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教育理論認為,語文學科教學不僅需要傳授基礎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從而做一個有深刻思想的新時代人才。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要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到教學過程中。本文圍繞怎樣立足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深入的闡述,旨在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內涵;思維;教學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并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我們知道,語文是最具人情味的學科,其核心素養的內涵是豐富的。不僅包括對學科學習興趣,還包括探究能力、審美意識、思維創新等諸多要素。所以,我們應該把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小學語文課堂。
一、 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
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有個性的學習材料是刺激個體認知活動的誘因,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關鍵性因素。但是,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影響教師教學手段的呈現。同時,由于小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的興趣不能長久的維持下去。所以,課堂教學中要緊扣他們的興趣點,圍繞他們感興趣的內容開展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通過相應的教學策略來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他們才有動力打開閱讀的大門。閱讀活動可以豐富自身的閱歷,對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它能結合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教師解決尋找興趣點提供了可能。例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就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通過多媒體課件介紹廬山的情況,再展示與廬山景區相關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可以更直觀地感受瀑布的美景。這樣,學生就仿佛身臨其境、身在其中,從而讓心境得到極大的滿足和享受。祖國的大好河山深深地吸引著小學生幼小的心靈,他們的閱讀興趣自然而然就被點燃了。因此,這樣的閱讀效果明顯地得到了提高。
二、 激活生活體驗,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
語文是最具人情味、生活味的學科,每個小學生都有自己對生活的獨特體驗,而且身邊的人和事都有著自己的看法。只要激活了小學生的生活體驗,就能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探究課文的欲望。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把語文教學和實際生活廣泛地聯系到一起,從而引發學生內心深處的共鳴與認同。這樣,才能拉近學生和教師、學生和語文學習之間的距離,消除他們對語文學習的抗拒心理,并且發自內心地去主動探究語文學習的奧秘,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就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一些關于地球、太陽、宇宙的影像資料之外,教師還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去啟發學生:“同學們,大家小時候有沒有聽過關于太陽的故事和傳說呀?”一名學生回答說:“有啊,我聽爺爺說過后羿射日的故事。”教師進一步引導:“同學們想學習更多的天文知識嗎?學了今天的課文,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學生的探究興趣就這樣被調動了起來,從而激發了學生探究課文的積極性。實踐證明,小學語文教學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就有效地調動了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
三、 開展德育教育,進行人文素養教育滲透
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語言是一個人品德的外顯,是素養的體現。因此,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是提升一個人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適時地進行人文素養的培育。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引導學生掌握文章中的情感表達,同時從閱讀過程中汲取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這樣,才能在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便于體會其中的情感,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而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例如:在教學《開天辟地》這篇課文時,課文中敘述了盤古面對混沌的天地,學生們認為不可能分開,盤古也不可能做到,甚至也會生活在黑暗中。然而,盤古竟然手頂著天,腳撐著地,不吃不喝。那么為什么盤古會這樣做?他不怕累和死亡嗎?為了弄清這個問題,就開展了小組進行討論。學生們發表了不同的意見,懂得了作者強調盤古撐天地的目的。盤古為了這天地不再是黑漆漆一片,不畏懼死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為人類造福,不周山便是盤古的化身。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們進行了一次道德品質的教育,懂得了在成長道路上必須充滿大無畏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學習態度,從而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 探究知識過程,激活學生創新思維思維
現代語文教學理論認為,再現的知識情境能喚起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并使自己的思維變得更加深刻。《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小學語文教學向學生傳授基本的語文知識與基本技能,在此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創造能力與探索精神的培養。然而,應試教學模式在當今的小學語文課堂中還存在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徹底摒棄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充分地把現代教育理念滲透至教學過程中去。同時,鼓勵學生在知識再現的過程中發揮思維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蝙蝠和雷達》這篇說明文時,就利用微課技術通過微視頻把科學家對蝙蝠做的三次實驗過程展示給學生,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接著,在課堂中與學生一起探索蝙蝠夜間飛行的原因。這樣,就充分地激發學生思維想象力,能夠發揮學生的思維創造力。與此同時,與學生在一同觀看視頻的過程中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讓學生中不同的觀點相互碰撞,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在觀看后進行想象之間的交流,達到了實現對學生想象力激發的目的,這樣就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把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在語文課堂中。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基礎教育對學科教學的總體要求,是一項長遠而艱巨的培養目標。面對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值得我們一線教師思考、摸索、實踐。所以,我們應立足小學語文課程本身,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貫穿在語文課堂中。
參考文獻:
[1]肖云.從小學語文教科書探析中國童話的演變[J].語文天地,2017(05).
[2]烏彥博.小學語文童話教學誤區探析[J].小學教學參考,2016(06).
[3]王芳.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小學科學2017(06).
[4]劉素梅.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7(41).
作者簡介:
張秀梅,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天泉湖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