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泳波
摘 要:我國高等教育近幾年逐漸普及,每年各大高職院校畢業生成幾何式的增加,致使我國多個領域的人才市場都是“供大于求”的不合理狀況。受于這一全國性就業環境的影響,我國近幾年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不夠理想,而其中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率又相對最低。鑒于這一高職藝術類學生的就業現狀,本文從分析高職藝術學生的就業能力現狀入手,以提高高職藝術類學生整體就業率為主要研究方向,提出優化高職藝術類學生就業環境,提升其綜合就業能力的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藝術;就業能力;對策研究
一、高職藝術學生就業能力現狀
(一)藝術類創業就業環境整體不夠合理
首先,就藝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創業缺乏市場經驗,在剛離開學校時,只靠一腔熱情和滿腹的知識并不能獲得市場的等值回饋。再加上偏藝術類領域的公司對于市場需求的把控,對于公司財務管理能力,公司營銷能力等方面的創業能力要求是大多數藝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所不具備的。這一系列條件的制約導致藝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創業成功率普遍不高。其次,我國對于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相關制度規范不夠完善,對于相關社會保障運作流程相對繁瑣。政府在提供大學生創業就業支持時,工作效率低下。如大學生在申請創業補貼時,流程相當繁瑣。大部分情況都要通過數個部門,歷時幾個月才能拿到部分創業補貼。同時,部分藝術類畢業生從事自由職業,在繳納社保或繳納個人所得稅時流程過于繁瑣而且數額相對較大。
(二)校方對培養藝術學生就業能力不夠重視
首先,藝術類高職院校本身教育體制存在問題。當前,我國對于優秀藝術類人才的定義是,在擁有基本文化素養的前提下,又能夠由于過硬的藝術類專業技術。但是,部分藝術類院校還是采取重視專業技能的教育而忽視傳統文化課程教育的教育制度,導致學生在整體文化素養方面與傳統高職院校畢業生存在較大差距。其次,藝術類人力市場的需求較易發生變化,如果校方不能夠以服務人力市場的服務視角來審視自身專業設置情況的化,必然會導致學校專業設置與人力市場需求出現錯位。導致部分專業畢業生在畢業時,天然在激烈的人力市場競爭中就處于劣勢。最后,學生的就業創業指導工作應該是每個高職院校應負的責任,校方有義務努力為學生就業或創業提供理論指導。但是,部分藝術類高職院校對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不夠重視,沒有相對系統的就業指導方案。同時,部分藝術類高職院校也缺少交流渠道,供學生在就業或創業出現問題時來學校尋求幫助。
(三)藝術學生自身對于提高就業能力不夠重視
首先,藝術類學生自身對于傳統文化課學習不夠重視,導致自身數學、英語、語文等傳統文化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在對人才要求綜合素質要求愈加全面的當下,這些傳統文化素養上的短板會整體拉低藝術類學生的綜合就業競爭力。其次,藝術類學生整體缺乏社會實踐能力,導致藝術類畢業生創業能力普遍不高。最后,部分藝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問題。一些畢業生就業目標制定過于死板。如音樂類畢業生只想找到一個與演唱類工作有關的工作,這在無形中就制約了自身的就業可能性。還有部分畢業生對就業環境以及自身就業能力認知出現嚴重偏差,導致其過分高估了自身綜合就業能力,結果“高不成低不就”,錯失了很多適合的就業機會。也有一些畢業生缺乏就業實踐經驗,在參加筆試或面試時,由于過于緊張或興奮,導致臨場發揮不夠理想,錯失部分就業機會。
二、提高高職藝術學生就業能力對策分析
(一)社會層面提高高職藝術學生就業能力對策分析
首先,從宏觀角度入手,政府部門要重視當地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各領域市場經濟發展進行合理調控。同時,對各個領域人力市場需求變化進行適當引導,為高校畢業生營造更加優越的就業環境。其次,從教育制度方面規范人力市場與學校之間的關系,同時,優化社會保障制度以及戶籍制度。在大學生就業創業上,及時給予制度規定的相關補貼。最后,從社會福利待遇、市場發展相關政策的傾斜以及法律保障等方面對藝術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進行實際支持。通過一系列保障措施,為高職院校藝術類畢業生營造更有希望的創業環境和更多機會的就業環境。
(二)校方提高藝術學生就業能力對策分析
