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蘇教版的高中數學學科教學目標之下,要求教師對教材有深刻的解讀、了然于心,針對不同的學習板塊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激起學生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發散思維、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引導舉一反三、開展自主探究,以突破思維定式、激發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關鍵詞: 高中課堂;高效性;創新思維
一、 前言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以知識的灌輸為主,并未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置于一個重要的位置,結果導致高中整體教學水平較為滯后。因此,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重視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能力水平。
二、 當下高中數學課堂教育的現狀
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不夠富有激情與活力,學生的情緒不能被調動起來,不容易進入一個自主學習思考探究的狀態,取而代之的是疲倦與懈怠,無法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總結與論述,缺少一定的邏輯性,缺乏對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體系過程。這種能力對于學生學習數學基礎知識、進一步深入地思考、達到融會貫通,做到活學活用,甚至在此基礎上發展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有重要意義。
三、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策略
(一) 訓練發散思維,突破思維定式
發散性思維又稱擴散、輻射性思維,是學生在思考、解決數學問題中實現創新的重要思維素養,是由一點向四周輻散的一種狀態,這種思路好比自行車輪一樣,許多輻條以車軸為中心徑直向外輻射。這種思維能力的具備與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息息相關,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相似聯想、相關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能力,這些組成了發散性思維。
蘇教版必修一《指數函數》一課,是建立在上一課對函數概念和圖像有了基礎的學習后開展的教學,通過學習指數函數及其性質,引導學生聯想到對數函數、冪函數圖像及其性質,即所謂的相似聯想、相關聯想,將它們的圖像呈現在同一個函數坐標軸,學習知識點之間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串聯知識點、構建知識網絡,為訓練發散性思維奠定基礎。
(二) 開展自主探究,激發創新欲望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者,不是知識的容器,對于知識的構建學生是主動者。在應試教育之下高中數學教學有太多的國家規定必學的知識內容,對于學習的真正價值意義有所偏斜,過分地束縛和限制了課堂教學的內容與形式,缺乏學生自動學習與探究的過程,在新時期的教育改革中提倡學生之間合作學習,這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適合高中生年齡下的特點,能夠調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蘇教版必修二第一章《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一課,是對立體幾何知識的初步學習,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地引導,讓他們對立體幾何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后,在學習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一課,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形式進行教學,將學生分組、布置任務,讓學生以自己的辦法解決問題,在交流討論中達成共識,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刺激表現欲望、激發創新意識。
(三) 鼓勵學生提問,培養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前提,能夠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在當下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靈活有效地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在學習中善于觀察、發現、提出問題,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好奇心,營造民主開放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蘇教版必修一第75頁例2:判斷函數f(x)=x2-2x-1在區間(2,3)上是否存在零點。通過圖像,我們發現函數 f(x)=x2-2x-1在區間(2,3)上有零點,計算f(2)與 f(3)的乘積,你能發現這個乘積有什么特點?在區間(-1,0) 上是否也具有這種特點呢? 題目以一個學生所熟悉的二次函數入手,引導學生探究二次函數的兩個零點。擺脫教師滿堂灌的方式,引導他們以批判性的眼光觀察問題,敢于向權威挑戰,讓學生在學習中提出問題、發現問題。
(四) 引導舉一反三,發展創新思維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思有所想、想有所思,時刻處于一個積極思考的狀態。針對高中數學學科規律性強的特點,知識之間聯系密切,一個環節緊扣下一個環節,因此要注重探索其中的規律,運用觀察、類比的方法找出知識點之間的異同,加強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把握整體、抓住重點,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培養多思考的習慣,多思才能發現更多的問題,在發現中才會有新的收獲,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后,自然就會做到舉一反三。
蘇教版必修五等比數列的題目,在完成該知識點的題目后,可以在旁邊標記等比數列范疇,解題具體用錯位相減法,下次遇到相類似的題目就變得簡單了,便于學生知己題目要害在短時間內解答,在日后的復習中抓住重點,提高學習的效率。
四、 總結
創造能力是一個人實現自我良好發展的重要素養,是一個民族、一個同家賴以生存和進步的必備條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就能實現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就能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培養出具有創造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苗蓉.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策略探討[J].文理導航(中旬),2017(09):20.
[2]胡智.分類討論思想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3):05.
作者簡介:
顧愛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豐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