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新課標指出,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培育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之外,也應注重提升其審美情趣及品德修養,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其全面發展,將語文學科的價值展現出來。至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將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其中,促使教學效果得以進一步地升華。基于此,本文將對其滲透路徑進行探究,希望對教師們教育工作的展開發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想品德教育;路徑探究
針對語文這門課程來說,由于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及人文性,在融入思想品德教育這一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至此,小學教師在實施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深刻的意識到這一點,并對其滲透價值、滲透路徑等加以進一步地明確,從而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促使授課目標得以逐步地落實。因此,在現階段,對其滲透路徑進行探討,是尤為必要的。
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學蘇教版的語文教材當中,蘊含著各種各樣富有教育意義、德育價值的優質文章,當學生們在學習時,不僅會獲取到美的感受及體驗,也能夠對其的身心、思想起到一個洗滌的作用,從而為其人生觀及道德取向的樹立起到導向作用,以為其的全面發展助力。
至此,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也應清晰地意識到這一點,并要充分地利用這些因素,將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地融入其中,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感染,以在幫助其獲取知識、加深理解的同時,促使其接受到思品教育,以在將來獲取到更高層次的發展。
另外,對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培育工作而言,這也是一個艱巨且漫長的任務,如果只是憑借課堂的40分鐘的話,是很難達到預期的培育效果的。至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應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對教學空間進行拓展、延伸,將課堂與課外巧妙地結合起來,起到一個相輔相成的效果,促使學生接受更加深入、良好的教育,以為其后續的成長及發展打下基礎。
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路徑探究
(一) 創設教學情境,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致力于智育與德育的統一,并要對教材中的內容加以深度的挖掘,從而為學生構建一個和諧性、情感性、生動性的學習氛圍,使其在學習時獲取到更深刻、更真實的體會,以在深化其情感認知的同時,促使滲透目標的達成。在這其中,為了使滲透效果達到最佳,教師也可以將多媒體這一教學技術引入進來,以達到一個寓教于樂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體驗得以增強,使得教學活動得以順利、持續地實施下去。
例如,在講解《九寨溝》一課的過程中,本篇文章以生動的文筆描繪出了九寨溝的奇異景觀,促使讀者在閱讀時仿佛身入其境,以獲取到美的感受及體驗。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極少數的學生去過九寨溝,以使其在閱讀、理解時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基于此,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并將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其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于多媒體,以動態視頻的方式,將九寨溝的美麗景色展現在學生的眼前,讓其觀看、感受。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可以使學生受到大自然的美的熏陶,并使其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山河,以達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 實行內外結合,滲透德育教育
所謂的內外結合就是指,實行好學科間、課內外、校內外的巧妙結合,從而更好地提升德育效果,促使教育目標的落實。至此,小學教師在實施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也應注重這一點,應有效地強化德育滲透的全面性、交叉性,使教學空間得到拓展,使學生獲取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三) 豐富教學形式,滲透德育教育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當中,德育教育的滲透路徑是多種多樣的,至此,為了促使滲透效果達到最佳,教師也應對教育形式加以豐富,以帶給學生更多的感染力及體驗感,保障德育目標的逐步達成。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將隨筆、作文、演講等方式融入其中,推動教學活動得以有效地開展下去。比如,在學習完《孔子游春》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讓其在課余時間利用網絡、書籍等途徑,來查找孔子的言論、思想,并結合其中一點,站在當今社會的角度上,對其加以談論,以形成一篇演講稿,為后續的演講做好準備;而在課堂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一次小型的演講比賽,從而使其在這一過程中受到德育教育,使教育目標得以達成。在此形式下,不僅可以激發起學生的主動性及參與性,也能夠拓展其的視野,使其受到相應的影響,促使其的言行舉止、人生觀念向一個正確的方向上發展,將教育價值發揮到最大。
(四) 發揮榜樣力量,滲透德育教育
為了使德育教育的滲透效果達到最佳,語文教師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也應懂得以身作則,應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榜樣力量,實現言傳身教,為學生的綜合性發展助力。
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擁有一個和藹、可親的態度,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也應秉持著平等、尊重的原則,并樹立起積極、向上的教學觀念及精神等,以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往往比口頭說教要有效得多。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工作往往是一個漫長且艱巨的工程,也是落實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的任務之一。至此,在這其中,教師一定要秉持著多多的信心和耐心,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念,不斷探索、持之以恒等,使滲透效果達到最佳。雖然,在現階段,部分教師在展開培育工作時,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但我確信,只要在教育者們的不斷努力下,一定可以使這些不足得到完善,以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總體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張慧珠.“生活教育”思想運用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1):186.
作者簡介:
王莉,江蘇省徐州市,徐州市金山橋開發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