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靜
摘 要:英語類專業試行“大類招生”是黑龍江大學西語學院(以下簡稱我校)開啟“大類招生”改革的第一步。英語類專業在“大類招生”過程中所面臨的學生選擇專業比例失衡、人才培養方案更新和調整、管理制度與新的改革模式不適應等問題,需要我們做出相應的對策分析,解決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
關鍵詞:大類招生;英語類專業;改革模式
一、選擇在英語類專業試行“大類招生”的原因
1.“大類招生”是教育發展和學生雙向選擇的需要
采取“大類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考生報考專業志愿的盲目性,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外語類專業實行“大類招生”也是必然的趨勢。我校英語類專業分為英語、翻譯(英語)和商務英語三個專業。學生按英語大類招生進來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教師的正確引導,了解了這三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之后遵循個人興趣,結合自己的優勢,較理性地做出專業選擇和適合個人發展的方向。
2.我校英語類專業已具備“大類招生”的條件
“大類招生”模式改革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是改革的核心,而師資力量是人才培養得以實現的關鍵。黑龍江大學英語系具有70年的辦學歷史,形成了優良的教學傳統,師資力量雄厚。英語教師年齡比例、職稱比例適中,教學經驗豐富,研究方向囊括英美文學、語言學、口筆譯、商務英語、跨文化交際、英語教育學等,教師完全可以應對“大類招生”改革后帶來的巨大變革。
我校的英語、翻譯(英語)、商務英語三個專業已經開設多年,具有完整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體系、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成熟的管理體制、全面的教學配套設施,學校將英語類專業作為“大類招生”的試點專業,不是盲目的,是有調查研究和深遠意義的。
二、英語類專業“大類招生”的難點及對策分析
1.各專業選擇的學生比例失衡
英語類專業的英語、翻譯(英語)和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都有所不同。英語專業注重文學、語言學的專業知識及研究,翻譯(英語)專業側重翻譯理論及口譯、筆譯的訓練,商務英語側重商務英語話語能力技能培養,從實踐技能及就業前景上,商務英語和翻譯(英語)專業更受學生的青睞。
學生在分流時有可能會出現“冷熱專業”選擇不均、比例失衡的情況。我們應采取“按需分流”及“擇優分流”并重的原則,即在師資力量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保證學生的志愿及需求得到滿足,若出現比例失衡、無法滿足所有學生意愿的情況下,則采取“擇優分流”的原則,盡量避免矛盾的產生。
2.“大類招生”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課程設置
實行“大類招生”后,照搬以往的各專業的培養方案已經不能適應改革的要求了。如何設置“大類招生培養”的課程體系是改革的關鍵。對比我校英語、翻譯(英語)、商務英語三個專業前四個學期人才培養方案中所開設的課程,可以看出,三個專業一二年級課程均以技能型課程為主,包括綜合英語(英語精讀)、英語寫作、英語閱讀(泛讀)、英語視聽說(聽力)、英語口語等,這與“大類招生”學生在入學的前1~2年的“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目標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哪個學期進行分流,是我們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研究發現,各專業在第3~4學期開始涉及專業方向課,因此我建議在一年級下學期或者二年級上學期,即學生入學后的第2學期或第3學期期末進行分流。
3.健全與“大類招生”培養模式相對應的新型管理制度
從教學管理方面,“大類招生”后,可能會出現教學管理手段落后、分流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意識不到位,導致教學秩序混亂的情況。從學生管理方面,學生分流后重新分專業分班級,思想波動大,分入新班級后學生之間產生陌生感,導致班級的凝聚力低,對輔導員工作增加了難度。
面對新的改革難題,學校及學院要加強領導與組織,定期召開專題會議,認真解決改革后出現的問題;要多調研、多討論、多溝通,加深師生對“大類招生”培養的認知,充分發揮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學校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后勤管理等部門要統一思想、協調合作,這樣才能有效推進“大類招生”改革模式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鐘國忠,邱吉福.高校“大類招生、分流培養”模式探索[J].當代教育與實踐,2015(2):70-73.
[2]郭英劍.外語專業“例外論”,能否應對“大類招生”改革?[J].當代外語研究,2017(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