首先,校方應該嘗試與當地人才市場相關領域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通過更加效率的供需交流,使學校能夠更加針對性的設置專業比例。同時,校方可以與一些較為成功的藝術領域企業或部門簽訂定向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加強學校與招工單位的合作關系,為學生通過更多的穩定的就業渠道。其次,學校內部可以根據學校藝術類專業優勢,創辦一系列藝術類學生專業技術交流平臺。如音樂類高職院校可以組建幾個合唱團、交響樂團等相關團體,這樣既能提升學校的專業教育品牌價值,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社會實踐經驗。最后,為學生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就業指導,為有創業想法和創業實力的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創業平臺。為面臨畢業的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就業平臺。同時,鼓勵學生在專業發展上積極創新,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價值,提高學生創業實力。鼓勵學生基層就業,通過畢業考核或模擬藝考等形式,檢驗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使學生對自身專業水平有一個更加客觀的判斷。
(三)藝術學生自身提高就業能力對策分析
目前,越來越多的藝術類畢業生面臨畢業就失業的困境,其中就不乏學校教育的局限性和藝術院校擴招的原因。我院藝術表演類學生較多,在校學生年齡跨度大,生源地分布廣,學生入校年齡小,很多學生家長都把教育的責任幾乎全托付于學校。盡管學生管理有班主任和輔導員,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缺失使很大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不盡人意。例如:有的學生嬌生慣養,拈輕怕重;有的愛出風頭,但受挫心理較弱,經不起打擊;有的不注重專業外的素質拓展;有的缺乏專業鉆研能力,等等部分學生因平日缺乏吃苦精神且大量荒廢早晚功,導致基本功和表演技巧不過關,要想改變這些不如意的現狀,我們認為:首先,學生自身應該重視自身人文素質的培養,在保證專業課程學習的同時,也要重視自身文化涵養的學習。從語文、英語、數學等多個學科提升自身的綜合文化素質。其次,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社會活動,提升自身的社會實踐經驗和社交能力。學會有意識的培養自身的外在修養以及內在涵養。從儀表、談吐等方面提升自身的就業軟實力。最后,擺正就業態度,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秉持著“多實踐,抓機會,早就業,快就業”的原則。在制定就業目標時,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就業環境,盡量實現早就業,然后在工作崗位上提升自身能力。
結束語
提高高職藝術學生就業率要靠政府、學校、學生等多方共同努力,政府要通過優化相關制度,為高職院校畢業生提供更加實際的就業保障。而學校要在專業設置上更加切合實際,優化學校與人力市場之間的供需關系。以及重視就業指導工作,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就業觀念。最后,學生自身也要重視通過各個渠道提升自身的綜合就業能力,能夠利用政府提供的相關就業保障,從學校學習更多的專業技術和就業技巧,使自己能在相對飽和的人力市場中更具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陳媛,黃玲. 江西省高職音樂專業“訂單教育”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索[J]. 職教論壇. 2015(11)
[2] 胡婷. 新形勢下高職藝術院校的就業服務工作的探索[J]. 科技展望. 2014(11)
[3] 楊珍. 藝術院校大三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調查研究[J]. 江蘇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4(S2)
[4]唐甜甜.探析高校設計藝術類學生就業現狀及就業能力培養[J].成功(教育);2012(10)
[5] 汪洪洋.藝術設計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10)
[6] 石建華.注重素質養成 加強教育投入 不斷提高藝術類大學生培養質量[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01)
[7] 胡偉.藝術類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探討[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3)
(作者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1)