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傳輸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等因素影響,這一任務很難有效落實。很多信息技術教師依然采用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比如以教師的講授為主,上機操作為輔的教法,教師講的再清晰,始終是紙上談兵,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參與體驗較少,根本不能落實信息技術課培養學生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傳輸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信息技術課堂;信息
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較,有著實踐性、應用性、創新性強的特點,因此不能是簡單的知識及技能的傳授,而應以培養學生獲取、處理、傳輸和應用信息的綜合能力與素質為主。因此,要想上好信息技術課,就要根據信息技術課的這些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才能得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具體來說就是把知識和技能分解成一個個的具體任務交給學生,學生帶著相應的任務有目的地去實踐探究,從而達到掌握新知識,獲取新技能的目的。這一教學法更加符合新課改精神,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因此,將任務驅動教學法運用到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無疑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能夠更有效落實課程目標,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在實際教學中,由于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復雜多樣,學生之間存在認知差異,要設計好信息技術課的任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有效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 任務設計要緊密結合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計算機豐富多彩的功能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充滿著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但是這種興趣和欲望是沒有明確的目的和方向的,而且缺乏具體的探究技能。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生感興趣的方向,密切聯系小學生生活實際來設置任務,也可以橫向聯系其他學科的學習進度來設置任務,讓學生明白信息技術課也是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很多實際問題,從而有效培養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運用信息技術處理問題的能力。
比如《填充顏色》一課,可以將任務設置成“制作一件格子花紋的文化衫”,讓學生動手設計花紋樣式,親自實踐顏色搭配和填充,學生不僅學到了填充顏色的知識,而且也明白了信息技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有效培養了小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用WORD制作本班課程表”“用PPT制作優秀作文展播”“用EXCEL分析一個月的家庭收支”等等任務,和小學生生活和學習密切聯系,很容易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完成任務后的喜悅和成就感。
二、 任務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和創造性非常強的課程,單純的理論講解枯燥無味,沒有意義,必須注重學生的實踐。教育部2000年11月14日印發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討論稿)》中明確指出:“信息技術課的上機課時不應少于總學時的70%。”因此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一定要注重任務的可操作性。
比如“計算機病毒的防治”一課,如果只是教師去講一些病毒的防治知識,學生聽起來肯定會毫無興趣。但是,如果這樣設計任務:課前先將學生機感染上病毒,課上讓學生利用電腦中安裝的殺毒軟件對電腦進行查毒和殺毒。學生通過親自實踐,不但能夠很好地完成任務,學到查毒殺毒知識,而且還增強了成就感,這無疑又增加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三、 科學分組,充分利用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完成任務
信息技術課的任務根據具體情況可以是個人單獨完成,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是最為有效的一種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課上的很多任務,都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來完成。比如學習PPT 的“插入新幻燈片”這一功能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任務:插入新幻燈片有多種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采取小組合作探究方式進行比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方法最多。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提高了完成任務的效率,體驗到了探究的樂趣、合作的技巧和成功的喜悅。
當然,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注意科學分組,每組大約4~6人為宜,小組成員進行合理分工,各司其職,同時又相互協作。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要做全程指導,給予恰當的點撥和及時評價,確保任務順利進行下去。
比如讓學生完成“用PPT制作優秀作文展播”的任務時,可以這樣來操作:先根據班級總人數和計算機設備數量,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小組的同學再次分工,細化任務,比如有的負責挑選、錄入優秀作文,有的負責圖片等資料的收集整理,有的負責幻燈片的設計,有的負責背景音樂的制作插入等,大家各司其職,又需要進行討論、溝通,達成較統一認識后,才可以圓滿完成任務。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同學們以任務為驅動,相互學習、交流、合作,不僅學到了信息技術知識和能力,綜合素養也得到了提升。
總之,“任務驅動”教學法對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來說,無疑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帶來了很大的改變,也產生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但對于這一教學法的有效實施,還有待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做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使它更加完善,更加有效,更加適合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要求。
作者簡介:
尚春曉,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