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據分析觀念是核心素養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是要求教師在統計與概率教學過程中貫徹這一核心素養的培養,增強學生的數據分析意識,使其可以更好地掌握統計與概率的數學知識。因此,本文主要以新蘇教版的小學數學為例,探討其培養數據分析觀念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 數據分析觀念;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能夠培養小學生的早期數學思維,新課改與素質教育都強調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貫徹核心素養的培養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數據分析觀念作為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部分,要求學生能夠學會針對實際問題收集相關數據,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作出相應的判斷,從而挖掘數據中的重要信息,進而從多個方面考慮,采取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因此,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具有重要意義。
一、 小學數學中的數據分析觀念概述
統計學、概率學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內容,在日愈重視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當下,這部分的教學內容已經不再限于畫統計圖或者簡單地求解平均數,而是已經拓展到可以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同時,學生在良好的數學分析觀念之下,可以更有效地學習統計與概率相關的知識,促使學生自主地進行數據分析,并積極自主思考,通過數據分析來解決數學問題。一般而言,統計學與概率學對數據的研究與現實情境緊密相連,其數據承載著圖像、語言以及信號等多個方面的內容。而新課標也明確描述了數據分析觀念的基本內涵,即是在實際生活中開展事先調查,收集數據,挖掘其中蘊含的信息,然后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一種核心素養。因此,統計學和概率學是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核心內容,教師要從這個方面入手強化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二、 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策略
(一)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體驗數據分析過程
在統計與概率的知識學習中,學生需對其中的大量數據進行處理,并提取其中的信息。因此,這個過程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容易讓學生降低學習興致。因此,要求教師能夠優化數學課堂上的教學素材,激發學生對數據分析的參與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使其可以親身體驗數據分析過程,從而潛移默化地增強自身對數據分析這一概念的理解,逐漸培養其數據分析觀念。比如在新蘇教版小學數學《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時,教師可抓住適當的時機提出課堂問題:“在組織運動會時,學生可以選擇所感興趣的項目,那么哪個項目對應的人數最多?哪個項目對應的人數最少?”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會下意識地關注自己所感興趣的項目,產生參與到數據分析過程中的興趣。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更多的數據信息,比如哪個項目的男女人數相差最大或最少?又是如何得出這個結果的?通過真實情境來讓學生親自體驗數據分析過程,可以加強學生的記憶,學會掌握分析數據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繪制表格,從而清晰地分析每個運動項目之間的均差、總數等數據,增強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二) 以實際案例增強學生對數據分析的學習
在概率學的教學中,會讓學生體會到數據的隨機性。而這一隨機性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在同一件事之下,每次獲得的數據可能會存在差異,其次是在數據充足的情況下,可能會發現其中蘊含的數學規律。因此這些知識存在一定的抽象性與邏輯性,教師可以引入實際案例來增強學生對數據分析的學習,為培養其數據分析觀念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比如在新蘇教版小學數學《可能性》的教學中,教師可在課堂上使用紅黃白三種顏色的小球,其個數依次為4、3、2個,將這些小球放進黑色塑料袋中,然后隨機抽取一個小球,讓學生去分析這些數據中蘊含的信息,從而探索抽中黃色小球、白色小球和紅色小球的可能性分別是多少。教師可引導學生先通過猜想法來展開自主的探索與思考,就是通過湊數這樣的簡單方法來解決上述問題,再進行數字假設,通過反推、檢驗和不斷假設的過程來解決數學問題。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之下,學生對概率知識及其數據分析產生了一定的探索欲望,而且其思維也處于活躍的狀態,利于增強學生自身的數學思維及數學能力。在猜想法學習之后,學生再對數據的隨機性進行學習,可以自主去計算數據概率,根據計算結果而得出三種顏色小球的抽取概率。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去動手操作,現場抽取,并自主檢驗抽取結果與自身所計算的結果之間存在的差異,激發學生探索及參與的欲望,也利于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對概率學相關數字的敏感性。
(三) 增強學生對數據分析的思考,強化其數據分析能力
在數學領域,數據分析是具有一定復雜性的思維過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站在多個角度對數據進行分析,自主地去思考和判斷,從而解決數學問題,鍛煉學生數學思維的多向性以及靈活性。比如在新蘇教版小學數學《平均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在體育課上,女生小組踢毽子的個數是20、20、20、20、20,那么你們認為這一列數據中,哪個數據可以代表女生踢毽子的整體水平?”學生可以很容易得出“20”這個答案,教師可在這個簡單問題基礎上,深化數學問題,增強學生對數據分析的思考能力:“學生踢毽子的個數為19、18、17、20、16,那么其中哪個數據可以代表這一組學生踢毽子的整體水平?若是另一個隊伍的踢毽子個數為18、16、15、20、20,那么這兩個隊伍相互比賽,哪個隊伍會獲得勝利?”在這樣的課堂問題下,可以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讓學生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教師可抓住合適的時機引入平均數的新課內容,讓學生更容易掌握平均數的知識,并且學會自主運用數據分析能力來對題目中的數據進行分析,進而獲得結果,最終達到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觀念及能力的教學目的。
結束語
綜上,小學數學教師需注重加強核心素養的培養教育工作,并在統計學及概率學相關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同時,在良好的數據分析能力之下,學生可以更高效地掌握數學知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積極探索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教學策略,以優化數學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許建武.以數據分析觀念促進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發展[J].數學大世界(下旬版),2017(11):51.
[2]徐結結.闡述小學數學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J].情感讀本,2017(2):62.
作者簡介: 孫金慧,江蘇省新沂市,江蘇省新沂市草橋鎮古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