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堂青 亓婧
摘 要:文章介紹了高職學生的特點,高職教育使用分層教學在高職學生教學中的重要性,詳細分析了分層教學法如何實施,以及在具體應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高職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高職教育
現行的高職教育大部分還延續著以前的傳統式的制定好課程標準,一個標準全班適用,甚至全校適用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培養模式顯然不能適應教育部提出的“因材施教”的要求,最終也不能體現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所以高職教育的教學需要探索一條能夠盡量滿足大部分學生的創新、技能等能力的培養的教學模式?!耙虿氖┙獭笔窃诮虒W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材施教對于教師、家長、學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實現都具有重要意義,那怎么才能因材施教呢?在高職教育的教學中我們探索對學生“分層教學”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能力層次制定不同的課程標準和培養目標,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達到目標后可以升級為更高的目標,從而達到技能水平的提升,也避免了學生因不會或覺得太簡單造成學習的障礙。
一、學情分析
高職院校學生來源較多,有的是從中職通過春季高考升上來的,有的是職高、普高通過春季高考升上來的,有的是普高通過夏考升上來的,總而言之,高職學生的生源來自不同的層面,這導致了學生的知識層次,學習能力,掌握的基礎知識各異,所以我們在高職教育的教學中會發現,一個班里的學生,有的學生一聽就懂、有的學生以前都學過,有些學生需要經過努力學習才能掌握,而有些學生需要給他們講好幾遍才能掌握。而對同一個知識點掌握的水平也不一樣,有的同學接受快一些,有的同學接受的慢一點,我們也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布置一個案例,有的同學很快做完了,無所事事,有的同學要做好半天,而有的同學根本就做不出來,所在課堂上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學生正在努力的做案例,二是同學坐在那里不動,不動的同學也分兩種情況:1.根本就不會,2.是很快做完了,沒事干了。面對這樣的情況,如果通過傳統的一刀切式的教學,會出現有的同學對知識吃不飽,有同學在課堂上根本就不聽了,因為聽了也不會做,有同學聽的很吃力,想照顧到所有同學,到最后卻事與愿違,大部分同學都會覺得這個課不是針對自已的。這不利于我們培養有技能的創新型技能型人才。所以探索因材施教對高職教育的教學有重大意義。
二、理論依據
分層教學法其實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教學模式,因為從古至今,各朝各代的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在同一個環境下能使大部分學生成材的方法,從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到“量體裁衣”等理論的提出和實施,證明這種教學模式是經過時間檢驗,是合理的教學方式。在世界各國,都有類似的理論的提出,如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理論”、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等都直接或間接地把學生的能力、知識層次區分對待培養,使大部分學生都能達到知識、技能的提升。
三、分層教學法的實施
分層教學法絕不是一時腦熱而采取的臨時性的方式、方法,它必須有前期的規劃:包括課程標準(內容)的制定,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知識掌握目標,前期學生能力、知識、水平的調研,后期學生的分層制定計劃,課堂教學實施,課后學生反饋,教學目標、內容、案例等根據學生反饋適時調整等。
1. 課程標準(內容)制定
課程標準(內容)的制定要根據教育部相關的文件、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行業的職業資格標準等制定出科學的、切合實際工作需求的可實施的教學計劃。要根據學生的掌握能力、知識能力及學習能力,最大限度地實現培養目標的“多元化”,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能力掌握水平制定教學內容。把提高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的技能培養作為重點,突出創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同時培養目標的多元化與分層次教學相互呼應、相輔相成。因此,制定好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至關重要,制定內容時要按照知識、能力遞進的方式,內容由簡單到復雜,案例由元案例到應用案例,逐步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2. 學生能力水平調研
高職學生的能力水平可謂多樣化,有的學生是從中?;蚵毟呱^來的,有很多內容他們是學過的,以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的為例,他們在中?;蚵毟咧幸恍I技能課是學過的如,PS圖像處理、網頁制作、動畫制作、視頻制作、計算機基礎、C語言等,在這些學過的學生中又有技能、知識掌握的扎實的同學,又有掌握的不好的同學,還有一些學生從普高的春考考過來,掌握一些這方面的知識,但又不很熟悉,最后是普高的夏季高考考過來的學生他們對這些知識是一點也沒有學過,總之學生能力水平可以分為以下層次:完全不會的、有一點基礎的、水平較高的,所以對學生進行能力水平的調研至關重要,它關系到整個項目的成敗。對學生能力水平測試,要選取不同水平層次典型的知識點對其進行測試,制作至少三個層次的水平測試,根據不同的水平層次制定不同層次內容的練習案例,可以由學生自由選擇也可以教師進行分配,學生可以通過通關式的練習,逐漸提高能力水平。
3. 根據學生水平制定不同的通關案例
在教學中我們提倡因材施教,但因材施教不是針對某個學生去制定教材或教學內容,而是針對某類學生制訂相關的可行的掌握內容。作為普通課堂教師的授課是針對全班學生而言的,所以講授的課程內容應該是包含所有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點,沒法做到一對一的授課,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尤為重要,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通過案例來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水平的因材施教,所以在教師備課過程中應該有大量的案例和項目,案例和項目應該從最簡單的元案例開始,一步一步地深入,學生可以進行通關式練習,這樣做的好處是:一、不用人為的劃分學生層次(如果人為劃分,可能會導致學生心理上的心理定位,永遠把自己劃分到教師所說的那個層次上),二、這樣可以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競爭力和學習水平。以《網頁設計與制作》的網頁布局為例,在制作案例上遵循由簡入深,能力遞進的原則,可以制定以下案例:(1)頁面只有一個大DIV的布局;(2)頁面布局為上中下的結構;(3)頁面布局為上中下,其中中間為左右布局;(4)在3的基礎上再加一個導航欄,并且中間為左中右的布局;(5)頁面布局所有塊均使用顏色填充;(6)在網上下載一些頁面效果圖,學生隨機選擇,把效果圖里的布局寫出來。教師可以制作案例庫,并把這些案例按照能力遞進的原則編號,由學生進行通關式練習,最后由教師記錄每個人完成情況,根據完成情況進行內容、案例及教學時間上適當的調整。
4. 分層次布置課后作業
多練是學好課程內容的法寶,所以練習不僅在課堂,在課后也很重要,在課后作業的設置上也要遵循能力遞進的原則,從內容是應該是分為基本練習和拓展練習,但從形式上應該是以案例庫的形式存在,課后練習還應該遵循鞏固知識打好基礎的原則,但也要照顧到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有一點拔高的有難度的案例,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鞏固學所知識。
5. 學生評價
學生很在意教師對自己的評價,在實施過程中,要對學生多鼓勵,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同時在實施過程中學生的表現也是出乎意料的,學生在練習時都想盡量能把案例做到最后,提升自己的水平,形成了你追我趕的勢態,學生的整體水平得到極大提升。
(作者單位:山東傳媒職業學院,山東 濟南 2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