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反思是學生重要的思維策略之一,影響著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反思策略在數學課堂上的運用,一方面能夠促使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能促進教師在運用反思策略的過程中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獲得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師如何直觀數學反思,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本文從直面數學反思,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直面數學反思,有效聯系生活實際;直面數學反思,助力養成反思習慣三個方面闡述。
關鍵詞: 數學反思;學生主體;聯系生活;反思習慣
反思策略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而且對教師個人的發展也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 直面數學反思,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在新課標理念下,課堂逐漸成為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新天地,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積極反思是否充分調動了學生探究的主動性,是否以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需求為基點使其真正適應了“課堂小主人”的身份。如,有的教師習慣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完所有內容,這種僅通過口頭語言進行知識傳授的方式往往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投入程度。對此,教師可以借助一些直觀教具來增強學生的感知體驗,透過表面現象看到知識本質,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思考、操作、驗證等等。另外,教師要給學生自由拓展數學思維的空間,使學生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相關的數學知識。當然,教師也應當明白“物極必反”的道理,過度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反而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隨時總結反思,及時尋找學生懈怠的原因,改善當下的教學策略。
如,在教學“觀察物體”一節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一系列的物體觀察圖,并讓學生分析這些圖的位置。隨著難度的增大,很多學生在辨析的時候明顯感覺到吃力,他們思考很久還是無法準確地找出正確的位置關系。對此,教師不再讓學生只停留在“平面”想象的空間,而是給學生提供真實的“模具”,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物體,等學生有了初步的認識,教師再給出類似的題目,此時,教師讓學生閉上眼睛充分的想象,試著站在不同的方向去觀察畫面上給出的物體,而學生也明顯找到了技巧,很容易就想象出了具體的場景圖。教師也改變了之前“我問你答”的模式,與學生平等地進行交流,并且在學生思考探究之后給學生提供討論的空間,讓學生對自己的答案進行展示和敘述,找出錯誤的地方,進一步提升學生總結經驗的能力。
二、 直面數學反思,有效聯系生活實際
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偏于形式化是很多教師當前存在的問題,在實際教學時,教師似乎在數學知識和生活之間建立起了“橋梁”,但也只是一個簡單的疊加過程,講解過后學生依舊沒有聯系實際的意識。因此,教師必須要提前對數學知識背景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做好抽象知識和學生生活經驗之間的銜接,引導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使學生真正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實踐過程中來。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策略,反思自己是否過于追求生活原型而陷入了生搬硬套的境地,給學生的實際認知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堂調整。
如,在教學“可能性”一節時,教師首先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摸球”的情境,其實學生對于這種場景并不是很熟悉,因此,對于生活的感知也大大降低。為此,教師不如先試著從一些學生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情景入手,比如學生愛玩的“拋硬幣”游戲,或者是父母常在耳邊嘮叨的“天氣預報”,亦或是學生每天路上都會遇到的“紅綠燈”,熟悉的生活場景引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師再根據學生對可能性的理解逐漸引出本課的探究內容,但由于可能性的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時容易走入誤區,教師要及時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進行反思,反思學生的思維盲區在哪里,并巧妙將學生易于感知的生活引入課堂,以實現生活與知識探究的無痕融合,最終在不斷的反思與課堂調整中逐漸理解可能性,此時,教師創設的“摸球”情境,學生自然會聯想到本課的學習內容,這就能幫助學生有效建構知識。
三、 直面數學反思,助力養成反思習慣
自我反思是發現問題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當積極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讓學生站在理性的角度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認真分析自己存在的問題,尤其對不愿意主動承認不足的小學生來說,教師更要引導他們自覺地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解決,而不是一味地逃避。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就會養成及時總結和反思的習慣,這對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來說是大有裨益的,教師也應當及時掌握學生的反饋情況,以此調整自身的課堂引導,最終實現反思的靈性發展。
如,線段圖是數學學習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將其應用于數學探究有著重要作用,但不少學生并沒有形成運用線段圖的思維習慣,教師如何幫助學生養成這樣的習慣?首先,教師要讓學生發現線段圖的優勢,如“學校新買了一批圖書,其中,科技書80本,是故事書的4倍,故事書有多少本?”不少學生會直接寫出算式80乘4,導致解題出錯。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反思,并巧妙利用輔助圖去理解題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嘗試運用自己的輔助解題手段進行數量關系梳理,最終在反思中發現線段圖的優勢所在,以此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其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寫“數學日記”,將自己在課堂學習或者其他活動中表現的不足之處記錄下來,可以是一道題也可以是一次討論、一次回答。有的學生喜歡用數學語言敘述,有的學生喜歡用圖畫表現,教師應當支持不同的記錄方式,給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機會,而不是將“反思”看成一件極具負擔性的任務,只要學生能夠坦誠、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問題并反思,教師都要鼓勵學生堅持下去。
總之,反思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人們也深刻地認識到在實踐中開展教學反思活動的重要性,盡管在實施反思策略的過程中仍舊存在很多問題,但我們仍未停下探索的腳步。教師應當改變以往的形式化工作態度,從實際教學取得的效果出發,直面真實存在的問題,不斷思考和探索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從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特點出發,及時反思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否到位,是否真正達成了原定的目標,使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獲得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徐玉連.談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的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22).
[2]孫曄.小學數學教學提問和反思的有效策略[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5).
作者簡介: 李芳芳,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豐澤區湖心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