建立生態監測信息系統庫,建立和完善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促進高檔生態環境監測儀器的自主研發,盡力提高生態環境監測人員的素質,這樣有利于不斷的在國內開展生態環境監測,實現我國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促進生態保護,加強生態建設,努力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參考文獻
[1]魏東,全元,王辰星等.國家大型煤電基地生態環境監測技術體系研究——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煤電基地為例[J].生態學報,2014,34(11):2821-2829.
[2]麥曉霞.淺談生態環境監測及如何加強生態環境監測[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6(8):1454-1454.
[3]董玉紅,劉世梁,張月秋等.大數據在我國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中的應用與問題[J].科研信息化技術與應用,2017,8(3):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